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洪小棠 新“国九条”和退市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使得上市公司退市标准趋严。在此背景下,部分未能满足监管要求的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陡升。

在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披露结束后,仅5月6日一天,便有63家上市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戴上了“ST”的帽子。

一旦上市公司被ST,将面临诸多不利影响。例如,ST个股不仅会遭到个人投资者的抛售,而且公、私募基金和外资等主流机构投资者大概率会将这类标的排除在股票池之外。一些已经被纳入指数成分股的公司在被ST之后,会被移出成分股序列。

与此同时,根据相关规定,投资者当日通过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累计买入的单只ST类股票,数量不得超过50万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ST类股票的多头力量。

于是,在上市公司“披星戴帽”后,其股价普遍在接下来的多个交易日中连连下跌。

在部分ST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不乏专业机构投资者的身影。不过,经济观察报采访获悉,这类公司正在被机构投资者调整出选股池。

被抛售至跌停

随着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的密集披露,A股上市公司被ST情况亦显著增多。根据Wind资讯数据,5月以来至5月16日,包括ST特信(000070.SZ)、*ST中利(002309.SZ)、ST华铁(000976.SZ)等共计70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从整个A股来看,截至5月16日,ST公司已达178家。

这些上市公司被ST,大部分是因为公司财务数据造假或公司高管违规操作导致。在“戴帽”之后,这些公司的股价普遍呈现连续多个交易日下跌的走势。

例如,ST百利(603959.SH)、ST华微(600360.SH)、ST爱康(002610.SZ)、ST新纶(002341.SZ)等超过10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连续5个跌停。

*ST股也不容乐观。*ST美尚(300495.SZ)的股价已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早已锁定退市;*ST保力(300116.SZ)则披露,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已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深圳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并于5月17日开市起停牌。

这意味着,5月16日成为*ST保力留在A股市场风险警示板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未来,其将移步三板市场。

公募持仓ST股

经济观察报发现,在这些ST公司的股东名单中,不乏机构投资者的身影。

根据Wind数据,截至一季度末,共有21只ST股涉及公募基金的持仓,不过这些持仓大多数来自被动指数型基金,此外也有部分指数增强基金、量化基金及少数主动权益基金。

4月30日被实施退市警示风险的ST新潮(600777.SH)被6只基金持有,涉及6家基金公司,总体持仓为7535.21万股,比上季度末减少了4708.73万股。兴全绿色投资混合(LOF)作为其中唯一的主动权益基金,持有ST新潮7125.85万股,占该基金净值比为4.94%。该基金由邹欣管理,最新规模为37.94亿元。

在上述被动指数型基金中,长城久泰沪深300A、鹏华国证石油天然气ETF(交易所交易基金)、国泰中证油气产业ETF分别持有ST新潮221.15万股、55.87万股、47.72万股。在指数增强型基金中,太平中证1000指数增强A、博时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分别持有74.48万股和10.13万股。

4月底,*ST银江(300020.SZ)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3只基金持有该股,持股总量为323.47万股。其中大成互联网+大数据A持有*ST银江最多,持股数量为313.22万股;银华中证2000增强策略ETF、广发中证2000ETF分别持有*ST银江7.02万股、3.23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5月16日,ST华微披露,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ST华微立案。Wind数据显示,共有3家基金公司的3只指数基金持有ST华微,分别为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富国上证综指ETF、南方中证1000ETF。

此外,*ST龙宇(603003.SH)、*ST导航(688282.SH)均被2只基金持有。其中,于5月6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叠加其他风险警示的*ST导航被银华基金的银华瑞和、银华专精特新量化优选C两只主动权益基金持有,持股数量分别为8.5万股、0.77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一季度末,银银华瑞和管理规模仅为0.48亿元。一季度,*ST导航进入银华瑞和的持仓,并且一举成为该基金的第四大重仓股。

无独有偶,ST证通(002197.SZ)于5月6日被实施风险警示。由雷涛、陆阳管理的德邦稳盈增长在一季度买进ST证通58.40万股。截至一季度末,ST证通成为该基金的第十大重仓股。

调出选股池

在一位公募机构投研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对ST类股票会更加小心谨慎,未来有ST风险的公司会被“拖”出选股池。

一位券商系公募人士表示,被动指数型基金对ST股的处置并不相同,有的基金会将ST股及时剔除出基金组合,有的基金会按照指数公司的调整节奏去更新。

一位任职于沪上某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在新“国九条”发布后,该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加紧对纳入选股池的风险指标做出调整,调出了风险系数增加的部分个股。公司自查后发现没有主动型基金持有ST类个股。如果基金经理想配置这类股票,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审批。基金经理需要写研究报告并向上报送,投资决策委员会投票作出决定。在强监管的态势下,基金经理没有必要配置风险越来越大的ST类个股。

一位任职于北京某中型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表示,前些年,A股市场存在炒小、炒新、炒差的现象,之后,有很多资金热衷炒主题、炒概念。在存量博弈的市场中,这些炒作行为,把质地比较好的资金“吸”走了,一些个股即使披露了亮眼的业绩,也没有获得市场资金的青睐。在新“国九条”亮相之后,资金重新回到基本面较好的个股上,给这些业绩好的公司重新定价的机会。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小棠经济观察报记者

财富与资产管理部主任、资深记者
长期关注公私募基金、银行理财、资产配置、金融创新以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一切人与事。新闻线索请联系:hxt08242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