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个自称周总理唯一的“儿子”男人突然出现,表示隐瞒真实身份40多年,直到总理去世后才敢吐露,更不可思议的是,两人一生仅见过一次面,那么此人真的是周总理的儿子吗?他又为何要隐瞒身份?

1978年,绍兴市委整理周总理生前资料的时候,却看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资料上,记录着周总理及其“儿子”的往事。

周总理一生没有子女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这个儿子是从何而来?

抱着疑问,工作人员找到老人家中,自此揭开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1939年,周总理回绍兴祭祖,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王家老宅。

当时王家的长子王戍年仅17岁,正是一个怀着满腔报负的有志青年,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时候,他心中十分激动,当即表示,自己也要上前线杀日寇,保家卫国。

见这个表侄如此踌躇壮志,周总理十分欣慰,他拍拍王戍的肩膀,说道:“年轻人有志气是好事,但是你现在太年轻了,应当以学业为己任,等下次回来,我再带你走。”

王戍心中有些难过,他挣扎道:“伯父,我不小了,已经17岁了。”

见王戍意念坚定,周总理对他越发欣赏,他想了想,提议道:“你当我干儿,等我回来就带你走,怎么样?”

王戍一听,眼睛都亮了,当即重重的点了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人的见证下,王戍端上一杯茶,向周总理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喊了声“干爹”,这对父子就算是认下了。

临走时,王戍泣不成声,跟在周总理身后迟迟不愿离开,周总理劝道:“男子汉大丈夫的,别哭了,以后你可以经常给我写信。”

王戍这才听话的擦干眼泪,点了点头,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王戍一直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追上周总理的脚步,却没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是两人一生中唯一一次见面。

随着日军大举压境,浙江局势陷入动乱,王戍只好去往福建避难,但是他给周总理写的信从来没有中断过。

刚开始王戍还能够收到回信,可是随着局势越来越动乱,最终他们的通信还是中断了。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王戍从报纸上看到父亲的消息,喜出望外,当即写了一封信寄到了中央,想将自己这些年的所见所闻告诉他,只是没想到这些信都像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回音。

王戍以为是总理工作繁忙,便没有放在心上,而是不断地努力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一心想要为国家做贡献。

不久之后,他的父亲从北京回来,王戍才知道了周总理这些年来的良苦用心。

原来他写过去的每封信,周总理都看了,只是他是故意不回信的。

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老家亲朋好友寄来的信多如牛毛,大多数都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久而久之,周总理不胜其烦,只能选择不回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周总理不回王戍的信,是希望王戍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为国做贡献,而他则是默默关注着王戍的一举一动,还将自己的苦衷告诉了王戍的父亲,请他代为转达。

王戍明白了干爹的苦心后,心中也释怀了,他依旧经常写信给干爹表示慰问,虽然收不到回信,但是只要周总理能够看到就足够了。

周总理也为王戍的成就感到欣慰,并且王戍从来没有向外界提及这段关系,只是默默地将周总理是自己干爹的事情,放在了心底。

只可惜周总理一心为国为民,为了避免家乡的亲人受到影响,自国家成立后,一生没能再回到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