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先生今年87岁了,

依然坚持读书创作,

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他一直在世界各地奔走。

近几年,

他推动《红楼梦》程乙本出版。

今年,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红楼梦幻》也在大陆再版。

白先勇是名将白崇禧的儿子,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家人逃离老家广西,

踏上动荡之路,后定居中国台湾。

30多岁,他一鸣惊人,

创作出小说集《台北人》,

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100强中位列第七,

是在世作家中的最高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在台北家中

文学世界之外,

因感动于昆曲之美,

白先勇还自愿当起了昆曲的“义工大队长”,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复兴了昆曲文化。

2024年,

让青春版《牡丹亭》再次在中国台湾上演。

87岁的他,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还有哪些困扰?

在经济、技术发生全面变革的今天,

我们可以从经典中收获什么?

今年4月底,

我们前往了白先勇位于台北的家,

进行了独家专访。

编辑:张雅兰

责编:倪楚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接受“一条”采访

白先勇先生87岁了,依然精神矍铄,每天都要在书房里,工作6、7个小时。

白天悠闲,他在电脑上读些新闻或文献,晚上清净,天一黑,他便伏在案头写作,一直写到天亮才睡觉。他一直用不惯电脑,“因为机械的东西,没有灵感,写的东西一不小心就不见了”,所以几十年来,白先勇写作一直用600格的稿纸,从来没变过。他笑称自己还欠着很多文债,每天忙忙碌碌的,不过也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在桌前工作

我们和白先勇先生的采访,安排在了下午4点。他穿一件灰色的中式上衣,头发已花白,脊背也稍有弯曲。站着说话时,他常将双手叠放身前,风度自然儒雅,颇有大将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家中挂满了不同年代、风格的字画

这位经历过战乱、动荡、亲人离世的耄耋老人,声音稍有些沙哑,但依然洪亮亲切,很努力地将每一句话都表达清晰。采访前,他笑着说,“实在对不起,我年纪大了,听力不大好了,要拜托你们讲话声音大一些,讲慢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向我们介绍徐悲鸿写给父亲白崇禧的书法

他也欣然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家。

家里整个空间布置得简单古朴。地板和家具基本都是红褐色,书桌旁摆着红楼梦人物的瓷碟,家里还有些花纹生动、着色干净的花瓶和器皿。除此以外,没有多余的摆件。

白先勇喜欢收藏,书房、餐厅的几面墙上挂着不同风格和年代的字画:台湾书法家董阳孜的书法,特意题了《红楼梦》里的字,还有于右任的草书、白先勇祖母的绣像,徐悲鸿赠与白先勇父亲白崇禧的一幅字,那是白崇禧去往战场前收到的,写着“雷霆走精锐,行止关兴衰”。置身其中,亦能感受到历史厚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介绍自己的书房

书房里,墙上参差错落地挂着几幅字,都是他的代表作,有《孽子》、《一把青》......字迹风格不同却相得益彰。书架上,有他自己翻译成不同语言的文学著作,还有很多在美国教书时留下的书。上千本书将两面书架塞得紧实,不留任何缝隙。

白先勇特意向我们介绍了书架最高处的杂志,那是他大学时代和同学一起创办的《现代文学》杂志,“那个杂志穷得不能再穷,我们一直撑着,撑了20年。我把台北的旧宅也卖掉了,赔得精光,为这本杂志,最后倾家荡产。”他爱书,也恋旧,一辈子买书、藏书,就算泛黄开页了,也舍不得丢任何一本。

谈起昆曲和《红楼梦》,他的声音会再提高一些,如数家珍,神采奕奕。回忆起自己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缘分,他常常使用“欢天喜地”这个词,“大家欢天喜地地去看《牡丹亭》”,“年轻演员们演得欢天喜地”......这已是他为之奋斗半生的事业,他为这样的“热闹”感到高兴,也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一直这样“欢天喜地”地传承下去。

以下是白先勇的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几年,因为年纪也大了,我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很多以前没看的书要看,之前我爷爷叫我写的一些文章,我也没写完,现在在补。

我每天吃完饭,会在餐桌旁看两三个小时电视,然后在书房坐6、7个小时,一天过去感觉任务也就完成了百分之三,私生活挺忙的。

现在我也不大旅行了,最多和文艺界的老朋友们聚一聚,平常最多到各个大学做做演讲,讲讲《红楼梦》、《牡丹亭》,不过我前两天去台大演讲,结果第二天就累倒了。

身体到底比不上20年前了,以前我推广昆曲,跟着他们到处跑码头,现在有点吃不消了,不过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庆演(摄影:许培鸿)

今年就有一件大事,前阵子,青春版《牡丹亭》在时隔20年后,又重新在台湾上演了。

这次的演员都是原班人马,我刚开始跟他们合作的时候,他们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现在功夫都到家了,都成角了。可以说,这是20年来,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场。我当时在台下,觉得特别感动,真的太不容易了。

