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5月,大牌化妆品“致癌”风波又有新情况:肯尼亚参议院对欧莱雅涉嫌“有害”产品做调查,联合利华同意支付有关“致癌产品”的诉讼和解费用。有关化妆品中含有“致癌成分”的争议不断,涉及多个知名品牌,“致癌风波”疑云何解?

大牌化妆品“致癌风波”更新

大牌化妆品被质疑有致癌风险一事又有新情况。据外媒消息,目前,肯尼亚参议院已对欧莱雅“用于制造和保存头发松弛剂和漂白物质的成分是否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展开调查。

中国商报记者据此向欧莱雅求证产品安全性、副作用反馈报告及中国市场的销售情况,对方表示:“我们已关注到此事,您提到的相关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销售,我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且经过安全评估。”

据了解,今年3月,欧莱雅旗下品牌适乐肤等多个知名大牌化妆品被外媒曝光苯含量超标。据外媒报道,5月,联合利华已同意支付200万美元以解决有关其Suave品牌气雾除臭剂受到苯(一种已知致癌物)污染的指控。

根据联合利华的和解条款,在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7日购买Suave24小时防护粉末气雾止汗剂和Suave24小时防护新鲜气雾止汗剂产品的消费者无需提供购买证明即可获得赔偿。

记者向联合利华询问产品后续处理情况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苯、甲醛等成分能用在化妆品中吗

大牌化妆品频频陷入“致癌成分”争议,苯、甲醛应该添加进化妆品中吗?

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化妆品易受微生物污染,适当添加防腐剂是为了保持化妆品的稳定性,甲醛就是防腐剂的一种。目前在化妆品中添加的多是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甲醛释放体缓释的微量甲醛与直接添加的甲醛在产品中的释放途径不同,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被认为是安全的。不过,甲醛的刺激性较高,多数化妆品企业还是选择放弃添加这一成分。

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明确,化妆品中甲醛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为0.2%(喷雾产品除外)。对于指甲硬化剂中的甲醛,其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5%(仅限于特定产品)。

至于苯,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致癌物质的分类,苯为1类致癌物。根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正常情况下,苯是不能作为原料添加到化妆品中的。

提供产品合规咨询及技术服务的瑞欧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苯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易挥发、非极性液体,由于苯在化工行业中广泛使用,不排除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工艺或者是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原因,苯作为配方原料的痕量杂质被带入化妆品中,我们称其为风险物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关注其带入的含量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根据相关部门新增化妆品禁用组分苯的管理限值规定‘若技术上无法避免苯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其限值不超过2mg/kg’。”

“争议成分”过量添加问题仍需改善

大牌化妆品“致癌风波”背后或也折射出企业在争议成分添加上仍存有侥幸心理。

记者以化妆品生产商的身份向国内多家化妆品原料厂、加工厂咨询,有工作人员表示:“用于化妆品的苯溶剂价格为9000元/吨。与其他成分相比,苯溶剂的成本可控,若购买的量大,价格还能更便宜一些。”也有工作人员提醒记者,苯溶剂的刺激性较大,一般只添加在指甲油中。

另外,记者查询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通报的最新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名单发现,过量添加甲醛仍是化妆品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最新的抽检公告中提醒消费者学会查看产品标签,其表示,在我国境内,所有销售和使用的化妆品都应当有中文标签,要认真查看标签上的产品名称、企业名称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使用期限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