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难做就算了,没想到还得时不时被一些同事“审问”,搞得好像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一样,真是让人身心俱疲。

银行的同仁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也是每一位员工都要经历的折磨,那就是银行的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审计部,每个银行都会配置,一般不隶属于分行,受总行部门直管,权力和地位相当来事,重要性不言而喻。

银行的常规审计范围很广,特点就是定期要有的规定动作,包括了业务指标、人员晋升、员工的班后生活和思想动态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审计人员想查什么,就能申请相应的权限。

而专项审计,普通员工就很少涉及了,毕竟职责有限,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基础工作的风险都相对可控。

可当总、分行发现了比较重大的事项或者风险事件,才会进行专项审计,临时性地进行突击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机构比较特殊,都是跟金钱和利益挂钩,审查机制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充分掌握银行的运营模式,及时叫停可能的风险隐患。

不过,现在审计的味道好像有点变了,简直成为了银行员工的“梦魇”,大家都避之不及,感觉是为了审计而审计。

第一,业务指标没做好必被审计。

按理说,审计的重心应该放在异常的员工行为和授信项目方面,没想到现在直接以业绩指标论英雄。

只要是某项指标没有做好,审计人员必然会来检查,包括审查业务办理过程中有没有违规操作,以及员工是否认真履职。

可以说,这样的审计一查一个准,因为没有人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业绩指标没做好,说的理由都是客观因素,别人都能做好,凭什么你就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了很多的审计整改报告,关于业务方面的审查定论,都是按照最高标准衡量,本来就没业绩,还得被问责,银行员工真是苦不堪言。

第二,被客户投诉要求举一反三。

银行员工最怕客户投诉,不管是不是被冤枉,只要粘上了客诉,就会有无穷无尽的折磨。

并不是银行员工就没有主观判断和性格脾气,实在是没办法承受相应的后果,即使道德层面处于上风,最后还是要被迫道歉,把面子掉一地。

而且投诉事件很容易升级,万一被总行记录在册,也会变成审计检查的重点工作,还会牵扯到其他同事,追查类似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客户都被银行员工惯坏了,这是银行体制的弊端,也是员工都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所致,能怪谁呢?

第三,没查出问题完不成绩效考核。

银行的每位员工都有相应的绩效考核,审计部的同事,也逃不出这个魔咒,而他们的kpi,就是查出了多少同事的问题。

确实是带着问题来检查,员工们还能说服自己接受,可带着“钓鱼执法”的目的来检查,真是容易被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可审计人员也要养家糊口,也想升职加薪,只能踩着别人的“尸体”往上走,甚至不惜安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美其名曰“创新审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环境愈发复杂,银行业未来面临的困难可能会更多。

员工们都得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想想该如何应答审计人员的问题吧,这肯定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