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后期,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都面临着权臣当道的问题,魏国在高平陵之变后朝政被司马家掌控,而吴国自从孙权离世后,就连续出现诸葛恪、孙峻等权臣。那么当时作为两国的国君面对到权臣,又是怎么做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皇帝,必然不希望自己大权旁落,因此想要从权臣手中夺权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无论是吴国的孙亮,还是魏国的曹髦,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做法,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面对到权臣,这两位国君是如何做的。

首先是曹髦。

曹髦有句非常出名的一句话,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为在当时,曹髦已经无法忍受司马昭掌握朝中大权,想要从他手中夺权,而他采取的方式可以用鲁莽形容,直接率领忠于自己的卫士,当街声讨司马昭,最终被成济杀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臣子当街杀害的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曹髦会做出如此鲁莽的举动也是有着原因的。自从正元元年,司马昭将魏帝曹芳废黜,改立曹髦为新的皇帝,那个时候的曹髦就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他为了防止自己重蹈曹芳的覆辙,决心韬光养晦,积蓄力量。

在接下来的几年,曹髦一边与朝臣结交,寻找忠于曹魏的大臣,另一方面一直在等待时机。

正元二年,司马师平定淮南的叛乱后命不久矣,司马昭还没返回京城。当时曹髦就打算发动政变夺权,没想到司马昭及时率大军赶到京城,让曹髦的计划落空,不得已曹髦只能等待下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露二年,诸葛诞反对司马昭专政,发动叛乱,对于曹髦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但是司马昭为了防止曹髦趁机夺权,挟持曹髦和太后出兵平叛。

此次事件后,曹髦越发感到自己地位的下降,已经无法继续忍耐。

甘露五年,曹髦召集王经、王业等人,商议如何铲除司马昭,然而王经等人认为司马昭势大,此事根本不可能成功,因此劝曹髦继续忍耐。然而曹髦不愿意继续苟且,当即率领忠于自己的卫士大张旗鼓的杀向司马府,对于曹髦来说,哪怕真的失败,也一定要把司马家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最终,曹髦当街被杀,而司马家后来虽然建立王朝,但是仍旧被后人不断诟病。

接着说孙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亮在位时间只有6年,但是经历三位权臣,分别是诸葛恪、孙峻和孙綝。

因为孙权晚年的夺嫡之争,导致原来的太子被废,只能让年幼的孙亮继位。孙权在临终前,仿照汉武帝托孤霍光,将孙亮交由诸葛恪辅佐。

诸葛恪性格骄纵,掌权后就变得十分骄横,更加独断专权,让孙亮非常不满。因此在建兴二年,孙亮与大臣孙峻合谋,设下鸿门宴,在席间将诸葛恪斩杀。

虽然成功铲除诸葛恪,但是权力并没有回到皇帝的手中,而是落到了孙峻的手里,而此人的性格与诸葛恪不遑多让。不过他在五凤二年在进攻魏国的过程中病逝,孙峻在临终前将权力交由自己的兄弟孙綝。

孙綝同样不是一位善茬,为人更是残暴,杀了不少大臣以及宗室。因此孙亮就有了铲除对方的想法,于是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征召兵家子弟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者,得三千余人,不断操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三年,孙亮暗中与孙鲁班、太全尚、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结果事情败露,孙亮也因此被废。

从上面两位皇帝的做法,可以很明显看出两人准备发起政变的手段非常稚嫩,因此都会失败,但是曹髦有着十足的血性,他哪怕是死也要彻底把司马家的名声搞臭,从这一点来看,孙亮是远远不如曹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