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沪苏湖铁路年内开通,松江枢纽年底启用,其重要战略意义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不言而喻。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又适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松江区博物馆收到了一份“重磅”礼物——见证松江铁路交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百年历史的“苏省铁路”界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似只是一块普通的花岗岩石碑,甚至看不清上面的字迹,待浇上清水后,“苏省铁路”4个字才清晰地显现出来。此前,这块界碑已经在松江市民郑旭华家的老宅“藏”了近半个世纪。“给它找到家我就安心了!”今年59岁的郑旭华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驱车在松汇东路上,过新东门铁路桥地道,快到联络路北松公路交界时,向北拐进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再行驶几百米,就来到沪昆高速铁路的一座高架桥下,桥的那头是块荒地。“我家老房子原来就盖在这里,准确的行政地名叫车墩镇东门村西蔡家埭,但现在西蔡家埭已经成为历史地理名词了。” 郑旭华说,“从我记事起,我家院门打开就能看到火车,我是听着火车的鸣笛声长大的。”说话间,一列火车从眼前疾驰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从曾祖父辈甚至更早起,郑旭华家就已定居西蔡家埭。直到2022年8月村里统一平移,其90多岁的老父亲才从老房子里搬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崎岖的田垄步行百余米,小河边有一棵饱经沧桑却依然繁盛的百年柿子树,站在树下,郑旭华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从前。“这条小河直通洞泾港,上世纪70年代初,与盐铁塘交界的地方建有一座明星桥火车站。1958年之前松江还隶属江苏管辖,苏省铁路曾途经这里。”郑旭华回忆,“我印象中上世纪70年代初建造洞泾港铁路大桥需要垫高路基,就把苏省铁路碑挖出来丢在了路边。当时正好我们家老房子翻新,就把它拿回家做了石材。”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郑旭华才在无意中发现石材上刻着字,因他从小喜欢钻研历史,很快辨认出上面刻的是繁体字“苏省铁路”,由此揭开了其铁路界碑的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生活在铁路边,郑旭华对火车有着深厚的情感。从冒着黑烟、经过时房门都要震一震的蒸汽火车,到干净清爽但仍然有着巨大轰鸣声的电气化绿皮火车,再到现在美观静音的复兴号动车……郑旭华在家门口见证了上海铁路的发展,也希望这段历史被更多市民铭记。所以家里老房子拆迁后,他就产生了把这块碑捐赠给博物馆的想法,如今终于实现了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收到苏省铁路界碑后,松江区博物馆研究馆员杨坤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苏省铁路又称沪杭甬铁路(上海—杭州—宁波),全程357.03公里,其中松江部分属于沪杭段,于1906年10月开工,1909年8月通车。苏省铁路公司的工程顾问正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的詹天佑。“这块界碑就是修建沪杭甬铁路时留下的,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珍贵痕迹,对研究、展示中国铁路史有着重要作用。” 杨坤说,“更有深意的是,作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松江枢纽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底将正式启用。二者跨越时空、遥相呼应,共同诉说着松江铁路交通的百年嬗变。”

文字、图片:贾丽

编辑:张小小

往 期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