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期的河北还十分贫穷,能够在农村看到轿车是很稀奇的事情,而在一个偏僻村子,同一时间竟然停放了几十辆轿车,还有许多穿着体面的人来来往往。

吵闹嘈杂的声音从一家破落的农家院落传了出来,很多人拼命的往前探着身子,所有人都对一把宝刀啧啧称赞。

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眼中对宝刀射出贪婪的目光,想据为己有,也有人叹息惋惜,认为此等宝物应该交给国家,让大家共同瞻仰。

虽然说什么的都有,但宝刀的主人李老汉却面无表情,因为在他心中有自己的一把算盘,这把宝刀是祖传的,自己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谁也不能指三道四。

最终,李老汉将这把祖传宝刀卖出了五百万的天价,成功一夜暴富,这也引来了专家的指责,他们大骂李老汉没良心,李老汉对此只说了一句话:你们没资格!

那么,这把刀究竟是何来历,能让专家如此看重?李老汉因为卖刀一事,还会出现怎样的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传宝刀被拍卖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青铜时代,但因为材质稀缺,当时的兵器制作水平还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后来又发明了“冶铁技术”,使兵器的制作难度大大下降,也造出了一批质量优良的刀剑冷兵器,为军事力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中有些精良的兵器甚至可以吹毛断发,而且使用很长时间还是明光锃亮,没有一丝锈迹。

这些利刃也成为很多兵器收藏者眼中的精品,而李老汉手中恰恰有这样一件祖传的宝贝。

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因为市场经济还不是十分发达,汽车是比较少见的。

但有一天,在河北一个偏远的乡村公路上,突然停放了很多小轿车,更有大量西装革履的人在村中匆匆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大老板都是听说村中的老李家有一把祖传的佩刀,想要叫价拍卖以解决家庭困境才前来的,他们都希望将这个珍稀文物收入囊中,为自己的收藏室增加几分光彩。

而这把祖传的佩刀是一把用红布包裹起来的宝刀,刀匣的制作十分考究,上面布满了花纹,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精品,刀柄更是用贵重的黄金铸成,给人一种尊贵之感。

将刀身从匣子中抽出来,周围的人立刻感到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这把刀非常薄,却十分的锋利,头发落在上面立刻就被分为两段,而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刀身的纹理也是清晰可见。

更让人眼馋的是,在刀身的一侧还有一行小字,可以识别出是“宣统御赐”几个字,也就是说,这把刀是清朝的皇室用品。

李老汉只是一个农民,家族又不是爱新觉罗氏,这么一把珍贵的宝刀,怎么会落到他手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大家对刀的来路有些怀疑,李老汉就将自己这把刀的来龙去脉给众人讲述了一遍。

清王朝建立之后,因为实行了合适的农业策略,国力得到快速提升,到达乾隆统治时期,清王朝进入巅峰时代,也就是后人常说的“康乾盛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祖上护帝有功,被赐宝刀

随着国力的强盛,乾隆皇帝也开始注重物质生活的享受,并通过宠臣和珅向官员索取了大量的珍宝,清王朝皇室的珍稀物品也开始不断的丰富。

后来慈禧通过政变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更是将大量文物纳入到皇家宝库中,供自己赏玩。

也正是因为这些统治者耽于玩乐,使清王朝与时代的发展脱节,被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国门,成为对方的商品输出地,国力从此一落千丈。

到清末溥仪登基的时候,国内国外的矛盾已经是十分的突出,清王朝这座破碎的房子,只剩下有人给他加上最后一脚,就会彻底土崩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溥仪

这一切和刚刚登基的溥仪却没有任何关系,他此时才是一个不到六岁的孩童,对国家政事是一无所知。

即使是被袁世凯废除了帝位,在紫禁城中生活的溥仪依旧过得十分开心,而且身边还有一大群保护安全的侍卫,使他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有人为他站岗放哨。

一次,有人将几只羊散养在御花园中,刚好被路过的溥仪看到。

因为从皇宫中长大,溥仪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动物,觉得十分好奇,就跑到园子中近距离观察它们。

本来,山羊们正在安静的吃草,也没有对人表现出恶意。但看了一会后,溥仪突然伸出脚踢了一只老山羊一下。

这下可惹恼了对方,被踢的山羊立刻转过头,向溥仪恶狠狠的抵了过来。年幼的溥仪被吓得哇哇大哭,并迈着小步,拼命向假山上跑去。

结果他越往山上跑,山羊追的越急,眼看就要被逼到山岩边上了,一个侍卫赶紧冲了上去,将小皇帝抱下了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清侍卫

这个人就是李老汉的先祖,为了感谢他的救命之恩,溥仪对他重重赏赐,并将这把宝刀送给了他。

在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溥仪的“小朝廷”被彻底瓦解,国民革命军在鹿钟麟的带领下进入紫禁城,要求清朝残余人员立刻离开。

