华国锋是毛主席生前十分欣赏的一位领导人,毛主席第一次见到华国锋,就认为他是一个说“老实话”的“老实人”,华国锋也用一生的真诚厚朴验证了毛主席对他的评价。

从1971年调任中央部门工作,到1982年辞去所有的职务,华国锋在中央工作十一年的时间内迅速凭借踏实肯干的性格和平易宽和的态度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就连国宴厨师得知华国锋最后一次出席国宴活动后,专门为他准备了一份与国宴菜品完全不符的菜肴。而这道菜让华老顿感惊喜意外,同时也让华国锋感动不已,殊不知华国锋自己对人民的爱护才是他受到尊敬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视察新疆的华国锋

华国锋出生于建党之年,从小就在晋陕红军浓郁的革命氛围熏陶下长大,对国家动乱的局势和人民命运十分关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16岁的华国锋从学校开始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一年后在山西交城的抗日游击队里入党。

华国锋领导晋中地区的游击队进行了八年的抗日战争,又率领当地的农民积极支援前线,为古交和太原等城市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

多年在基层组织百姓生产、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的经历让华国锋拥有丰富的基层建设经验,1949年初中央调派一批能干的年轻干部到全国的各大解放区主持工作,28岁的华国锋便带着新婚妻子韩芝俊来到了湖南省湘阴县,扎根深耕直到50岁。

1955年,毛主席到湖南视察,华国锋作为湘潭县委书记和湖南省委的领导一起向毛主席汇报工作,对当地的发展状况如实汇报的华国锋得到了毛主席华国锋是个老实人的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湖南省委想毛主席作报告,左一为华国锋

1958年成为湖南副省长后,华国锋依然主管农村的工作,却在防治血吸虫病、湖南水利工程建设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一直与家乡亲人联系的毛主席收到了许多赞扬华国锋的书信,对脚踏实地为百姓做事的华国锋也十分认可。

1971年初,华国锋的出色政绩让中央决定把他调到国务院工作,为全国的百姓做更大的贡献。这时的华国锋在国务院业务组辅助周总理调整国民经济和全国的农业工作,在那个特殊时期为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和物价稳定发挥了极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亲自监督韶山灌区的工程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提议由华国锋接任国务院代总理的职务,得到中央的一致认可。华国锋在之后的3个月内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识人能力,正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央的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华国锋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到了十分虚弱的地步,他给汇报工作的华国锋写了3条工作原则,一下子就把华国锋的心安定下来。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毛主席几乎到了口不能言的地步,他对唐山人民的关切溢于言表,不顾身体仍然坚持审阅有关地震的文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报纸

华国锋就像一根“定海神针”,不仅给受灾人民带去了迅速而妥善的安排,也让毛主席忧虑不已的心稳定下来。

毛主席逝世后,华国锋全面接管国家的重大工作,在叶剑英、陈锡联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帮助下开始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之路。1978年,华国锋和邓小平派出了很多代表团到法国、日本、瑞士等国家考察访问,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和邓小平

1978年底,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成为指导中国发展的新理论。华国锋虽然全力支持邓小平的工作,却深感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思想,决定将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交给年轻的干部去完成。

1980年8月召开的人大五届三次会议上,华国锋提出自己想辞去国务院总理的职务,践行国家干部年轻化的方针。中央同意了华国锋的申请,让他专注在中央和军委两个主席的岗位上进行工作。

然而三个月后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再次提出要辞去两个主席的职务,向中央申请离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右起为:叶剑英、华国锋、李先念

由于会议决定要在1981年6月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公布,于是华国锋仍然在1981年2月4日这天最后一次出席国宴。这天是农历的大年三十,中央在钓鱼台国宾馆的18号楼宴请越南的前任重要领导人黄文欢。

就在华国锋和黄文欢相谈甚欢,觥筹交错的时候,国宾馆的后厨也在悄悄为他准备惊喜。华国锋辞去中央职务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很多人耳中,他们对多年来兢兢业业、心怀人民的华主席十分不舍,决定在华国锋人生最后一次国宴上聊表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华国锋和邓小平在宴会上

厨师专门和华国锋身边亲近的人进行沟通,得知华国锋虽然不挑食,却十分喜欢吃没有蛋黄的煎鸡蛋,于是负责国宴菜品的厨师专门给华国锋准备了一道去了蛋黄的煎鸡蛋。

当这道与国宴餐桌上各地名菜格格不入的一道菜端上来后,华国锋意外的瞬间也领会到了后厨同志们对自己的感情。宴会结束后,感动不已的华国锋在送走外宾后,又折返回到了18号楼和厨师、服务员等人一一握手,对他们表示感谢,并动情地说了一句“同志们的情,我领了”

