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喜欢“老艺人、旧艺术”,对同这个范围里的人交往,他不仅认真对待,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修养。

众所周知,毛主席喜欢听戏曲,而除戏曲之外,到北京之初,毛主席听得最多的要数侯宝林的相声了,他认为侯宝林是一个语言研究家,相声这一行业能促使人们欢乐,能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喜爱相声,尤爱听侯宝林的相声,但是也不是侯宝林的所有相声都能引得毛主席捧腹大笑。不是相声不精彩,只是毛主席怕影响他人,所以努力克制,只除了那一次......

侯宝林的“歪诗”

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在听京剧折子戏的时候,几乎都会建议在中间安插几段相声来活跃气氛。

被邀请来唱京剧的大多数都是梅兰芳、吴素秋等人,而来表演相声的则基本上都是侯宝林、郭启儒。

在全国刚解放的时候,文艺工作者来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同志们作慰问演出的工作,毛主席跟朱德元帅也来了,他们的位置在前面第三排的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节目演完之后,大家都开始收拾东西离场了,毛主席也站了起来,他边拿起自己放在凳子上的雨衣,边鼓掌。

但在这个时候,恰巧报幕员又出来了:接下来登场的是侯宝林。毛主席一听,也不走了,继续坐了下来,他边放自己的雨衣,便对旁边的朱老总说道:“噢,还有侯宝林的相声,不可不看,不看遗憾呐!”

周围的人一看毛主席又坐了下来,也都纷纷再次落座。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一直等到演员出来谢了幕才离去,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侯宝林相声的喜欢。

听相声,图的就是一个“乐”字,因为相声的主要目的就是引人发笑,除非相声本身就是不精彩的,否则恐怕人人都会笑出声来。

但毛主席偏偏是那一个听相声比较含蓄的人,他听相声从来不大笑,倒也不是因为相声本身不好笑,或是毛主席的感情不丰富,而是毛主席考虑到哈哈大笑会影响到自己或者是别人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宝林在演出中不止一次的发现,当其他人都被自己逗得哈哈大笑的时候,毛主席往往是努力的克制自己,即使脸憋得通红,也不肯笑出声来,只除了那一次。

对于侯宝林来说,毛主席喜欢听他的相声就是一场甜蜜的烦恼。甜蜜自然是好理解的,只是毛主席对他的喜爱也常常使他感觉到一丝压力。

要毛主席喜欢的相声必须是有一定的知识含量,这很不容易,于是为了使毛主席听的相声不重复,侯宝林就只好自己开始搞创作,自编自演。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古书作为养料。

这一次让毛主席纵情大笑的是侯宝林七拼八凑得来的一首打油诗,诗曰:“胆大包天不可欺,张飞喝断当阳桥,虽然不是好买卖,一日夫妻百日恩。”

这首“歪诗”自然是前言不搭后语,可也正是这前言不搭后语的无厘头的话,逗得毛主席没有忍住,直笑得弯下了腰,半天都没有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声不仅是风趣幽默的 还应该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

毛主席听相声,不仅仅听它的风趣幽默,还十分注重里面蕴含的知识性和给人的启迪性。

就比如说,我们上面所讲的侯宝林所东拼西凑来的“歪诗”,别看它前言不搭后语,但实际上这个相声是在调侃诗人,讽刺那种腹中空空,又强行要附庸风雅的俗人

毛主席看懂了,所以他忍俊不禁,直乐得喘不过来气。

毛主席的遗物中,共有相声磁带大约76盘,都是很有名的相声大师的代表作,而毛主席最喜欢的还是侯宝林的。

对于侯宝林的相声,毛主席共听过150多个段子,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传统的,三分之一是侯宝林自己新创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统的相声选段里面,毛主席尤爱《关公战秦琼》。《关公战秦琼》是由过去的艺人根据民间笑话改编而成的。

关公即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而秦琼则是隋末唐初的大将。两个人一个跟随刘备东奔西走、战场杀敌;一个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奇功。

两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相隔了有好几百年,又怎么能够相遇呢?所以,这个相声极具讽刺性,讽刺那些不懂装懂、不切合实际、盲目指挥的人。

