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一座巨大的玻璃圆顶建筑拔地而起,名为“生物圈2号”。

4男4女志愿者一同被关进这个巨型“玻璃房”,他们将在其中生活两年,与世隔绝,自给自足。

这场被誉为“迷你地球”的实验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参与者的命运又将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造第二个“地球”

早在3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萌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如果能在其他星球上重现地球的生态环境,或许人类就能在那里繁衍生息。

基于这个想法,他们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计划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份计划书中,他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一个人造的空间内,通过精密的设计和控制,创造出与地球相似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类在外太空的长期居住。

虽然这个想法在当时看来有些荒诞不经,甚至被一些人嘲笑为“科幻小说”,但它的巨大潜力的确令人难以抗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府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给予资金支持,让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得以付诸实践。

尽管听起来荒谬,但如果成功则将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政府难掩诱惑,最终拨款巨资支持这项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址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科学家们在这片广阔的荒漠地带开始打造"生物圈2号"。经过长期的勘测、测算和修整,终于建成了这座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

这座建筑不仅外观壮观,内部更是别有洞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沙漠等多种地貌,以及相应的动植物群落。

它还配备了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这一壮举。

为了验证实验的可行性,科学家们还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员选择

人员的选择确实让科学家陷入了两难困境,毕竟长期生存在封闭环境中,对实验者的身心素质将是巨大考验。

试验团队必须选择最合适的人选来应对这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经过数月的严格评估、测试以及面试过程,在众多申请者之中挑选出了具有相关专业技能且身心理状态均稳定的八位候选人——四名男士及四位女士。

为确保这几位实验参与者能适应即将面临的艰难任务,并将自己置于一个高度可控的环境中,研究小组实施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培训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方案涵盖了从基础生存技巧(例如种植作物和维护设备)到更高级别的问题解决策略等广泛领域。

心理健康专家也会定期辅导他们如何管理压力、处理人际关系并保持积极心态,以便更好地面对可能产生的种种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准备就绪后,在万众瞩目之下,八名勇敢的研究先驱带着喜悦而紧张的心情步入生物圈二号的世界。

在最初的阶段里,他们在人工生态系统中的生活显得相对顺利。

女性成员负责照料温室内的水果蔬菜、饲养各种小型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们的同事,则会头顶烈日,在户外农田上耕耘播撒,辛勤工作之余也不忘分享生活中有趣的瞬间。

夕阳西下时,一行人会在简陋厨房内共同烹饪丰富的佳肴,围坐在桌边畅谈一天的心得体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身处全然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但他们依然试图在这片小小的空间维系起一些社会关系和联系。

但看似美好的日子却未持续太久,逐渐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悄然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验失败

也许是因为过于紧闭的空间使得空气循环受到了阻碍,渐渐地,整个设施内部的氧浓度出现明显下滑。

这也直接导致了许多脆弱的植物纷纷凋零衰败,同时伴随着动物流离失所直至走向灭绝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恶臭扑鼻的气味开始弥漫于整个场所,破坏着居住于此的每一个角落。

更要命的是粮食日益稀缺,肉类供应几乎停滞不前,事态进一步恶化

生态圈里的老鼠开始迅速繁衍成群,肆意妄行地觅食,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问题愈发严峻,正如火上浇油一般,无处不在的压力感压迫着人们的神经。

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不断滋生,终至爆发冲突,乃至无法继续和平相处。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灾难性的方向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为可怕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空气中可用的氧气急转直下,濒临极限,以至于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条件都变得岌岌可危。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命的摇篮变为危险的囚笼,人类的求生意志被残酷现实无情地压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如此恐怖的趋势一路狂奔不止,没有尽头,此刻已经开始有人开始感到呼吸困难。

情况一发不可收拾,其中一名实验者在这种极端环境中晕倒。

科学家们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只得打开生物圈2号的大门,结束了这项雄心勃勃的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重道远

即使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完全复制地球的生态系统,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生物圈2号计划的失败,不仅揭示了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本身的脆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对实验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种精神上的重压往往超出了常人的极限。

在构想人类的未来时,必须将身心健康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身体的健康是生存的基石,而心理的健全则是维系社会和谐与个人幸福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尽管生物圈2号未能达成其宏伟的目标,但它为我们探索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它让我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地球作为我们的家园,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仅是对科技的挑战,更是对我们保护环境意识的警醒。

笔者认为

33年过去了,生物圈2号的故事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任何试图掌控自然的尝试都必须谨慎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面对未知的未来时,我们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去探索、去适应、去创造。

生物圈2号或许只是一个起点,但它所承载的梦想和追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