这20年,演了近500场,80万观众,而且全世界,美国、欧洲、东南亚都去演过了,最主要是进到了40所高校,培养了大批的学生观众,这个要紧。

现在我慢慢觉得,这是“天命”,我们不是在演一出戏,而是在拯救正在衰落中的,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这些人就是在做义工,我就是“义工大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园惊梦》,梅兰芳饰杜丽娘,梅葆玖饰春香

第一次听昆曲,是《游园惊梦》。那时候我年纪小,只知道大家都说去看梅兰芳。没想到,里面的曲、词就此唱进了我的心里。

昆曲其实就是以最美的形式表现我们中国人最深的感情。昆曲本身的美学之高,可以说,在别的类型的表演艺术里,我还没有看到过。

后来我回到上海,在复旦做访问教授,期间在上海昆剧院看了《长生殿》。戏一结束,我就跳起来喝彩。那时候起,我就起心动念,不能再让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衰微下去,我得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摄影:许培鸿)

1982年,我就把自己的小说《游园惊梦》改变成舞台剧。我觉得要推广昆曲,还是要有年轻人的基础,我就推进昆曲进校园,在北京大学开昆曲课,这么多年维持下来,是有一个外溢效应的。

我又不是昆曲界的人,投入这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等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世界发展变化得很快,很多人问读经典还有什么用。

没错,AI时代已经来了,很多事情上,AI已经比人类聪明太多。下围棋,我们也下不过AI了,但是AI始终是人类发明的,我觉得我们不能被牵着鼻子走。你要去控制它,怎么控制?我觉得我们要有自己的文化认同。

所以我觉得像《红楼梦》、《牡丹亭》这一类的东西应该更加扎根。我相信人是有一种精神领域的、有心灵的,当你阅读这些经典,有了文化的垫底,你就不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牵着鼻子走。所以我觉得AI时代,是人类的大危机,也是大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一直说,《红楼梦》是我的百科全书、文学圣经,更是我一辈子的床头书。看过《红楼梦》的人,和没看过的是不一样的。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完全看懂了这本书。

起初我看《红楼梦》,那时候年纪小,以为就是在讲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后来自己有了很多经历,才慢慢知道,它讲的是人生。是讲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历劫。升学、升官、情劫、死劫……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最初是一块石头,后来降临到人世,走了这么一圈,所以后来我也明白,我们都是这样,要在红尘里走一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唯一一张所有家庭成员齐全的全家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在圣芭芭拉创作《台北人》时的留影

我生下来就是抗战那一年,6岁的时候,我跟随家人从桂林逃难,逃日本人。在我6岁以前的记忆里,我们桂林是山清水秀,我们家还有个很漂亮的花园。我的童年蛮快乐的。但是1944年,日本人攻打桂林,我的人生突然出现断层了。

当时好多人往湖南、重庆逃。当时我们一家是搭上最后一班火车逃走的。因为当时我祖母都90多岁了,身体跟不上。我记得那个火车顶上到处都是难民,火车开都开不动。

火车里面,也是混乱一片,挤满了人,我们两家亲戚加起来80多口,我母亲一个人指挥。火车开动了,我回头一看,整个桂林已经火海一片,我们的房子也被烧光了,都付之一炬。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了那种感觉,哦,原来人世间是无常的。很多美好的事物,会一下子变成灰烬。当你明白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其实你反而会放心了。这是《红楼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以外呢,最重要就是“情”这个字。无论是爱情、感情、人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孽海情天里浮沉。

《红楼梦》也受《牡丹亭》的影响,比如“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个情有很多层次。

贾宝玉的信仰就是“情”,他就是“情”的化身。他说话、生气的时候,眼角都是含情的。他来到人间,就是来补情天的。所以他到了太虚幻境,会看到一个匾,写着“孽海情天”。

后来贾宝玉出家了,大家觉得是不是因为黛玉死了,他想避开红尘,我想不是那么浅。他走的时候穿了一个大红斗篷,他为什么不穿黑色的、黄色的袈裟?因为红色代表“情”。他在人世间经受了情殇。

他代表的,有点像佛陀前传里的悉达多,他尽享富贵荣华,享尽美色娇妻,也看到了人世间的老死病苦,所以他最后也大彻悟,要寻求一种解脱。所以这也和人世间很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先勇在台湾大学教《红楼梦》

2014年至2016年,我在台湾大学开课讲《红楼梦》,后来将讲义出版成书,《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这两年,如果说我还对《红楼梦》做了些什么的话,那就是促成了程乙本版本的《红楼梦》重新出版。因为之前这个版本基本上已经绝版,或者被边缘化了。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版本基本都是庚辰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一条小程序购买书籍

《红楼梦》程乙本校注版,理想国出品(摄影:书鬼)

我在台北大学教书的时候,有机会将两个版本仔细对照一遍,我当时还仔细做了一个表格,发现两个版本有190多处不同,我发现庚辰本这个版本有很多不到位、错误的地方。

后来我就想办法,重新将程乙本的《红楼梦》印了出来。我觉得这是意义非凡的。这样一本奇书,当然应该让大家看到更准确、更好的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一条

A:白先勇

Q:曹雪芹用《红楼梦》来隐喻人世间,一场繁华终有散。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意识到了无常,觉得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人也更容易走向虚无,您觉得要怎么避免?

