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是纪念《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六十周年,央视《见证·亲历》栏目在这一年精心制作了一部反映东北土改纪实的系列片——《暴风骤雨》。

老覃觉得,央视以《暴风骤雨》作为这个系列片的题目,真是恰如其分。

因为,早在1948年,作家周立波就出版了一部反映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该长篇小说的名字就叫《暴风骤雨》。

关于周立波,很多文学研究者喜欢把他和赵树理并列,称他们是“南周北赵”。

但是,老覃总觉得,赵树理的文学功底远不能与周立波相比。

赵树理的东西太过浅白,不耐读,少了那个味。

文坛上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周立波和柳青、孙犁、赵树理为写农村的“四杆铁笔”。

要老覃说,这四个人中,文笔最老到的是周立波,孙犁差可,但堪与周立波比肩的,只有柳青。

想当年,老覃在初中读到周立波的《立马》和柳青的《梁生宝买稻种》,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

文坛公认老舍是语言大师,老覃读他的《四世同堂》和《龙须沟》,却觉得绝大部分篇幅都是无话找话,小说人物个个以耍嘴皮子为乐,作者也以炫耀文笔为荣,烦透了。

周立波写小说,人物活灵活现,分寸感拿捏得死死的。

周立波写的散文,有一种磅礴的大气。

话题扯远了,就此打住。

栏目组以“见证·亲历”为宗旨,就免不了要采访一些亲历者。

在东北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有两件事儿轰动全国,一件就是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出版,另一件是哈尔滨靠山屯翻身农民李学思给毛主席送去了4件礼物。

由于李学思已经在1982年去世,那么,代替他出镜的是他的儿子李德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带说一下,关于靠山屯,老覃有几年前写过《开国将帅中的霹雳火,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直接从师长升为纵队司令员》一文,讲的是开国少将钟伟曾在1947年春的“三下江南”中靠山屯之战中,变配角为主角,挑大梁唱起了大戏——他屡抗军令,撒了欢地在靠山屯开战,把敌人的主力全吸引至靠山屯,改变了整个东北战场的局势,甚至还把林彪给指挥了。

此战,我东北民主联军歼敌88师大部,重创87师,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胜,“霹雳火”钟伟的名声由此大噪。

可以说,靠山屯之战是钟伟少将军事生涯中的代表作。

李学思、李德荣爷俩的原籍并非靠山屯,而是在山东省平阴县。

李学思在12岁那年跟随父亲闯关东到了哈尔滨,先在哈尔滨附近王岗站的杜家屯落户,后来才搬到了靠山屯。

靠山屯住着周、许、魏三家大地主。

这三家地主有钱有势,为富不仁,残酷地压榨着佃户的血汗。

李学思一家给周姓地主家当佃户,当牛做马,累死累活,一年到头,还是落得两手空空。

这种苦难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哟?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1946年4月28日,毛主席的队伍解放了哈尔滨。

1947年春,哈尔滨顾乡区土改工作小分队来到靠山屯,开展了土地改革。

地主豪绅被打倒了,贫苦农民分得了土地、牲口、房屋和财物,个个翻身做了主人。

李学思家除了分得土地、牲口、房屋、被褥、衣服外,还分得了一件非常珍贵的貂皮大氅。

东北有民谚说“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即东北有三宝,貂皮是第二宝。

貂皮中尤以紫貂皮最名贵。

紫貂皮自古便有“遇风更暖,著雪即消,入水不濡”的美誉,被称为“毛革中之奇品”。

由于紫貂产于山林,生性机警,捷行如飞,很难捕猎,而取貂皮制衣,不能损坏皮毛,只能活捉,则是难上加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德荣说,父亲得到的这件紫貂大氅是用多只活貂扒皮制成的,许家老地主为了买到它,卖掉了85垧地。也因为是活貂扒皮制作而成,貂皮上的神经不死,穿上之后,只要有陌生人靠近,上面的貂毛根根竖起,非常神奇。

因为东西太过珍贵,许家老地主都舍不得穿,深藏在家里,用来作为镇宅之宝。

李学思得到了这样名贵的东西,觉得自己不配穿,饮水思源,想把它送给毛主席。

分得貂氅的当晚,他就把土改工作小分队的队长郭蕻生和队员柏杰以及农会干部请到家里,说自己打算把貂皮大氅以及一顶水獭帽子、一双靴子、一双毛袜连同信一起送给毛主席,请他们代笔写信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德荣回忆说:东西寄出之后,过了两年,大约是在1949年的10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派人到了我家,读了一封毛主席给我父亲回复的信,信中意思就是说“东西已经收到了”,“谢谢”之类。可惜的是,来人读完了信,就把信带走了,我们没能收藏起来。

李学思后来被安排到了哈尔滨市南岗郊区供销社工作,并且,在1961年国庆节前夕,他被哈尔滨市委安排到西柏坡纪念馆参观。

到了1974年10月,李学思还差一点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他已经到了北京,因为毛主席的健康原因,见面活动被取消了。

在返回途中,他又一次被安排去了西柏坡,得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长的热情接待。

李学思后来还担任了哈市南岗区政协主席。

但在1982年12月突发脑溢血病故了,享年66岁。

李德荣曾在2006年5月带全家去西柏坡纪念馆参观。

他仔细看了陈列在西柏坡纪念馆内的紫貂大氅,发现它不过是一件复制品而已。

他非常惊奇:父亲原先赠送给毛主席的宝物紫貂大氅去了哪里呢?

其实,李德荣这是有所不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覃在上周写过《1976年,毛主席逝世,为了打造水晶棺,群众自发采回300吨水晶石》一文,文中说了,毛主席一生俭朴,做事非常有原则:凡属贵重礼品一律上交国库,对于土特产,全都按价付款或补偿。蓟县农民张秀清逃荒到北京给人养兔子、纺线。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了主人,亲手织毛围巾和毛手套送给毛主席。毛主席用物品和她进行了等价交换。齐白石送了两幅自己的作品以及三方砚台给毛主席。毛主席从自己的稿费中拨了一笔丰厚的润笔费派人送到齐府,回头把齐白石送的这些礼物上交国库。

李学思所赠送的紫貂大氅是如此贵重礼品,毛主席自然是把它上交国库了。

毛主席一生中几乎就没穿过什么好的衣服。

他最好的衣服,一件是在抗战胜利后他赴重庆谈判时,周恩来专门帮他订做的呢子料大衣;另一件是他在开国大典上穿过的呢子料中山装。

这两件衣服,他都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最亲密的人。

呢子料大衣,他在儿子毛岸英结婚时当成了结婚礼物,送给小两口。他说:“白衣岸英可以穿着御寒,晚上两口子一起盖着取暖。”

呢子料中山装,他在卫士李银桥离开他去天津工作时当成了赠别礼物相送,说:“你穿上他就好像看见了我。”李银桥不舍得穿,后来把它捐献给了天津市博物馆,让大家一起纪念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