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肿瘤疾病,也就是癌症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然而40年前,一个叫潘敏求的中医却公开叫板西医:

“中晚期、晚期肺癌,西医不收治的患者全给我!”

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在吹牛,使用精密仪器的西医都治不好,你一个中医能治好吗?

那么如今40年过去了,潘敏求收治的病人真的都治好了吗?他又是什么境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湖南日报】【红网】【华声在线】(链接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出奇制胜的中医

1968年,潘敏求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芷江县人民医院实习。

作为一名中医实习生,他的第一个病人就是一位被蜈蚣咬伤的农民。

当时,病人的脸部红肿发烫,两只眼睛布满血丝,状况很是凶险。

在潘敏求会诊之前,这位病人已经尝试过西医治疗,却并未见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详细询问病情,仔细把脉后,开具了一副清热解毒、通便的中药方子。没想到,病人服用几剂后,病情迅速好转。

第一次的临床实践,让潘敏求亲身体会到了中医在临证时的神奇疗效。面对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中医往往能出奇制胜。

1968年,潘敏求毕业被分配到芷江县人民医院工作。

凭借过硬的中医理论功底,潘敏求短短几年间就在芷江小有名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他被破格调往长沙,任命为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的主任医师。

潘敏求内心无比兴奋,他意识到这是事业发展的全新起点,但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就在这时,潘敏求的人生还遇到了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结识了黎越恒,一位在中医界同样小有名气的女中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潘敏求(二排左三)、黎月恒(一排左四)

黎越恒与潘敏求一样,出身中医世家,祖上行医数代,从小对中医经典有着深厚的研究。

两人相见恨晚彼此受益良多,很快就坠入了爱河,1979年结为夫妻。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缘分天注定,同仁携手走"。

1980年,潘敏求和黎越恒共同创立了中医肿瘤专科医院,是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肿瘤专科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中医治疗肿瘤在当时没有先例,面临着重重困难和质疑。

无论是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医患的认知接受程度,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索。

最初,专科病房只有10张病床,连个专用制剂室都没有,中药只能在普通病房的小角落里炮制。

但潘敏求和黎越恒却他主动收治了很多西医放弃、宣判"无药可救"的肿瘤患者,拿出中医药的"非常规"手段施以专业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在同行中引起了一片哗然,不少人对他们的做法暗地里嘲笑甚至公开批评。

"中医怎么可能治好癌症?你们是在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癌症是现代文明病,中药哪来的力气对付这种绝症?"

面对种种非议,潘敏求和黎越恒反而愈加坚定了信念,公开叫板:"中晚期肝肺癌全给我们!"

可在当时没有成功治愈案例的时候,潘敏求哪里来的胆子,竟然敢放出这样的狠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放狠话,因为他有能耐!

潘敏求出生于1941年,祖籍湖南浏阳,是地地道道的中医世家后代。

他的祖父、父亲一脉相承,都是乡里的知名中医。

潘敏求从小被这种浓郁的中医氛围所包围,一些简单的中医顺口溜《汤头歌》、《伤寒论歌》等都是对他的启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芩芳香味怡温,大青叶嫩能滋阴…"潘敏求至今还能吟诵出一大串中药的性味归经。

小小年纪,他就跟着爷爷外出行医,站在高高的药柜旁,认识各种草药材的模样。

祖辈们手把手的传授,灌输了潘敏求对中医的初步理解。

1963年,怀揣着对中医执着的热爱,潘敏求如愿以偿考入湖南中医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里,《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名著,他是反反复复研读、熟记于心。

同学们在背英文单词、古诗文词的时候,潘敏求却在捧着《伤寒论》。

对他而言,方剂就是他的子弟兵,越熟越好。

而结婚以后,作为理论和临床实战双双出类拔萃的中医世家后人,潘敏求和黎越恒清楚中药的威力远不止人们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俩发挥出了中药的威力

他们从病因、病机入手,他们发现肿瘤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毒、痰、瘀、积"等范畴。

必须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以中药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同步并进,从整体上调理体质。

随着医术日益精进,专科病房渐渐小有名气。病床也由最初的10张增加到60多张,全国各地的患者都前来就医。

有一位从重庆远道而来的胃癌晚期病人,经过潘敏求和黎越恒的悉心治疗,癌症竟然痊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者感激涕零,亲笔撰写了几千字的"生命赞歌"致谢。

为了探索更有效的中医治疗肿瘤之法,潘敏求和黎越恒奔走于全国各地,搜集民间流传的各种治疗秘方和偏方。

他们挖掘岭南一带乡民口耳相传的抗癌良方;
在大别山区采撷药农们祖传的草药秘籍;
走访西北民间医生,请教他们祖祖辈辈用来抗癌的独门绝活。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大量病例的积累,潘敏求和黎越恒终于破解了肿瘤这一顽疾在中医理论中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发现,肿瘤在中医病理学上属于"淤毒虚"的范畴——淤是指瘀阻;毒即致病的根源;虚乃人体正气亏虚。

有了这个重大突破,他们的中医治疗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思路和方向。接下来就是遵循"扶正祛邪"的中医基本原则,从整体调理人体,达到治本之效。

基于多年的经验积累,潘敏求和黎越恒创立了著名的"潘式法则":即"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通过健脾开运、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手段,彻底消除癌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潘式法则"运用于临床实践后,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突飞猛进,为数不尽的患者借此重拾生机。

也正是凭借这套行之有效的疗法,潘敏求和黎越恒在中医界声名鹊起。

1985年,潘敏求因"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和方药,创立了中西医结合抗癌新法,获得了国家级医药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中医药界推广潘敏求"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的"潘式法则",被列为"中医治疗肿瘤的主导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0年,潘敏求主编的《中医治疗肿瘤临床实用手册》,结集了他们多年临床心得。

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权威读本,被广泛收录在中医高等院校的教材之中。

而除了理论研究之外,潘敏求和黎越恒还创新性地将中医抗癌疗法现代化。

他们研发出国内首个中成药抗癌新药——"肝复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生行医救人的潘老

这是一种纯中药制剂,由30余味中草药精心配制而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软坚去癌的双重功效。

1992年,"肝复乐"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97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药新药推广项目,在全国各大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凭借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索,潘敏求被誉为"中医治疗肿瘤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与妻子黎越恒合作,耗时10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医抗癌临床研究的代表作《中华肿瘤治疗大成》。

这部长达200余万字的巨著,汇集了潘敏求一生的临床心得和理论研究成果。

涵盖各种肿瘤的发病原因、病理机理、诊断要领、治则治法等内容。

出版后,《大成》一书便成为中医抗癌界的经典巨制和教科书级读物,备受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专著,潘敏求发表的有关中医治疗肿瘤的论文多达80余篇,获奖无数。

他曾先后参加过18次国家级学术研讨会。

不仅勤于理论研究,潘敏求还亲自培养出了60余名中医肿瘤临床医生,为祖国医药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即便年过八旬,他仍坚持每周到中医肿瘤科坐诊,用自己一生的所学,救治来自五湖四海的肿瘤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术高明、仁心仁术、竭尽所能,正是潘敏求执医之道的最好注脚。

一生间,他为数以十万计的癌症患者燃起了生的希望之火。

1999年,潘敏求获评"当代著名老中医药学家"和"国医大师"。

潘老对中华医药事业的贡献,毋庸置疑。而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一生行医救人的最高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潘敏求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