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对中国电车、芯片、太阳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这一做法在美国引起广泛讨论

一派认为这税征的好,维护了美国利益,打击了中国

可另一派较为冷静的学者则认为,美国这么做不过是在满足自己的政治需要,就算要打中国也打错了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哥伦比亚大学学者专门在外交期刊上撰文说《美国该停止在和中国贸易问题上扮演受害者》

美国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它老爱扮演受害者,跟个婆娘一样整天嚷嚷着谁在害我,我要报复谁

美国这么做只会显得他在工业产能上是多么虚弱,需要通过夸张的贸易保护主义来阻止自己被打垮

但这并非良药,因为打击中国,成长不了自己的产业,就算对中国产品征再高的关税,美国自己的工业产能还是起不来

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把问题往后拖的做法

美国学者认为:贸易战下没有赢家,这句话并不准确,准确来说

贸易战下没有经济赢家,但是有政治赢家(美国),长远的战略赢家(中国)

美中贸易战后,中国损失了对美国的出口,而美国供应商提高了购买价格,将关税转嫁到最终的消费者,造成物价上涨

从经济看,确实没有赢家,但从政治上看美国政客确实是赢家,他们通过对中国展示强硬,获得了关注度,获得了叫好声,获得了选票

一些以前默默无名的政客,因为宣扬对中国加征强硬高关税,而获得关注和地方选举胜利

更大的政客如拜登、特朗普、佩洛西、彭佩奥之流,则更通过对华强硬打贸易战,获得了相当的政治声望

贸易战如油,能将本来小火般的政客,烹得火热

所以美国政客,爱贸易战

并且在贸易战里,美国必须扮演受害者,中国必须扮演恶龙或者撒旦,如此才能上演一出具有宗教意味的“对华正义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中国来说,贸易战确实有经济损失,但美国学者指出,由于中美体制的不同,中国政府在面对贸易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经济,而是突围和自立

从2018年开始的贸易战打醒了中国,美国已经宣战,中国必须全力“应战”

当美国政客还将贸易战当作表演和拉选票的工具时,中国却将贸易战提升到了“生死存亡”的高度

这就是中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根本区别

也因为这点不同,中国面对贸易战祭出了两个关键招:

一招是,寻找新的出路

一招是,加大产业升级

其实我们仔细回看过去几年就不难发现,中国真正的全球外交,就是在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

美国对华贸易宣战后,中国开始了密集的外交动作,对东盟、对中东、对欧洲、对俄罗斯、对南美,对非洲,甚至对太平洋岛国,中国外交系统全线出击,不断去为中国在世界上找朋友,找可以合作的伙伴

然后美国将其称之为“战狼外交”,狼群出击,但冷静看就会知道,所谓的“战狼外交”,主要是针对美国和少数几个美方铁杆盟友的

在全球外交下,中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取的还是柔性外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们在2024年再看这六年的外交行动,中国的全球影响力远大于2018年,中国现在扮演的角色也比2018年前大得多

此外2018年美国“宣战”后,中国应对的另一招就是“加大产业升级”

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对华“宣战”,中国不会那么下血本的进行产业升级投入,因为中国已将其视为一场“生死存亡”的国战了, 虽然这场仗是在经济、科技、外交领域的,没有硝烟,但重要程度胜于“硝烟”

如果要问中国到底进行了哪些产业升级,这个答案美国人帮你很好的回答了

去看看美国那越来越长的制裁“实体清单”就行了,像是华为、大疆、浪潮、龙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全在上面,还有中国的十几所大学

现在美国的制裁“实体清单”上,有超过600家中国实体,里面包括国企、私企、大学、科研所等

600家被美方制裁的中国实体,全世界最多

但美国制裁中国的清单越长,证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越令美国担忧,如果这些企业和大学不令美国担忧,美国又何必制裁呢?

美国的2018年对华宣战,先不说谁赢谁输吧,但确实打醒了中国,让中国自上而下的将重视程度拉抬到了最高级

由于中国倾全国之力的重视这场“国战”,而美国只停留在政客获取个人利益的阶段,直接结果就是在美国全方位的打压、围堵和制裁下,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占比不断上升,美国则持续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全球制造业占比,中国28.4%,美国16.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全球制造业占比,中国约30%,而美国则下滑到14%

这是两国对于这场“战争”的重视程度导致的,美国从体制上就做不到像中国这般下如此大的“决心”

而且拜登上台后,对华政策非但不改,更越来越极端,美国的对华政策缺乏针对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基本属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

看到中国哪里强了,制裁

看到中国哪里起来了,打压

这种缺乏全局性战略眼光的做法,除了美国政客的目光腐朽短浅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太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就发过一篇很好的文章,叫做《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去哪了?》

文章犀利的指出,美国对于中国问题的专业性,严重不足,现在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要么是连中国都没去过的,要么是被中国“迫害”逃去美国的

一个中国问题专家,连中国都没去过,何谈专家?

一个被所谓迫害逃去美国的专家,戴着极强的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又何谈客观?

美国已经很久无法培育出客观的,理性的,具有点基本常识的中国问题专家了

在美国政策面的讨论上,中国问题专家们常说的“不是中国马上要完,就是中国即将崩溃”

中国要完要崩溃,从2018年宣战后就讲到现在,可结果呢?全是在胡扯

美国已经至少有20年无法从自己的教育系统中培育出具有汉语能力,在中国有长期生活经历和对中国政府有基本常识的美国公民了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指出,和中国完善全面的培养“美国问题专家”相比,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就像是患有精神妄想症一样,他们脑子里有一个想象中的无能、可怕、随时会崩溃的中国,然后依照这个中国,来制定美国对华政策

而被美国那些妄想型“中国专家”所带起来的排华和仇华风气,更不利于对于中国的客观认识和研究

美国的仇华情绪正在创高,美国学中文的人在创新低

2018年前,美国留华学生近1.5万,而2020-2021年美国留华学生,只有382人

在中国的义务教育里,英语是必修课,而在美国的教育里没什么人会特别去选修中文

2022年中国赴美留学生28万,对比美国来华留学生382人,差别过大

不难想象,美国未来的“中国问题专家”,是一个个对中国不了解,不熟悉的人,或者是戴着有色眼镜,只懂讲中国崩溃论的黄种人

他们搞不懂中国体制是怎么运转的,中国政府是如何决策的,完全凭借脑子里的妄想来应对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另一位教授也在年初告诫政府,那些铺天盖地的“中国衰落要完论”,为时过早且很危险

美国一味的唱衰中国,满足的是政客选举需要,和反华民众的心理需要,对于真正上的两国较量毫无帮助

美国似乎走上了一条循环之路,上层高喊反华口号,中层缺乏中国问题专家,底层反华情绪高涨

这么一种上中下的组合形成了美国对华的“完美闭环”:

具有长远战略眼观的政客,难以当选

客观冷静的中国问题专家,难以出现

希望两国友好的民间声音,越来越少

这一状况也必然造成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越来越多,决策方向也是损人不利己的错误方向

但美国要改变这一上中下的“完美闭环”非常困难,这还牵扯到美国内部的党争,谁敢对中国松口,对中国讲点“客观的好话”,谁就是美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白了,美国现在不存在一个客观冷静的对华,政策制定氛围,至少在这两个老头的带领下,不存在了

不管谁当选,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注定像跟针一样,更尖锐,也更狭隘

关注我,后续带来更多不一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