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安安 :《黄河的第三条岸》阅读札记之十三

读《我走进了那片芦苇》

——一幅意境深远的湿地画卷

读葛道吉主席新发表在《河南日报》上的湿地散文《我走进了那片芦苇》,就像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无比精美的画轴,从上至下,一行行地读,一寸寸地品,回还往复,回味无穷。

收起画卷,那片芦苇荡中发生的迷人故事便像电影似的一遍遍在眼前回放,让你寝食难安,不吐不快。

湿地里,最具风情的当属芦苇。而在作者的笔下,那一株株、一片片或嫩黄、或翠绿、或雪白的芦苇,在午后,在月下,在风中,俨然就是诗化了的人间缩影。写芦苇“对风有述不完的衷肠,对月有如影随形的朦胧情怀”;写“尖尖的苇芽一露头,眨眼间就挺立起来,爆出滴答绿水的骨节和绿叶,一跳一跳疯长。然后张开手臂,袒露爱意,牵手,拥抱,接吻,直至胡须飘逸,白发苍苍。”这些传神的描述,活生生勾画出一群群妩媚多情的芦苇,恰似一队队柔情似水的姑娘,在你眼前轻歌曼舞,愈发让人喜欢。

然而当一位爱吹芦笛的美少年走进那片芦苇,他那双纯真的眼睛又看到了什么呢?作者接着为我们讲述了一对鸟儿共筑爱巢的故事,令人难以置信,唏嘘不已。两只娇小可爱的苇莺是怎么用它们的小嘴儿和小爪子编织出如此精巧的爱巢的呢?作者写道:“见一只苇莺抱紧了交叉着的两根芦苇,……另一只苇莺抓着第三根芦苇,蹭蹭蹭跃向顶部,一用力,正好压弯到同伴的怀里,同伴顺势抱紧了三根芦苇,形成三角形的交叉……只见那只翻飞着的苇莺身手敏捷,巧嘴叼一根事先准备好了的蔓草,在芦苇的交叉部飞快缠绕。奇了!两只苇莺嘴里分别叼着那根蔓草的两端,上下翻飞,忽地打了结!”高难度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接下来的衔草搭窝就是莺儿的拿手好戏了。少年出神地看着这一切,让人不由会想起鲁迅笔下的少年闺土,充满童真。这时,少年心里那朦朦胧胧的爱情,就与这青青芦苇丛中鸟儿的旷世之恋碰撞在一起,擦出了心灵上的串串火花。

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初看,似乎是在写乡愁,但实质上他所表达的,却是对黄河湿地的一往情深和美好期待。写黄河,着墨不多,含而不露,却把黄河的脾气写出来了,活灵活现:“万里黄河自巴颜喀拉山起源,千回百转汹涌翻滚,总是在山的阻碍里冲撞,生生地就直不起腰来……一时没有了大山的束缚,就没了方向和纪律。”在作者的笔下,黄河就像一个时时需要纪律管束着才能为人类造福的“巨人”,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不正是这样一条很管用的“纪律”么?同样,作者写西滩岛,也是不动声色,不着一字,只写了这么一句:“这是黄河水中央的湿地”,就把读者引向了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我理解,只有情到深处,爱到极致,才能以如此简洁的笔墨,彰显出一种大爱情怀。

我最欣赏的,还是本文深远的意境。作者从黄河湿地起笔,写到芦苇,沙沙的声音;写到苇莺,脆脆的嗓子;写到少年,颇具穿透力的笛音;写到野鸭惊飞,水鸟潜水,苇莺筑巢……有动,有静,有形,有影,有物,有人,有细节,有精神。作者就是这样一层层地丰富着文章的血肉,调动着读者的兴致,让文章好看、耐读。到了最后,作者把思绪轻轻地一拉,就又把我们带回了他的黄河湿地:“我走进了那片芦苇,这一次,在黄河,是在更阔大的湿地的绿色里,但那份发自内心的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从未改变。”

没错吧?落脚点依然是黄河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安,河南省作协会员,出版有散文集《推窗时有蝶飞来》和纪实作品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