李老汉的先祖也在这个时候被迫回到了河北老家,由大内侍卫成为一个平凡的百姓。他将御赐的宝刀供在家中,并留下遗训,后代子孙都要好好保存它。

后来虽然历经生活困苦,但这把宝刀始终被李家人保存的十分完整, 即使在动荡的抗日战争时期,他们也没有因为生活困苦而将这把宝刀售卖更换钱财,这个传统一直保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建国之后,国家也曾经大力宣传文物的价值,希望大家可以将手中的文物捐给国家,使更多的人看到历史的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器文物

李老汉也曾经动过这样的念头,但这把宝刀实在是先辈留下来的传家宝,他犹豫多次还是将宝刀留在了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刀拍卖后引起巨大争议

到了八十年代,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心,很多人开始通过做生意赚钱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各种行业也纷纷红火起来。

文物也成为一种可以在市面上正常交易的物品, 并给不少持宝人带来不菲的收入。

也有一些文物贩子来到李老汉居住的村子,出高价购买过去的老物件,但李老汉却从来没有动过卖刀的心思,因为这把刀的意义对他来说非凡,他要让它在李家继续流传下去,直到孙子辈,曾孙辈。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儿子年龄的不断长大,娶妻生子为李家传递香火成为李老汉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给儿子娶妻就要一大笔钱来支持,李家是靠种地维持生活的,根本无力支付这一笔费用。

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李家的香火不能在他这一代给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般无奈之下,李老汉想起了那把祖传的宝刀,他打算将它拿出来变卖,以解决家中的困境。

他找到文物中间商,将自己家中宝刀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并让对方为自己物色买家。

很快,李老汉家中有御赐宝刀的事情就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很多慕名而来的人不断开车来到李老汉家中观摩宝刀,并提出购买的意愿。

其中有一个老板直接开出500万的高价!这可是一笔巨款,要知道当时农村有一个万元户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李老汉卖宝刀的事情也传到了当地文物部门的耳中,他们派出文物专家也来到李老汉家中,希望能够对他的宝刀进行鉴定。

李老汉对这些人也不回避,大大方方将宝刀放在他们面前,希望对方给个确定的说法。

在经过数位兵器方面考古专家的认真研究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李老汉的宝刀的确是清宫御用真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就劝说老人不要私自出售宝刀,希望他能够将其捐到博物馆,国家会对他的行为进行奖励,并发放荣誉证书。

李老汉根本不为所动,因为生活的困苦,让他决意将此刀换为实实在在的金钱。

眼看说服不了李老汉,文物部门又动用政府关系来游说他,但依旧没有任何结果。

甚至在连番轰炸下,李老汉坚定的表示宝刀如何处理,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因为这把宝刀既不是盗墓所得的,也不是从其他地方捡来的,而是有人证物证的家传之物,从法律上来说,这个物件完全归李老汉自己所有,没有人有权利强迫他去做他不情愿的事情。

最终李老汉将这把家传的宝刀以500万的价格卖给了出价最高的商人,穷老汉一夜变百万富翁,也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

但事情却没有因为宝刀的出手而让李老汉一家安静下来,很快人们的焦点从卖刀事件转移到对李家人品的评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李老汉不识大体,将宝贵的国家文物转卖给私人,心里除了钱还是钱,没有一点爱国精神。

也有人说人家是祖传的物件,卖给谁都不为错,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权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最佳选择。

更有些专家在爱国精神上大做文章,将李老汉的行为比作为“卖国”。

他们的理由是,国内一些所谓文物收藏家,出高价购买文物根本不是出于个人爱好,而是为了将它们转手拿到国际市场上拍卖,以获取更高的回报,这些人严格上来讲,只不过是二道文物贩子。

因此,李老汉将宝刀卖给这些人,实际上是将国宝间接的送出了国门,使国家荣誉受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站在自己的地位对问题的看法都有巨大的差异,因此李老汉卖刀事情引起的汹汹热议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当事人李老汉,相信他决定卖刀的时候,内心一定做过激烈斗争,也曾经在金钱和道德之间不断的徘徊。

宝刀是他家历经几代的传家宝,祖上在经历战火考验的艰难岁月中,都没有将其舍弃,而他却要在和平年代中将其转卖给别人,这相信对他都是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不肖子孙”这四个字也必然使他寝食难安。

但现实的家庭困难,也让他左右为难,除了种地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而儿子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金钱是他实实在在的需求,口号和肚子比起来,饥饿感让他更加痛苦。

相反,那些专家们收入稳定,不为衣食发愁,当然无法理解李老汉内心的委屈,也使他们的说服工作显得十分的空洞,无法触动老汉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保护

这把宝刀流失到个人手中的确十分可惜,也是国家的重大损失,假使当时专家们在以国家情感劝说的同时,能够在金钱上给李老汉合适的补贴,相信它已经出现在某个博物馆的展示台上。

但没有如果,这个惨痛的教训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立场,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多想一想,这样事情才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李老汉的祖传宝贝的确是一件文物珍品,但既然属于他个人,那么如何处理都是他的自由,我们无法干涉他的行为。

之所以没有能够将其收到博物馆中,更多的应该检视自己的工作方式是不是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而不是在舆论上去挖苦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