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诗词,以针砭时弊为上,歌颂之作,难免有拍马屁的嫌疑,常为世人讥笑。不过,歌颂之作写得好,也有流传千古的。

例如,公元757年,唐军从安史之乱的叛军手中夺回长安,唐肃宗率领百官从凤翔迁回长安。中书舍人贾至,便写了一首歌颂之诗《早朝大明宫》,岑参、王维、杜甫均相唱和。这四首歌颂之诗,便很受后人推崇,王维和岑参的和诗,还被选进了《唐诗三百首》,王维诗中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更是传为千古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书法家周天球书王维和贾至早朝诗

近来读到郭沫若的一首歌颂之词《满江红》,觉得写得很好,开篇也可称是千古名句,当然,时代很近,未可轻言千古,但我觉得它是可以流传千古的。

满江红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郭沫若其人我并不了解,所以我只谈这首词。查资料,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的副刊《东风》上,是他为《东风》作的元旦贺词。词发表的后,郭沫若将手稿寄呈毛主席审定,1月8日晚间,毛主席写了一首和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自书《满江红》

词的开篇,破空立论,气势恢宏。“沧海横流”,用典,《晋书·王尼传》载,西晋末年,战乱纷纷,王尼带着儿子背井离乡,来到江南躲避战乱,饱受乱离之苦,他长叹说:“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沧海横流,即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词中是指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当时,中国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其报刊上连连发文攻击中国。

“沧海横流”之时,晋代的王尼是“处处不安”,而郭沫若反而说“方显出、英雄本色”,立论不凡,一种大英雄大豪杰的非凡气度兀然独立,为全词铺承了刚正凛然的精神底色。

接下来的三个短句,直接喊口号。口号入诗,一般来说是不好的,因为口号通常直白、空洞,缺少韵味。但有了开篇刚正凛然的铺排,口号也就不空洞了,直白了口号也通晓明白地传达出词人的意旨。面对外部敌人的污蔑、诋毁,我们民族最重要的就是团结一心,坚守我们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书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擎(qíng),举起,支撑之意。披靡,草木倒伏,比喻世道浇漓。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守原则,就算天垮下不,我们也举得起,就算世道再混乱,我们也能把它扶正。

这两句,前一句语言通俗,后一句语言古雅,偏又对仗工整,展现了郭沫若高超的语言掌控力。

上阕最后两句,“雄鸡”、“东方”,象征中国,“雄鸡一唱“,即中华民族的声音。当中华民族的声音传遍全世界,人类的光明便从东方升起。

下阕写真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些污蔑真理的言论,就会像冰山一样消融,而真理就像真金一样,就算是烈火也无法把它熔化。

“雄文四卷”,指的是四卷《毛泽东选集》。立极,即建立做人的标准和原则。北宋周敦颐在他的《太极图说》中提出了“立人极”的哲学思想,“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从儒家的伦理思想出发,提出了以中正仁义,无欲主静为做人的标准和原则。现在,我们有毛泽东思想,他为人民建立了最高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生书郭沫若《满江红》词

“桀犬吠尧”,典出《战国策·齐策》:“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它也。”又汉代邹阳《狱中上吴王书》中说:“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跖之客可使刺由。”暴君夏桀的狗对着圣王唐尧叫,比喻奴才不分贤愚善恶,只会为主子说话。

“泥牛入海”,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中有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意思是用泥做的牛掉进海里,一去不回。

那些分不清什么是真理的奴才,他们只会为他们的主子说,真是可笑,这些荒唐可笑的污蔑,最终只会像泥牛入海,永远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最后两句中的“东风”,一语三关,因为我国大地,春天一般吹东南风,所以古诗词中“东风”是指春风,郭沫若写这首词时正是元旦,春天即将到来,同时,东风也喻指我国的大好形势,欣欣向荣,再一点,副刊的名字叫《东风》,这首词就是副刊的元旦贺词。两个字中蕴含着三层意思,可谓妙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沫若的这首词,虽是歌颂时代、歌颂伟人之作,但写得极好,是可传世的佳作。词中的语言,尤为值得赞赏,他在口号白话与典故文言间自如转换,读起来既流利而又有节奏,让人拍案叫绝。

现代人写古诗词,要么一味求典雅,力求使用文言,读起来飘飘欲仙,却脱离了现代人的生活,成了仰望的海市蜃楼,不接地气。要么一味求通俗,地气是接了,但也只有地气了,没有了诗词的韵味。郭沫若这首词中的语言,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