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房子更被赋予了多重角色。它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承载着教育的期望;更是健康的守护神,关乎着公共医疗的便利;更是福利的见证者,见证着社会进步的点滴。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房子已逐渐演变为一种投资佳品,成为众多家庭最为珍视的财富。无可否认,房子在当今社会已显得愈发重要,它几乎成为了年轻人幸福生活的决定性因素。有人曾言,高考是命运的跳板,而买房则是人生的重要一跃。对于那些怀揣梦想、渴望在城市扎根的年轻人而言,拥有一套房子,便意味着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拥有了谈恋爱、结婚、生子的资格。因此,房子早已超越了其本身的物理属性,成为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现实总是充满挑战。高昂的房价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即便倾尽所有,也往往难以企及。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全国平均房价已经降低到9200元/平方米左右,但是总体还是很高的。面对如此高的房价,大多数年轻人只能望房兴叹,即便是选择首付按揭,也往往力不从心。

人们所面临之困境,不仅在于房价居高不下,更在于个人的收入增长速度远不及房价飙升之势,这无疑宣告着购房梦想的渐行渐渐远,且这种无望感在时间的推移中愈发强烈。据相关统计资料揭示,回溯至2000年,我国平均房价尚徘徊在2000元/平方米的低位,而当时北京三环的房价也不过3500元/平方米。然而时至今日,平均房价已然飙升四倍有余,而北京三环的房价更是惊人地暴涨了三十余倍。这股房价狂潮,不仅席卷了首都,更在全国各大城市,乃至诸多小县城蔓延开来,过去二十年间,房价普遍飙升十几倍乃至数十倍。

房价的迅猛上涨,让许多尚未置业的民众陷入困境,一步错步步错,购房之梦渐行渐渐远。当前,楼市之中仍有众多民众未能拥有自己的住所,不得不选择租房度日。据数据显示,2023年租房人群已高达2.4亿之众。在这庞大的租房群体中,不乏因房价高昂而无奈选择租房者。对于他们而言,租房虽能暂时解决居住之需,却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租来的房子,仅仅是栖身之所,无法享受购房所带来的诸多福利与权益。更为重要的是,租房生活往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生活品质亦难以与拥有自己住所相提并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住房对于人们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那些打算在城市扎根的人们来说,购房早已成为他们心中的长远规划。而那些原本未曾考虑购房的人们,在经历了数次租房的种种不便后,也纷纷萌生了购房的念头。更何况,购房早已成为过去二十多年里的一条致富捷径,无数购房者因买房而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累积,更有甚者仅凭房产投资便轻松迈入了财富自由的殿堂。因此,尽快购房始终是众多人心中的热切追求。

然而,近两年来,房价的持续下跌却让许多原本怀揣购房梦想的人们陷入了纠结与迷茫,甚至有不少人因此放弃了购房计划。对此,或许有人不解:对于尚未拥有住房的人们来说,房价下跌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确实,从某种角度看,房价下跌确实为那些急需购房的人们带来了福音。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房价有所下跌,其水平依然高企,令众多购房者望而却步。即便是在一些房价有所回调的城市,对于大多数刚需购房者而言,买房依然是一项沉重的负担,需要耗尽一个家庭多年的积蓄,并背上长达二三十年的房贷重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购房者们往往将房子视作自己最重要的财富。然而,一旦房价出现下跌,就意味着他们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将遭受损失。许多人都担心自己会在房价的高位接手,成为所谓的“接盘侠”。这种担忧在不少人心中蔓延,使得他们在购房问题上变得更加谨慎和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房价的担忧,其实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自2019年以来,不少购房者都深切体会到了资产缩水的痛苦,损失甚至高达四成,这确实令人触目惊心。尤其是步入2023年,尽管各地政府纷纷出手救市,但房价却依旧难挡下滑之势。最近两个月,国家更是加大了救市力度,如首套房房贷比例大幅下调至15%,房贷利率也降至历史新低。显然,第三轮救市大潮已汹涌而至,然而,民众购房的热情却依旧低迷。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他们购房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满足自住需求。但谁又愿意见证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在房价下跌中大幅缩水呢?如前述所述,房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之大,让许多刚需家庭难以承受。而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房价反弹的恐惧也并未消减。回顾过去,房价曾多次短暂下跌后迅速反弹,甚至创新高。这种不确定性让刚需购房者在面临购房决策时,倍感压力与焦虑。

