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7月19日,同田沟一个贫穷家庭传出来第一声婴儿的“哇哇”“歌声”,给家庭带来了少有的欢乐气氛,这就是洛宁县杨岭杨氏、同田沟大门、十九世、“乡间名匠”杨保祥之长女杨俊苗的诞生。1966年7月,三岁的俊苗机灵胆大,已担当起“护院小犬”。

1971年7月的一天,俊苗母亲突然神志不清、卧床不起,治疗一个月后,行动如常,但精神间断性异常,为此,俊苗不得不辍学回家用她稚嫩的小手撑起家庭的半边天。

母亲犯病时,俊苗洗衣做饭、奉茶端饭、洗头洗脚、梳头补衣剪指甲,样样都干、样样干练,无微不至;闲暇之时,割草、喂猪、伺鸡、放牛,为贫穷的家庭增加收入,从不贪玩。

寒冬是最难熬的时节,俊苗的小手因寒冷而红肿、因寒冷而冻伤,疼痒交加,非常人能忍受!因冻而脸部红肿、将眼睛挤成了一条缝隙,耳垂冻消交替伤痕累累!

因洗衣做饭而手背、手指皲裂,鲜红的血液从裂口中渗出,看后让人突感双手疼痛、疼入心脏!

因无钱穿上棉靴棉袜,脚后跟冻伤、皲裂,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俊苗依然每天伺候着母亲、料理着家务,像一棵寒风中的小草,摇曳但不倒!

1981年10月10日,母亲因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伺候母亲10年来,形影不离、情感笃厚,突然的分别使俊苗悲痛欲绝!面对体弱的父亲、两个幼小的妹妹,俊苗更是泣不成声!

为了撑起这个家,俊苗决心招婿立门,照顾体弱的父亲,抚养年幼的妹妹。成家之后,俊苗和诚实肯干、木匠泥水匠的丈夫司石跃共同商量勤劳致富,共同为这个家不断拼搏。

在俊苗抚养和照顾下,两个妹妹长大成人,相继顺利出嫁,各自过着平顺的生活。可是,父亲年岁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弱。

2010年春节,俊苗郑重要求父亲从此不准再出去干活挣钱了,老实在家颐养天年,父亲也很听虎女的话。

10年来,俊苗天天陪伴在父亲身边,无论天有多晚都要赶回家,2013年俊苗大病住院一个月,每天晚上都要和父亲通电话,牵挂之情萦绕耳旁;10年来,父亲吃什么做什么、要什么买什么,无事陪聊天,有病不离床,至今,82岁的高龄依然健康,身体素质甚至胜过以前,村人都啧啧称奇。

俊苗开朗豁达、热情好客、乐善好施、团结邻里,深得好评。在家族中,大伯父不在人间,仅有的一孔窑洞已经坍塌,堂兄一家居住在侯峪村,本村无处落脚,每次回来俊苗便热情招待,不吃饭绝不撒手、不拿点东西绝不让走!

孩子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二伯父两口年岁已高,堂兄远在山东省济南市,俊苗每天都要到二伯父家里转上一圈,问寒问暖;三伯父孩子们多,俊苗经常去串门,帮忙缝补浆洗;亲戚来访,不论是自家的,还是三个伯父家的,俊苗都积极备饭、上门邀请;当堂兄治显意外去世后,俊苗对两个幼小的侄儿十分关心,经常做一些好吃的叫他们来吃,有时送一些小食品,他们长大成家后经常关心他们的妻子和孩子;当三个伯父伯母离开人世后,他们回到同田沟老家的后代、亲戚,每一次都被俊苗迎接到家、热情招待、笑语欢声、其乐融融,俊苗的家俨然成了本门的“公共之家”,俊苗也成了“掌门之人”。

当邻居家无人时,俊苗也积极邀请其来访亲戚到自家吃饭,以尽地主之谊;当四邻有事时,俊苗毅然放下自己的活计,舍身地整日帮忙,从不歇息。

俊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得到了四邻和亲朋好友的一致好评,因此,也得到了一个美丽的绰号“孝女掌门”。

愿“孝女掌门”快乐长寿!愿“孝女掌门”品质代代相传!

同田沟 二十世孙 拴温

来源:《洛宁杨岭杨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