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介绍

方英文,陕西镇安人。1958年出生,1983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各类作品五百万字,以三部长篇小说《落红》《后花园》《群山绝响》最具影响,另有散文集《短眠》,书法小品文集《风月年少》,游记《偶为霞客》等数十种,广受读者喜爱。有英文版小说集《太阳语》,阿拉伯文版小说集《梅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晨起,穿过书院门人影稀稀疏疏,哗哗啦啦,还没树上的兮虫(方言,指麻雀)多,麻雀风姿摇曳,叽叽喳喳,开市迎业,与几星点子雨般的店铺老板一样,永宁里门前工人手中的高压水枪狠狠地冲击着地面的脚印……虽不见伊人袅袅,但举目可见人的忙乱与疲惫神情。忽转念想起前几日读《赢家》之情形,亦感慨陕西文坛“主流”之外,另有一流,主流们一心一意搞史诗性的大长篇,而一流却潜心随心随性写幽默,道尽世人荒荒唐唐,沧沧凉凉之质,意蕴宏深。

盖古今谓之小说家者,莫不写小小说。国外小说家契诃夫、屠格涅夫、卡夫卡、马克·吐温、欧·亨利、海明威、霍桑、川端康成等;国内当代的小说家汪曾祺、王蒙、冯骥才、何立伟、方英文、孙犁等,现代小说家鲁迅、许地山、沈从文、郁达夫、老舍等,古代的刘向、葛洪、刘义庆、冯梦龙、蒲松龄、袁枚等,都曾对微型小说世界、题材、观念、笔法进行了开拓。‍

无独有偶的是,隐身于西京城的才子型作家方英文,人称方老,文称方家,办报写社论之余身栖散文、小说之星河,妙笔描绘世俗社会之万千物象、熙攘往来之人相,既有观物取象,以象尽意之妙,亦有“我”之观景,“我”之观我心之玄。微型小说集《赢家》的“微言大义”既体现于主题选择,指涉宽阔的社会万千世相,也体现于作者的不同章法。这部集子横跨方家三十五年写作历程,四辑六十篇,奇人异士,尽显社会百态之姿,小小说四两拨千斤,力拔山兮盖世兮,展现出了不同行当中的形形色色人物……上承传统,下启当下,给人的阅读至乐是善光——一种纯粹的美。

《赢家》这本微型小说集,虚实相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说虚构也是非虚构,说非虚构也是虚构,皆具有“选择性”,刻画人物细节中物质小物件与流动的地理空间,既彰显出了作者的叙事才能,亦体现了方老的世俗心。其脉络承接《世说新语》《三言二拍》传统笔记小说之章法,又与《金瓶梅》《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传统世情小说余韵切近关联,于大局上做减法,于人生况味处做加法。不觉明厉,惊叹小说文本内部结构的重重叠叠、遮遮掩掩、移步换形之精妙……小说表现什么,是人生的况味,似梦似水,似真似假,似非似是,似无似常……时间成为一切,时间生成一切,也带走一切……古人注读奇书,著书者莫不注读人生之路……于千万人之中,吾往矣……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依汪老头(汪曾祺)之说法,好的小小说要兼具有蜜(诗意)、有刺(讽刺),短小精致之质,方老的《赢家》无疑在其列。小时初次接触一些乡土小小说作家写的故事,有乡邻之间长长短短,寒寒暖暖,亦有改写(重写)传统笔记小说志怪、侠义、世情之题材,林林总总如同观摩小儿书一般有趣。系统阅读小小说则是近期读方老的《赢家》,故事题材既有取自宴席场景、市井市侩、又有日常观察,这类大都采取第一人称视角刻画,完全“故事化”的(其间也有散文化的篇什)大都采取第三人称视角描摹。吃饭热热闹闹,熙攘往来,也有寂静无息,其实不同的吃饭形式为盛大的人间烟火呈现了欢宴,也为我们上演了男欢女爱,生离死别,悲欣交集……盛筵必散,物盛衰之,筵席之后的大荒大寂世界才属于自我的精神本质。或在公交车上遇见一个老妪,深山老林发现一户人家,寻得片段人生场景的蛛丝马迹,装进“赢家”这个天地中,那也是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各个行当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你来我往,三教九流莫不热闹。

比如蹭吃电台节目主持人路小姐(《名人请客》);爱而无能、婚姻失败的女商人吴姄,因两次婚姻失败而造就富有,求助“侣任智能”结果肖像侵权吃官司(《官司》);借钱愁还钱“喜”(《双喜临门》),也有借钱“喜”还钱“喜”(《大喜的日子》),结果嘻嘻落空;底层卑微人物如剧院拉大幕的肖仁(《握手》)、歌舞剧团门房看腿的老郑(《养目》)及单位门房爱跑腿的童师(《云品》),以及机关大院爱看悼词的老沙(《好人老沙》);痴情如病单相思的马先生(《马先生的爱情》);退而不“休”的老干部(《单面人》《麦语》);因爱“锁门”(《门锁》),因爱“复位墙钉”(《墙钉》)的他,以及女人秀兰、白月,这两篇小说男主人为“爱”都上了“七把锁”,核心意象尽管不同,但文本之间存在“互文性”,“门锁”与“墙钉”既有寓言小说的意味,又有意识流和表现主义小说的影子,其间凝结着荒诞和孤独;《洗衣石》《哀石》《后宫逸事》《钱粪缘》《大红薯》等则有传奇小说或世情小说的味道,等等,无法一一列举和归类。

读《赢家》这部微型小说集,仿佛置身于一部社会微观史诗,意蕴宏深,既有蜜又有刺,如鲠在喉,有些篇什、有些场景、有些人物让人哭笑不得,唯余欷歔感叹。读完全篇,往往结尾部分画龙点睛,妙笔横生,让人捧腹大笑。当然,《赢家》中也有遥远的回忆场景温暖真切,如《拜丈人》《童子打电话》(散文《牧童遥指》中“阿牛”出现了)《太阳语》《山地一夜》等几乎是散文化的小说,令人记忆一新。

诚如卡尔维诺言之,文学体现自然与社会。无论是回到具体章法、结构与表达,还是笔触、观念、文体……语言开掘的声音里节奏,声音,色彩,气息……一块喂养“艺术创作”的土壤,显得尤为重要,他者的声音回廊里,“我”听到了言语的经验,对经验的“转换场域”众生说话,一切开始有序上演。写实能力是基础,写意是境界。方老纵横文坛四十载,领悟了钟声与大海——“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2024.5.16写

本文系本平台原创稿件,转载授权请留言。

作者:罕莫

原题目:终妙之门——读方英文微型小说集《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