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思蓓、孙佳琪(右)和邓雅文(左)三位女选手包揽本站奥运资格赛的前三名,中国自由式小轮车女队有望满额出战巴黎奥运会。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赛场上,自由式小轮车项目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因为超炫的空中技巧,加上超酷的视觉刺激,让这个项目成为不少观众眼中极限含量最高的比赛。

5月18日,随着中国女子自由式三轮车的三位参赛选手锁定本站比赛的前三名,中国自由小轮车女队拿到满额两张(其中一张已经提前锁定)的巴黎奥运入场券,也在逐渐成为现实。

不过,作为一项新兴的极限运动,自由式小轮车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久。2017-2024,经历了从无到有,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在中国起步应该说是比较顺利。巴黎奥运会,中国女队已经获得参赛资格并有望向奖牌发起冲击。作为新兴项目,自由式小轮车在中国未来前景如何?自由式小轮车裁判、国家队技术顾问陈浩给出了“长期看好”的观点。

从发展脉络来看,2017年入奥后,自由式小轮车在中国受到了此前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十几个省市成立了专业队,并且有了国内联赛和锦标赛。一般来说,一支省/市队规模通常也就在十几人,所有省市队加在一起,中国自由式小轮车专业运动员估计也就1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5日,中国选手亮相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第二个官方练习日

因此在陈浩看来,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让项目得到可持续性发展,是整个行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和顶部依托专业体制不同,自由式小轮车底部在很多时候还是靠着社会以及民间的力量。拿陈浩来说,他自己就曾经做过很多项目的青少年培训,其中就包括滑板、小轮车、攀岩、跑酷,算是这些极限运动的深度参与者了。

“很多小孩喜爱小轮车,于是市场上便涌现了一批俱乐部。其中不乏一些有条件的家长自己造场地,并聘请教练提供教学服务。现在各个城市的小轮车俱乐部并不多,主要是运营起来压力不小,包括成本压力大,平均人效低,参培率不高等。有些俱乐部更侧重于售卖自行车和周边产品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社会体育角度来说,这些俱乐部需要得到更多支持,各地体育管理部门可以考虑适度参与其中,“运营俱乐部肯定是不容易的,同样大小的场地,可能很多其他项目可以同时让很多人接受培训,但自行车项目只能几个人一起参与。”

从项目本身发展来看,小轮车是自行车的基础,“都市里面非常适合开展BMX项目,可以练习技巧、锻炼车感,如果能够打好BMX的基础,对自行车项目的发展也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现在很多地方在做小轮车进校园,包括上海的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这就很好。”

和几乎所有体育项目都会遇到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从兴趣转为职业的问题一样,小轮车也难逃类似遭遇,毕竟小轮车对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受伤风险,同时还是一个小众冷门项目,这都会影响家长和孩子的选择。

国家队吴丹教练以专业教练员的角度为年轻小轮车运动员、爱好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激励他们在这项运动中坚持下去。“这个项目不仅可以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运冠军沃辛顿和中国自由式小轮车小车手一起训练。

“因为在极限运动当中,在一次次突破自己身体和心理极限的时候,能很快帮助他们去适应抗压能力,适应不断自我挑战的心理状态。所以,我认为自由式小轮车是非常好的运动项目。穿戴好护具,然后选择一个合理、规范的场地,在专业的教练指导下进行训练,安全是可以保证的。”

吸引更多人参与后,建立完善的竞赛和训练体系就成为提高的关键,目前除了精英组,小运动员满11岁后就可以参加青年组比赛,以后除了考虑设立更低年龄段比赛外,还要增加和国外交流的机会,“前段时间俄罗斯小孩来北体大场练习,我们也有小车手远赴俄罗斯或者澳大利亚训练和参加比赛,但规模很有限。中国现在已经有10岁左右很有天赋的小孩子了,国外很多专业运动员看到他们都认为潜力巨大,我们需要让这些小孩子慢慢兑现天赋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