之后华国锋辞去了自己身上的所有职务,在北京西的一个四合院内安享离休生活。虽然不再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运行和管理,华国锋仍然保持着对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密切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在大连

身上工作的担子减轻了,华国锋便经常到全国各地区走一走。他曾经作为一个普通的群众参与了江苏华西村的庆祝活动,在几年之内走遍了山东、深圳、广州等地的车间和工地,始终关注着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经济发展。

虽然辞去了身上的职务,华国锋却一直被选举为中央委员,而且从十二大开始连任四届,1997年的十五大上全票通过选举时,现场甚至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交城的发展状况无疑是华国锋最关注的,他经常对身边的人表示:只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华国锋能够把交城的经济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牢记于心,每当交城乡亲前往北京探望他,华国锋就会关切地询问家乡人民的发展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9年的华国锋

从1949年初担任湖南省湘阴县委书记,华国锋之后的几十年里只回过三次家乡。1958年是华国锋到湖南工作的第九年,他参加工作会议时正好路过交城,便抽时间回家看望母亲。短短的相聚暂时缓解了华国锋的思乡之情,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是天人永隔

七十年代初期,华国锋的母亲病逝,忙于工作的华国锋没有时间回家送她最后一程,甚至直到1991年才第二次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专门去看了自己出生时的房间,和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坐在一起聊了很久。

这一次回乡,华国锋和交城县志办的主任田瑞结成了忘年交,田瑞也经常带着交城的乡亲去北京探望华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为年轻人签名

华国锋过上离休生活后,前来拜访的客人总是络绎不绝,华国锋一般都会和他们交谈几十分钟。然而交城的乡亲们来到家里,华国锋总是舍不得让乡亲们离开,甚至打针时都会让护士在客厅给自己打针。

1995年是华国锋最后一次回到家乡,他本想多看看年轻时参加战斗的地方,却因为家乡人的过分热情而不安。为了不再兴师动众地给家乡添麻烦,华国锋生前再也没有回到过交城。

怀念家乡的华国锋一辈子都在吃家乡菜,山西的刀削面、莜面等面食他百吃不厌。但是华国锋在70年代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时就被查出了糖尿病,每天的面食摄入量也被严格控制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写作书法的华国锋

华国锋虽然有爱吃的东西,却从不挑剔。厨师做的菜不合口味他会少吃点,但从不提意见,也没有说过一次不吃。

除了饮食上的简朴节约,一辈子与农业打交道的华国锋十分擅长种植作物,满院子的水果蔬菜都是他亲自照料,日常食用的食材也都从自己家里采摘。

华国锋从来不收任何人的礼品,即便是侄女从国外带来的毛绒衣物,华国锋也不肯收。唯独家乡的人带的一些小米、红枣等物,华国锋会高兴地留下来,回礼时却不住地嘱咐他们下次不要再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

负责交城县志的田瑞也是《华国锋在战争年代》一书的主编,他是和华国锋交往最多的交城人。2006年到北京看望华国锋时,田瑞带了一些家乡的骏枣,说是华老外婆家的树上摘的。

华老还没洗就拿起一颗送进嘴里,一边揭穿了田瑞的谎言一边津津有味地连吃好几颗。

华国锋晚年经常和老伴一起在院子附近散步,就像一对普通平凡的老人。遇到上前搭话合影的群众,华国锋也会笑呵呵地配合。有些人知道华国锋喜欢练书法,便会开口讨要对联,华国锋也总是乐呵呵地让他们过段时间来取,没有一点儿曾做过国家领导人的架子。

后来随着想要瞻仰华国锋的人增多,他也慢慢减少了外出的次数,只有两个日子会风雨无阻的出去。这两天分别是毛主席的生日和忌日,华国锋会和一些老战友相聚在毛主席纪念堂,亲自喊着“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再鞠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在毛主席纪念堂为毛主席的亲属签名留念

这个习惯一直维持到了2007年,86岁高龄的华国锋依然坚持看望毛主席。面对家人的劝阻,他只是略带悲伤地说:“看一次少一次了”。而2008年的华国锋最终没能坚持到再次去毛主席纪念堂,于8月20号病逝。

临终前的华国锋交待身边的家人,死后把自己的骨灰葬在家乡的卦山,因为“那儿树多,清净,小时候在那儿,打游击也在那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而交城的乡亲们都说华国锋要葬回山西后都奔走相告,淳朴的他们不明白此举对当地的教育和文化发展有多大的意义,只是单纯地觉得以后怀念和瞻仰华国锋时更方便更直接。

华国锋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在国家的特殊时期作出了巨大贡献,离休后仍然心怀祖国和百姓,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本色体现的淋漓尽致,是人民永远怀念的伟大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