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句话叫“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说的便是,如果血管哪里不通畅了,可能便会引起某个部位的疼痛。

血管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存在,负责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让器官得以接收营养物质及氧气,发挥其正常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一旦血管堵住了,就好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少了乳汁的滋润,会饿肚子,持久供应不了足够的营养,就会变得衰弱。

而血栓是一种在血管内形成的凝结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 突然胸部疼痛

突然出现的剧烈胸痛往往让人感到恐慌和不安。这种突发性的胸部疼痛可能是由于肺血栓栓塞引起的。

肺血栓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栓性疾病,它发生在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内,通常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并随血流到达肺部所致。

肺血栓栓塞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患者常描述为一种“刀割般”或“锥刺般”的疼痛感。

这种疼痛通常伴随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和咯血等症状。当血栓阻塞了肺动脉的血流,导致肺部血液循环障碍时,胸部疼痛会变得尤为剧烈。

2. 突然出现胸闷胸痛

除了剧烈的胸痛外,一些患者也可能会感到胸闷或压迫感。这种胸闷胸痛可能是心血管系统血栓形成所致。心血管系统血栓包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和心房血栓形成。

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栓阻塞了心脏的血液供应时,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甚至心绞痛发作。

心房血栓形成常见于心房颤动患者,当心房颤动导致心脏内血液淤积,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并流向体循环,就会引起栓塞现象,造成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

3. 出现下肢疼痛

下肢疼痛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栓形成最常见的部位之一,通常发生在下肢深静脉内。

当深静脉内的血栓形成时,患者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症状,即所谓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有可能脱落并经血流到达肺部,引起肺血栓栓塞,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对于出现下肢疼痛的患者,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如肿胀、发红等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总之,胸部疼痛、胸闷胸痛以及下肢疼痛,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

中医预防血栓的方法

在中医学中,血栓一般被称为“瘀血”或“瘀阻”,其形成与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生、气血郁滞等因素密切相关。血栓的形成不仅会阻碍气血的流通,还可能引发疼痛、肿胀、甚至危及生命。

古代中医书籍中,如《内经》、《金匮要略》等都有对于血栓形成的阐述,主要从气血运行、调理阴阳平衡等方面进行解释。综合来看,预防血栓的关键在于调节气血运行,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调节饮食:古代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药食同源”。预防血栓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热量过高的食物,如油炸食品、高糖食品等。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运动调理:中医强调“运动养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防止血栓形成。适宜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活动全身,增强体内阳气,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发生。

穴位按摩: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防止血栓形成。例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是常用的活血化瘀穴位,经常按摩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减少手部血栓的风险。

草药调理:中医药物中有许多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作用的草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草药调理,以增强体内的阳气,改善气血循环,预防血栓的发生。

总之,预防血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出调整和改变。

中医学作为中国悠久的医学传统,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策略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包括调节饮食、适当运动、穴位按摩和草药调理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气血循环,调节体内阴阳平衡,降低血栓的风险,从而保护心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