那么,若在2024年选择观望,不购房的话,五年后是房价高到遥不可及,还是市场低迷可以随意挑选呢?对于这一问题,业界大佬如王健林、马光远等人都持有相似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2013年,王健林曾对未来十年的房价走向作出了一番独到的见解。他坚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仍有显著的上升潜力,这一观点基于他对城镇化进程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每年都有大批人口涌入这些城市,这种人口聚集效应无疑为房价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对于三线和四线城市,王健林的看法则显得相对谨慎。他认为,由于这些城市的人口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房价的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当我们回首王健林的这一预测时,不禁发现他的预测结果似乎只实现了一半。因为在过去的九年里,无论是一线、二线城市,还是三线、四线城市,房价都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态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王健林对三线、四线城市房价走势的预测失误了呢?对此,许多专家和学者都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三线、四线城市的房价确实出现了大幅上涨,但这实际上受到了政策因素的影响以及正常的供需关系变化。特别是在2015年,为了缓解楼市库存压力,国家实施了棚改政策,将原本用于安置的房源转换为现金补偿,从而刺激了商品房市场的购买需求。这一政策使得大量棚改资金涌入楼市,同时也催生了一批购买力极强的拆迁户。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三线、四线城市而言,棚改项目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随着资金和拆迁户的涌入,房价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旧改政策逐渐取代棚改政策,三线、四线城市的楼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失去资金和拆迁户的双重支撑后,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呈现出下跌的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名经济学家马光远,曾长期被视为房地产市场的坚定拥趸,过去常力挺房产投资。然而,最近两年,他的观点发生了显著变化。记得2020年初,马光远还满怀信心地看好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但春节之后,他却公开警示:“眼下投资三四线城市的房产,无异于在风险中博弈。”进入2021年,他更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房地产的黄金时期已成过往,房产投资已不再是大众皆宜的选择。若仍想从中获益,非得具备深厚的房产专业知识不可。

可见,马光远虽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信心,但已不复往日之坚决。尤其对于三四线城市,他已不再看好其房价走势,预言房价未来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现象。为此,他提出了“三个20%”的理念:即仅有20%的城市、20%的房企和20%的房产值得投资。在马光远看来,未来的房产投资应聚焦于少数优质城市,且这些城市的房产还需由出色的开发商打造。显然,大众投资房产的时代已悄然落幕。

当前,我国总体住房资源已显过剩,随着新建商品房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这种过剩现象只会愈演愈烈。房子,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品质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在住房资源过剩、房价趋于合理及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未来,高品质房产的需求将日益旺盛,而那些品质不佳的房产则注定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括:从王健林与马光远对房地产市场的见解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两者表述方式迥异,却殊途同归地指向了相同的预测——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房价将持续上扬,而三线及四线城市则面临房价下调的压力。这一判断背后的逻辑其实相当直白,房屋作为居住之所,其价格终究会回归至供需关系的本质。届时,房价的涨跌将完全取决于民众对房屋的实际需求。

对于一线及二线热门城市,以及经济相对繁荣的区域,预计未来五年内仍将吸引大量人口涌入。这些城市房价的上涨将得到人口增长的坚实支撑,使得购房门槛日益提升,普通民众可能愈发感到难以承受。然而,反观大部分三线及四线城市,人口外流现象愈发严重,住房供给却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失去了棚改政策的扶持,这些城市的房价在未来五年内极有可能出现回调下跌的趋势。届时,购房者或将面临更为宽松的选择空间,房源或变得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