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张玉凤练字法则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书法大家,他独创的“毛体”以线条奔放、动感强烈、汪洋恣肆、欹斜取势、连绵跌宕、擅长露锋用笔为主要特征。常年来非常受书法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在如今全国各地都有专门研究“毛体”的研究会。

毛泽东之所能在书法上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当然离不开他常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毛泽东曾说:“字要写得美,必须勤加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

从毛泽东早年留下的书法笔记来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笔法庄严紧实,很显然是下过一番苦功的。

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张玉凤回忆,自己常年在主席身边工作,看到主席龙飞凤舞的书法,心里敬佩地不行,于是她也开始找字帖练书法。张玉凤觉得行书潇洒豪迈,就跟着行书字帖练,毛泽东得知后,专门给她写了一段话:

写字要先齐整,再奇怪,再齐整——练字之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话让张玉凤受益匪浅,此后她规规矩矩地从楷书练起,最后也在书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玉凤作品

毛泽东不仅遍览群书,而且可以说是遍览群帖,他曾说过:“写字要有帖”

在延安时期,尽管生活艰苦,工作繁重,毛泽东的身边总常备着一些晋唐小楷之类的帖子。1949年,毛泽东首次出国访问苏联,也不忘嘱咐工作人员给他带上《三希堂法帖》。

所谓《三希堂法帖》,指的是乾隆皇帝当年将王羲之的《快雪晴时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藏于一处,并给此处取名“三希堂”。全套的《三希堂法帖》收藏了数百个作品,共32卷。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出版社都根据拓本影印出版了这一书法界的巨制,这也是最受中国书法爱好者喜爱的法帖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毛泽东为了方便观看,曾自费456元6角改装了该法帖,在他的茶几、床铺、办公桌上,都能看到该帖,可见他对该帖的喜爱。

毛泽东本人是一个书法字帖收藏爱好者,从1955年开始,他多次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留意搜集碑帖。

徐中远作为毛泽东的图书管理员,曾为毛泽东服务了10年之久。他回忆说,自己第一次为毛泽东买字帖,买的是《宋拓九成宫醴泉铭》、《皇甫碑》、《宋拓化度寺碑》(伍氏珍藏版和香叶草堂珍藏版各一本)。4本字帖共花了4元6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中远说,有一段时期,毛泽东每到夜深疲倦时,常常会通过练习书法来解乏,他最喜欢写自己的诗词,或者鲁迅的古体诗。

到1966年,毛泽东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600多种历代的碑帖和名人墨迹。在这些收藏中,毛泽东最喜欢的除了《三希堂法帖》,还有《怀素自叙帖》、《文徵明墨迹选》、《张旭草书李青莲序》、《怀素书秋兴八首》等等。

这些帖大多是从北京、上海、杭州等旧书店购买来的,而所花的款项也是从他个人的稿费中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