A:《红楼梦》第一回,两个道人出场就在唱《好了歌》,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共鸣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我觉得这就是对人生的认识。

没错,很多繁荣繁华,你的成就,就像镜花水月,其实总会过去的。大家或许觉得,“好”和“了”意味着,好的事情,都会了(了断、结束),会消失。好就要了,不好就不了。

但有可能,“了”不是意味着了断、了无。而意味着“了解”,就是我们对于无常要有理性的认知,要有了解,认识到什么都在变,这样的话,你的心思才能放下,才不会那么执着和痛苦。

当然了,意识到无常,不是说就什么都不做了。因为无常,很多东西都会走掉的,会不存在,但是你做过了,可能就会留下一定的影响,这个认知很要紧。

Q:中国人经常有一种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很多年轻人一方面想要做“淡人”,想躺平,一方面又没法放下世俗层面的认可,您觉得这是为什么?

A: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三种主要的哲学思想贯穿在思想深处。一方面,我们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鼓励大家追求经世济民的抱负理想,求功名利禄。至今都有很深的影响。

比如我们的学生都很会考试,会拼命地追求这个,追求那个,整个家庭都很看重学习。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青少年一下子进入社会,就觉得人海茫茫,会非常恐惧。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很正常。

很多人大概到了中年,就开始遇到各种挫折,也许有人丢官了,有些人犯法了。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道家和佛家的思想跟在后面。

所以人到中年受了挫折,他可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到了晚年,佛家的思想来了,有些人就超越了。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和别的民族不一样,我们是比较有弹性的,就像一根竹子,你把它往下一直弯,好像不行了,但是手一放,它就弹回去了。这是我们特别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白先勇在杭州

Q:您曾提到人不可避免在孽海情天里浮沉,但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大家似乎已经不再将爱情奉为圭臬,开始鄙夷恋爱脑,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A:没错。我和很多年轻人接触后发现,他们好像是不太相信爱情了,玩世不恭地对待感情,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受过挫折了。

我始终觉得,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最基本的人性是没有改变的,我觉得人内心最深处,还是希望有自己终生不渝的伴侣和爱情。

西方老早就有理论,说浪漫爱情死掉了。但是我觉得未必,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时候,有大批的年轻人来看,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15岁男生,他看完后跟在我后面说,他特别感动,看完掉眼泪。

像《红楼梦》、《牡丹亭》,都歌颂了爱情,它们讲的是爱情神话,好像是遥不可及的。但是爱情这东西很复杂的,有些人一辈子没得到过,有些人是得到了,又失去了。有些人看得轻,有些人看得重,我觉得,你要知道它的复杂性、它的善变性,然后将“情”存之于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红楼梦》当中塑造了经典的金陵十二钗,也批判了当时的男权社会,赞颂了女性的魅力,这两年在中国女性主义发展也很迅速,结合《红楼梦》,您觉得如今的时代,应当如何重新看待女性的魅力?

A:《红楼梦》很特别的一个地方,就是其中的女性地位都很高,能看得出来作者对女性的尊重,和当时很多其他著作是不一样的。明清时代的时候,很多上层阶级的女性已经开始接受教育,有了自主的想法,《红楼梦》当中,很多女性也都是念书写诗了。

其实在我看来,中国女性一直都是很强大的。虽然之前父系社会创造了很多陋习,要拘束女性,但是女性变得强大,是必然的。我觉得无论是男性还是社会,应该看到、也应该尊重女性的强大。

在《红楼梦》里,每个女孩子都很有个性,她们情感充沛,有自己的主见。

比如薛宝钗,她虽然遵守传统的儒家价值体系,很守规矩,但是作者也没有把她写成教条的女孔子,她懂事、识大体,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人物是很丰满的。

以前我给学生上课,问那些男生,发现大家都怕林黛玉,觉得她那么多小性子,整天试探贾宝玉,很多儿女情长。但其实这就是女性的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在现代,你肯定能在周围找到对应她们的女性,所以女性是有自己丰富的个性的。

我们常常讲男女平等,我觉得最重要的平等和尊重就是,我们要看到女孩子有她的主体个性,有她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没有什么好和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您已近耄耋之年,在我们看来是一个非常有智慧,很通透的年纪,您现在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困惑吗?你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A:我始终没搞明白的是人。我觉得人就是个谜,太复杂了。比如这几年,世界各地战争依然是重复再重复,好像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得到教训,永远没有智慧去学这个东西。

到现在,我也不能说我对人有多了解,当然,现在年纪大了,阅历多了,看很多事情比较通透,比较能接受了。就听随你自己的心就好,跟着它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