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读友关心哈尔科夫战役,问我实况是不是如新闻所说,俄军取得大捷,乌军被迫从防线后撤。

我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熟悉这个号的读友应该知道,我写俄乌战争,几乎不会涉及具体的战场细节,不是不能获取这方面的信息,而是我认为,相较战场上的细节,整体战略更重要,而相较军事层面,泛西方阵营对俄的政治建树更重要。

想起一个放在此处不算太贴切的三国故事。司马家决定起事的前一晚,司马昭辗转难眠,为各种可能的不测忧虑,而见司马师安然入睡,泰然自若的状态令他十分羡慕。究其缘由,大致就是关心战术与专注战略的不同反应。

实际上,根据我的观察,支持乌克兰的朋友无论哪一类型,都相信乌军最后会取得胜利,与此同时,又难免为突然出现的节外生枝表现出困惑,我觉得还是放宽心为好,泛西方阵营援乌战略至此不可能动摇,没有必要被俄式舆论攻击干扰。眼下的哈尔科夫战役就是这样。

其一,俄军在乌东四州与克里米亚早已疲于固守;

其二,它单方面宣布的“大捷”,战绩主要指向不在战场,而在战场之外。

我们知道,围绕“哈尔科夫战役”,俄军替换了新防长,更高的层次,普京开启新任期,往东方寻求更多的帮助。两者一脉相承,是为整个事件的起因,也表明了俄罗斯难以找到其它优选路径的无助感,要知道,在俄乌战争之前,单就一座连接中俄经济的大桥,硬生生在立项上停滞了多年。与之相对立的,如今,远东门户却被迫打开。

也就是说,俄罗斯元首此次访华之前,俄式处境,世人皆知,如果灰头土脸来,无论主客,脸面上多少会生出“有碍观瞻”的间隙,必须有所装扮,于是,哈尔科夫大捷随之浮现。

本质上,它不过像通往东方的超长红地毯,为元首出访特意铺垫,而捷报迅速传到这边,促成超强的自信氛围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我们加以想象,在哈尔滨地铁上出圈的神精小伙,很难说不像连接远处的铺垫。话说俄罗斯元首此行走访哈工大,让这个国防工业科技范畴的巨子应声上了美国制裁名单,哪来那么多巧合。

关于哈尔科夫战役,按俄军的说法,突破了乌军防线是有夸张,但因为俄军出人意料的扩张战线,多少让乌军穷于应付——这里又牵扯到乌军自身的问题,原本在哈尔科夫建立的防御工程,曝出偷工减料的贪腐嫌疑,还有美国设置的束缚,不能用援助的重器直接攻击俄境,才有了乌军陷入短暂劣势的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天有个流传很广的视频,俄军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边界往乌克兰哈尔科夫发射炮弹,路上俄民停车排队悠闲观看,他们的自信就是建立在乌军不会攻击俄境这个潜规则上。

当然,俄军任何一种战术层面的获利,无不可以肯定只是短暂获利,不能逆转战略从一开始就失败的事实。战争延续多久,取决于它所剩的力量还能挣扎多久。西方援乌阵营,尤其是美国,虽然总是跟着俄军的节奏松开乌军手脚,哈尔科夫危机出现之后,美国罕见默许乌军攻击俄境,与此同时,在俄中历史性调步对表的时刻,对中方重申,不能既想支持俄罗斯,又想与美国、欧盟、G7、NATO等保持良好关系,对乌克兰而言,也算是因祸得福。

很明显,局势越往后,西方倾注的资源与情感越多,要求得到的回报也就越多。如此情境下,被国际多数国公认的破坏者俄方,不做出巨大牺牲割肉求存,无论法理秩序还是利益道德,哪个方面都逃脱不过去。

从来没有走不完的红地毯,也没有欢聚不散的筵席。俄式谚语有“众人不等一人”的告诫,放置世界也一样,这不是适合侵略的时代,文明世界不可能会让野蛮落后的一方得逞。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