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这不是开玩笑吗?”

1959年,陈赓在办公室里举着一张电报愤怒的吼道。

送电报的通讯员吓了一跳,他紧张的屏息凝神。

陈赓把电报放在桌子上,问道:“让我退二线?这是谁下的命令?”

通讯员看了陈赓一眼,小声说道:“对方使用的是国防部的专用频率,应该是彭老总的意思。”

结果他话音刚落,陈赓立刻气愤的起身出门:“我要去找老彭问个清楚。”

彭老总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居二线

陈赓风风火火的找到彭老总。

陈赓一脸不满的问道:“我正值壮年,是该报效国家的时候,我退什么二线?难道这些年我的工作做的不好吗?”

彭老总看着陈赓长长叹了口气,他知道质问声中愤怒又夹杂着委屈,也意识到这一次真的让陈赓伤心了,赶紧和老战友解释道:“没有人比你的工作做的更好了,所以让你退居二线,是组织上为了你的身体着想。”

听到这里陈赓明显不服,抬头正想和彭老总争辩。

结果彭老总先发制人,把对方的老底抖了出来:“别和我犟,你忘了57年住院的事了?让你退二线这件事周总理也点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陈赓终于无话可说,一瞬间低下了头。

从建国之后,陈赓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早年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候,他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敢徒手和敌人拼刺刀,在战场上被刀砍,被枪打,从来没有放在心上。

一次作战中,陈赓想要近距离歼灭敌人,结果一时不备,被敌人连发三枪,射穿大腿。

一瞬间鲜血顺着大腿涌出来,很快把沾着泥土的军装染红 但陈赓却好像感觉不到疼一样,咬着牙对着敌人脑袋连打七发子弹。

后来被转移到后方医治的时候,由于子弹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过长,军医只能取出一部分主体,把弹壳遗留在陈赓的腿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他的那条腿一直隐隐作痛,尤其在哈军工主持建设的时候,由于东北气候寒冷,呵气成冰,陈赓的伤腿差点被冻到不会走路。

每当看着他一瘸一拐的去开会,老战友们都于心不忍,周总理,彭老总,甚至毛主席都不止一次劝说他,让他找个时间去医院把弹片取出来,好好调养身体。

毕竟在开国的这些工程中,陈赓是比较年轻的一批人,所有人都希望他有更多的时间一展所长。

但陈赓每次都嘻嘻哈哈的糊弄过去。

他的时间太宝贵了,恨不能把1分钟掰成两半用,但凡有点时间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连体检都顾不上,更不要说去医院检查伤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武全才

陈赓的忙是有目共睹的,他甚至被老战友们戏称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作为开国大将中少有的科班出身,陈赓文武双全 是军政乃至情报战线上的全能型人才。

陈赓曾经是黄埔军校最有名的刺头,连蒋介石都认为他有大将风度,可堪雕琢。

尤其当年在北伐途中,他冒着炮火把蒋介石从前线死人堆里救了回来,从此之后,蒋介石有意将他栽培为自己的第一心腹。

可惜陈赓虽然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但却极力反对蒋介石背叛革命的行为,后来走上与蒋介石截然相反的道路,投身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运动中。

由于学习过系统的军事要领,陈赓的战略战术有一股精英气,正好弥补了红军队伍中大多数指挥官草莽出身的空缺,给大家提供了无限的作战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陈赓的精英器并不同于国民党将领的照本宣科,在长期实战经验中,他总结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灵活的作战策略。

陈赓打仗总是能够出其不易,只要他率队出战,谁也不清楚他到底到了哪里,要打哪里,只管等着吹响胜利的号角就可以了。

除了打仗是一把好手外,陈赓做思想工作也是一绝,他的本性中带有风趣幽默的一面,经常能三言两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而且陈赓此人从来不摆架子,无论对着毛主席还是普通战士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很快他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凡是陈赓说过的话,大家都愿意听。

在潜伏上海期间,他还配合周总理做过一段时间的地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他化名王赓,能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结交上海滩的三教九流。

他在不同的人群中穿梭获取情报,却从来没有任何人发现他的身份。

别看他平时笑的大大咧咧,其胆大心细的性格是连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忍不住赞叹的。

所以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战争,只要战场有需要,毛主席和周总理总是第一个想到陈赓。

所以从新中国建立开始,陈赓一直在西南和东北之间来回奔波,他既要帮助越南共产党争取独立,在彭德怀回国修养后还要顶替他指挥志愿军作战。

结果在朝鲜半岛前线还没有待多久,一纸调令把他叫回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学校?”

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后,陈赓忍不住震惊道:“如果是行军作战,我还了解一些,但是我怎么懂教育上的事情呢?你们要是有好的人选,我可以给他打下手。”

毛主席和周总理对视一眼,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笑着说道:“你就是全军最合适的人选。”

积劳成疾

其实从建国之后,毛主席就一直想要建立一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军校。

尤其在与联合国军作战过程中,他们深刻意识到双方在战略体系以及武器装备上的差异。

所以毛主席找到周总理,打算建立一所军工研究和军事人才培养两开花的学校,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毛主席也很清楚,虽然如今中苏关系融洽,但中国并不能一味的依靠苏联,如此以来会让一个国家丧失斗志,任人摆布,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一定要研究属于自己的新式武器!”

周总理听了之后感慨万千,他10分赞同毛主席的想法,而且军校的建设和军队现代化改革息息相关,也是新军队建设的重要一环。

但是由谁来担任这个军校的校长?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时之间有些发愁。

深思熟虑之后,周总理突然站起来说:“找陈赓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草莽出身,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将军,陈赓好歹算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读过正规的军事学校,军事理念也10分先进。

如果只是单纯找一个懂教育的人,恐怕无法兼具军校的刚硬和果决,陈赓可以将二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于是毛主席听完之后立刻把陈赓叫了回来。

既然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么信任自己,陈赓毫不扭捏的答应下来,他亲自到哈尔滨去选取校址。

为了能够完成中央交托的重任,从建设图纸的规划,到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教学工具的添置,事无巨细,陈赓都要亲自过目,甚至还把自己攒了多年的家底投了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陈赓的辛苦努力下,哈军工终于在万众期待下建设完成,因为共和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军事人才,自主研发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眼看着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丰硕,陈赓却在这个时候突然病倒了。

1957年,司机照例在陈赓家门口等候。

今天首长要到大学去开会,确定的时间是早上7:30。

然而时间到了,陈赓却迟迟没有出门,正当老陈疑惑不解的时候,陈赓的小儿子突然从客厅里跑出来,拉着他的手说道:“叔叔,你快去看看吧,我爸晕倒了。”

司机赶紧飞奔到客厅,结果看到陈赓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他急的满头大汗,抱着陈赓就往医院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医生诊断,陈赓是心肌梗塞,医生建议不要操劳,卧床静养。

毛主席和周总理要暂停他的工作,陈赓从醒了之后就坚决不肯答应,哪怕躺在病床上被妻子24小时盯着,他还是想方设法处理工作上的事情。

那段时间学校里事无巨细还是要向他汇报,他俨然把病房当成了第二个办公室,周总理和彭老总劝了无数次都不管用。

结果病情刚稍微有些好转,照顾他的人一个没看住,他就独自跑回学校去继续工作了。

到了1959年,陈赓的身体每况愈下,周总理和彭老总实在心疼,所以才有了开头的这个决定。

结果陈赓虽然嘴上答应了,但批文件,改报告的事情一样也没少干,最终于1961年与世长辞,年仅58岁。

老战友们听说之后泪流满面,痛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