侯宝林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毛主席很喜欢这个段子,别的相声他可能也就听一遍,而《关公战秦琼》这个节目,毛主席再看过一遍之后还要求又重演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之后,毛主席很感慨的说道:“我们党要反对官僚主义,反对瞎指挥,一定不能不懂装懂,靠权势发号施令。”

有人曾经问过侯宝林:给毛主席讲相声是种什么体验?侯宝林回答说自己有两种心情。

一种是对于毛主席的敬仰之情,侯宝林认为自己的相声能够让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空乐上一乐,这是很难得的。

另一种心情就是毛主席听他们讲相声是为了了解人民喜闻乐见的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在之后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侯宝林曾经说过:“毛主席生前喜爱听我的相声,这对我这样一个极其普通、在旧社会只读过3个月小学的曲艺演员是多么大的关心和鼓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侯宝林来说,他出身微寒,幼年颠沛流离,又逢世道突变,能取得如今的这番成就实属不易。

命途多舛

1917年11月29日,侯宝林出生于天津市。小时候,他的家庭并不富裕,5岁那一年,侯宝林就被亲戚带着去到了北京,把他送给了一户姓侯的人家做养子。

他的养父名字叫做侯连达,是一名厨师,收入也不高,仅能维持温饱。

1926年,侯宝林的养父不幸失业了,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加的艰难,不得已,侯宝就只好捡媒核、卖报纸、拉水车等等,靠着打些零工,侯宝林勉强维持生计。

1929年,侯宝林在一个小作坊里面当学徒,拜严泽甫为师学习京剧。但是仅仅学习了三个月之后,侯宝林就被师父带着去天桥卖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宝林白天随着师父去天桥卖艺,晚上他们再趁着间隙去妓院卖唱。没过一年,侯宝林就因为忍受不了师父和师兄的虐待而跑了回去。

只是后来又被他的养父给送回了严泽甫那里,继续去天桥撂地演出。

1932年,侯宝林的养母去世,他们全家只好搬到了福寿里21号。祸不单行,严泽甫一家要离开北京前往太原去演出,侯宝林只好辞别了师父,回到了家中。

后来因为家里拖欠了房租,不得已,一家人又搬离了福寿里21号,侯宝林只好借助在班主李四的家中。

对于侯宝林来说,戏还是要唱下去的,于是,他继续去戏班里面唱京剧,恰好他唱京剧的地方跟别人说相声的场子相临近,由此结识了相声艺人常宝臣,并拜其为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侯宝林因为既唱京剧又唱相声,班主李四认为他不务正业,由此受到排挤,于是侯宝林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西单商场,继续回到了天桥唱京剧。

在机缘巧合之下,侯宝林又重新回到了西单商场,只是这一次,他唱的不再是京剧了,而是和周玉奎、刘醒民一起搭档清唱滑稽二黄。

1937年,侯宝林开始跟郭启儒一起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相声。只是好景不长,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娱乐业日渐萧条,说相声已经不能满足生存的需要了,无奈之下,侯宝林只好另谋他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侯宝林跟连秀贞结婚,可是婚后不久,侯宝林就发现妻子吸食鸦片,又惊又气之下,侯宝林大病了一场。

家里因为连秀贞的不良嗜好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他们两人在1944年选择了离婚。

侯宝林在战后纷飞的年代里依然没有离开相声,他抓紧一切机会登台演出,最后成功的跻身于天津有名的五档相声。

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召开了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侯宝林应邀前来,聆听周总理作的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

1949年秋天,侯宝林首次登台为毛主席和朱德元帅表演相声,此后,毛主席就成为了侯宝林忠实的相声影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5年,毛主席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他怅然若失的对着身边的人说到:“我好久没有见到侯宝林了。”后来,四届人大召开的时候,毛主席还亲自提名他为人大代表。

1993年2月4日,侯宝林告别人世。他是当之无愧的相声艺术大师,他尽毕生的精力把艺术献给了人民。追悼会那一天,北京各界三千多人挥泪送别相声大师侯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