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跟一个人一样,有时候,泼天宝贵不知从何而来,甚至猝不及防。北国冰城哈尔滨,在今年前五个月就猛烈地火了两把,一把是寒冬时节南方旅游人潮的大量涌入,一把是当下俄罗斯总统的到访。

要知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到访我国首都北京以外地方城市的外国元首那真是太多了,多到数不过来。然而,有过哪位外国首脑,想起过、提出过并且到访过我国曾经的工业第一城哈尔滨?

东北工业基地在沿海开放的大潮中渐渐衰落,哈尔滨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他城市不断增加的无限荣光。

好在苍天不负付出人,哈尔滨终于等到这宝贵的机会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第五个任期首访选择了中国,并且在这次访华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的情况下,把目光盯向东北,选择了访问哈尔滨,他要把北京之外的唯一一个访问城市献给我国的工业老大哥城市哈尔滨。

普京到访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为什么选择哈尔滨?这不能不说起哈尔滨与苏俄文化深厚而复杂的历史渊源。

长期以来,由于地缘接近的关系,与内地城市相比,哈尔滨与早期的沙俄、后来的苏联、如今的俄国接触更多、范围更广、渊源更深,因此在许多方面,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更大。简单梳理,哈尔滨受苏俄文化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初次握手

哈尔滨的早期发展与两国推进中东铁路的修筑紧密相关。1896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其中包含东清铁路即中东铁路的建设事宜。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从海参崴迁至哈尔滨,大批俄国人开始涌入这座城市。

此后,随着铁路建设施工和1903年的全线通车,哈尔滨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一个现代化城市。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大量俄罗斯侨民涌入哈尔滨,使得这座城市迅速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工业气息深厚的大城市。到1903年末,哈尔滨的俄国侨民人数已达到3万人。

这个时期,俄罗斯文化在哈尔滨的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建筑、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还促进了哈尔滨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东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国十月革命后高峰再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更多沙俄时代的旧贵族、企业主、银行家等,为了避开战争、确保安全,蜂拥而入哈尔滨,形成了俄侨数量的高峰。这些移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艺术氛围,使得哈尔滨在文化艺术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大量俄国人的快速涌入,不可避免地给哈尔滨带来强烈的俄国风俗风情和俄国文化。表现最明显的一是饮食,二是建筑,当时的哈尔滨因其独特的俄国风情而被誉为“东方莫斯科”。俄式饮食风俗和文化在当时的哈尔滨,已经盖过中国当地的饮食风俗和文化,至少在上流社会,已经普遍接受和认可了俄式饮食风俗与习惯。

随着中东铁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大量俄式建筑于19世纪末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哈尔滨当地。哈尔滨拥有多种风格的建筑,包括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等,其中圣索菲亚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也成了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此外,中央大街是哈尔滨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两侧布满了欧式建筑,体现了西方建筑史上几百年的风格样式。

中苏友好成就了哈尔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20世纪中叶,由于当时的国际背景和中苏友好,哈尔滨成了苏联援华的主要通道、重要站点和重要工业城市。哈尔滨当时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一五”、“二五”时期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落地哈尔滨的项目包括: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轴承厂、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哈尔滨东安机械厂、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电碳厂、电表仪器厂等。

这些项目是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一部分,其中许多项目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设的。这些援华项目的落地建设和俄罗斯援华专家的进入,对哈尔滨的艺术、音乐、戏剧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城市。

哈尔滨的俄式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俄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还不只是在饮食文化和建筑风格上,还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在许多方面。

比如文化艺术方面,哈尔滨在开埠之初就受到俄罗斯等国家文学艺术的影响。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带来的文学和艺术精神,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形成了带有哈尔滨地域特色的文化。像著名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举办了多届。哈尔滨有着广泛的群众音乐基础,哈尔滨人普遍喜欢交响乐,早在1919年,哈尔滨就成立了铁路俱乐部交响乐队,成为与上海交响乐团齐名的中国著名交响乐团之一。

再比如教育方面,俄罗斯人对哈尔滨的文化教育体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1898年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开办了第一所小学,随后又建立了中学和大学。哈尔滨工业学校(现哈尔滨工业大学)曾是培养中俄工程师的摇篮。俄罗斯人在哈尔滨一共开办过69所中学和若干工、农、商、师、医、药、法、音、艺术等专科学校,为哈尔滨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哈尔滨在上世纪20年代迅速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

可以说,俄罗斯文化和东北黑土文化经历百年交融,不仅在建筑、教育、文学艺术、饮食服饰、语言等许多方面留下了俄罗斯文化的符号,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哈尔滨人的生活方式。这些多元文化的融合,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至今哈尔滨的街头店铺招牌常常有中俄两种文字,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城市景观也带有明显的欧化特征。

不能否认,哈尔滨这个城市在多个方面深深打上了俄罗斯文化的烙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年累月的沉淀,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相近,更是融入骨子里的亲近。可以坦率地说,在全国所有城市中,受俄国文化影响最大最深的,非哈尔滨莫属;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最具俄罗斯文化特色的,也只有哈尔滨了。

俄罗斯的远东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的到访,充分体现了哈尔滨的重要性

普京这次访华特意选择哈尔滨,当然是因为哈尔滨在中俄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普京访问哈尔滨还出席了第八届中俄博览会和第四届中俄地方合作论坛开幕式,这体现了俄方对两国地方合作的重视。

当然,我们不能只讲哈尔滨的因素,也应当看到俄罗斯内部的因素。由于美西方不断对俄施压,特别是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向西的道路已经被完全封堵,俄罗斯不得不转身向东看,这就迫使普京不得不热情真诚地对中国张开怀抱。也由于俄罗斯的远东开发很不理想、任务很重,而要开发远东又离不开中国的支持和投入,更离不开哈尔滨这个重要的支点和基地。

与此前大量俄罗斯人的多次涌入最大的不同是,此前尽管涌入哈尔滨的俄国人不少,可从来没有这么重要的大人物,应该说真正踏上哈尔滨土地的苏俄首脑,普京是第一位;此前俄国人大量涌入哈尔滨尽管各有原因,但他们都有一定的优势心态,而如今普京的到访,则明显是有求于中国,是要借助哈尔滨的力量。

机会来了,哈尔滨,看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