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援引法新社报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将于近日率团赴美,与美国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波德斯塔讨论环境问题。美国国务院则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刘振民和波德斯塔将在华盛顿举行“关于加强21世纪20年代气候行动的双边工作组会议”。这将是中美两位新近任命的气候特使之间的首次正式会面,也是自去年底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后,华盛顿和北京之间首次就气候问题正式进行面对面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虽然介绍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那些指责,如所谓产能过剩,介绍了拜登政府在建设美国新能源产业上的进展,但这篇文章也多次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对美国这种做法的无奈以及无力感。比如,这篇文章开篇的第二段,其实是这样写的: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一个中美关系友善的世界里,那么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品,或许早就在美国热卖了。

据了解,此次刘振民特使在美期间将与美方代表围绕《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等双方共识、推进中美气候合作取得务实成果等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将讨论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低碳可持续的省/州和城市以及森林砍伐等议题。此外,刘振民特使此行还将与联合国有关方面,以及美方有关地方政府和智库等就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进行交流。

气候变化领域是中美间少有的、跨越地缘政治的对话领域,气候变化对中美两国共同的生存需求构成威胁。其普遍性,使中美在内的各国有协力应对的空间。应对气变的根本性工具,是治理工具。是立足人本,促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是落实公平分配,促进发展成果对民众形成普惠性。以在这基础上形成的组织力,进行针对气候变化情况的实时、系统应对。当下以海平面上涨、极端天气多发为代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已实质波及中美在内的各国民众。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有协同行动的空间。

双方这次会谈,是在以往的协议,比如那个《阳光之乡声明》的基础上,想进一步深化合作,一起推动应对气候危机的具体行动。不过,虽然美国对中国的清洁技术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甚至可以说是审查,但这次对话还是充满了挑战。可就是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却有机会通过合作,把这个危机变成转机,一起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最近这次中美气候对话,可真是火热,双方围绕着清洁技术的审查,还有国际气候融资的立场差异,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立足当前的国际局势,中美这次气候问题会谈的背景比较特殊,美军“罗斯福”号航母进入南沙群岛东北海域,为美菲联合军演“助拳”,解放军随即加大在南海诸岛的军力投射,南海局势的冲突风险陡增。在美方的遏华战略下,美方以加征关税和制裁等方式打压中企,欧盟紧随其后,以“去风险”为由对中企进行“双反”调查。美方在亚洲开展“货币战争”阻击日韩等国,人民币汇率相应出现波动,中美在金融领域的博弈有升温态势。在这种对抗困局下,中美在气候领域进行合作显得十分“另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里,中美关系一直备受瞩目。而最近,中美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个罕见的亮点——气候变化合作。海平面上涨、极端天气频发,这些现象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他们的合作与否直接关系到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这次合作可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在去年,中美关系还因为佩洛西窜访、气球事件一度面临冰封,气候变化议题竟然成为了双方延续、拓展对话的突破口。

话说回来,气候变化是个全球议题,早先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喊,现在中国不仅跟上了步伐,还在不少领域跑到前面去了。水电、风电、电动车,中国都玩得转,连美国的新能源明星特斯拉,都得靠中国市场续命。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中国产业链完整,市场大,创新快,美国想单干,不容易。网友炸锅了,有人点赞中美合作,说这是地球村该有的样子;也有人调侃,美国终于认清现实,知道打架不如合伙做生意划算。但更多人在想,气候合作开了个好头,以后中美能不能在更多领域找到共同语言呢?

此外,路透社于同日援引一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的话称,在为期两天的气候双边会议中,美中两国还讨论了中国在太阳能和电池制造、钢铁生产以及煤炭发电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位官员透露,美国在会议中明确表达了关切,即中国大量出口低成本的太阳能板和煤炭,对其他国家的清洁能源制造业构成了市场冲击。

尽管中美两国的整体外交关系趋于紧张,波德斯塔仍强调双方有责任克服障碍,在气候危机面前展开充分的沟通、合作与协作,以维护两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在中美关系中,气候变化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双边关系风向标。中方对美实施的8项反制,其中就有暂停气候问题谈判,但在中美关系低谷期,双方最开始接触的领域仍旧是气候问题。今年7月份,克里访华昭示中美重启高层气候外交,塑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1月份解振华访美,则形成了中美在气候领域相向而行的局面。

不过,气候问题只是中美关系诸多问题中的一个,还难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克里访华虽有利于中美关系“大气候”回暖,但难以根本改善中美关系整体发展的势头。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仍未走出特朗普时期美方竭力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怪圈”。在所谓的“3C”(合作、竞争、对抗)政策下,包括气候问题、人文交流等在内的“合作清单”越来越少,竞争甚至对抗的“问题清单”越来越多,其中又以经济发展方面的芯片封锁问题最为突出和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政府早已庄重承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中国也正在大力推广光伏、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来取代化石能源,至于植树造林的工作,那更是中国的强项。总而言之,目前中国已经在气候问题上做到了最好,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