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国古人历来都很重视祭祀活动,古代君王的庙号也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李世民的庙号便是唐太宗。但要知道只有君主死后,后人才会给他立庙进行祭祀,那魏征为何会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在奏疏中称呼李世民的庙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江山打下基业的皇帝,会被后人在庙号中加入“太”字。功绩甚高的皇帝,会被后人在庙号中加入“高”字。被世代祭祀的皇帝,后人会在他的庙号中加入“世”字。中兴王朝的皇帝,会被后人在庙号中加入“中”字。

此外古人还会根据已故君王,曾做出的功绩,在庙号中加入不同的美谥。给已故皇帝上庙号,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最初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资格享有庙号,只有那些大功大德的皇帝,才有资格享有庙号。比如汉朝一共有二十九位皇帝,有资格享有庙号的却只有七位{西汉四位,东汉三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朝以后,已故皇帝庙号的评定标准逐渐被放开。到了唐朝,庙号则成为了已故皇帝的另一种别称。随之唐朝的所有皇帝死后,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庙号。

唐朝皇帝的后人,也开始不再称呼已故皇帝的谥号{谥号太长},改为称呼他们的庙号。比如李世民的唐太宗,李治的唐高宗,都是他们的庙号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贞观中期,李世民在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将唐朝经济、军事实力发展到了新高度。李靖、侯君集等名将,解决了突厥边患后,大唐呈现出了太平盛世的景象。

眼见自己开创一代盛世的李世民,开始逐渐放纵自己,变得骄奢淫逸起来。眼见李世民大修宫殿,四处巡游天下,劳民伤财的魏征,出于忧虑便面呈给李世民一份奏疏,这份奏疏便是《谏太宗十思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去世后,最初用的谥号是大唐文皇帝{文帝的历史地位高于武帝}。随之唐朝史料中便开始以大唐文皇帝称呼李世民。

到了公元674年,李世民的后人可能觉得只用文皇帝称呼李世民,无法彰显李世民全部功绩。于是李世民的后人又在李世民的谥号中加入了“武圣”二字{大唐文武圣皇帝}。

等到公元749年和公元754年,李世民的后人又分别在李世民的谥号中加入了美谥。两次加完美谥后,史料对于李世民的称呼变成了:大唐文武大圣皇帝以及大唐文武大圣大广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对唐朝的功绩,是被加强过后的谥号阐明了,但太过繁琐的谥号却不便于民间称呼李世民,也不便于史官将李世民的生平事迹纪录于史册。因此唐朝百姓索性就不称呼李世民的谥号,改用唐太宗的庙号来代指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