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其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湖南省下辖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和娄底市共13个地级市。他们名字的由来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长沙市。

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南方的朱雀七宿当中,有一个轸宿由四颗星组成,其中之一为“长沙星”。

古人认为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城市相对应(“上为辰象,下为郡县”),长沙星对应了今天长沙这个地方,于是得名“长沙”,这也是长沙叫“星沙”、“星城”的原因。

进一步追溯,长沙星得名如下:长沙星被称为长寿星,“主长寿,子孙昌”,“长”表示“长寿”,“沙”表示“子孙像沙子一样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株洲市。

株洲的“株”字,源自槠树的“槠”字。株洲古时地濒湘江,多沙洲,遍生槠树,故以地形、植物命名为槠洲。从南宋开始,为了简化书写,官方文书大部分用“株洲”代替了“槠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湘潭市。

根据《湘潭县志》的记载,因当地昭山之下的湘江中有个深潭,取“湘潭”之名,后演化为今天的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衡阳市。

“衡”字来源于衡山,衡山则得名于星象,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描述衡山对应的天象,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像一个精准的秤,衡量天地,因此得名衡山。

“阳”字,古人称山南水北为阳,因此地处衡山之南,故名衡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邵阳市。

地处邵水之北而得名(山南水北为阳)。邵水则因邵陵郡而得名。邵陵郡得名:原名为昭陵郡,司马炎平定东吴后,为了避其父司马昭之讳,将昭陵郡更名为邵陵郡。

进一步追溯,昭陵郡得名由来: 昭陵郡最初在东汉时期设立,其名称来源于昭阳侯被封此地,成为昭阳县。昭阳侯这个名字则来自于远古传说,神农氏曾想封重臣世家为“太阳侯”,但为了不亵渎太阳神,改为“昭阳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六,岳阳市。

因位于天岳山之南而得名。天岳山的“岳”指“高大的山峰”,合在一起指的是“比肩上天的高耸山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常德市。

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为了加强当地军事力量,将鼎州团练被升格为常德军节度使。

“常德”一词取自于孔颖达的《诗经》注解:“言命遣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意为派遣将领修整军队,不施暴虐,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是朝廷应该“日常推行的政策”,即“常德”。后来逐渐演化为城市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八,张家界市。

此地最初称为“张家渡”,“张家”指的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致仕后在此隐居。还有一说为明朝时期,朝廷因大将张万聪镇守此地,功劳卓著,就将这里赏赐给他的后代。

后来张家渡的名字也几经周转,最终为了契合繁华的市井发展,“渡”改为范围更大的“界”,最终定名为张家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九,益阳市。

因为位于益水的北岸而得名。益水则因水量充沛而得名,其中“益”字通“溢”,本义为水漫出,象征着水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郴州市。

此地树木繁茂,得名“郴”(chēn)。“郴”字篆体由林、邑二字合成,意谓“林中之城”。“州”指的是重要城市或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一,永州市。

此地为潇湘二水汇流之处,以“二水”合为“永”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二,怀化市。

章惇奉宋朝朝廷之命“经略江南诸蛮”,征服此地后,取“怀柔归化”之意,命名为怀化县,后演变为如今的怀化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三,娄底市。

娄底得名说法较多,流传最广的是:

此处古为通商要隘,来往客商大多数喜欢在这里打中伙(即吃中饭)或歇宿。当时街上店铺多为两层,底层用于做生意,商铺、作坊、屠坊、巫公百匠、伙铺旅店,店主人一般都住楼上。渐渐在旅客和店东家之间约定俗成,楼底下的交易也成了旅客调侃的俗语,即“楼底”,因处因此得名“楼底”,后简化为“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