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诸葛亮躬耕地在今南阳市区的,都是没读过《资治通鉴》,或者看不懂《资治通鉴》原文的。
只要读过《资治通鉴》就知道,诸葛亮寓居于襄阳。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当时只有襄阳县,没有襄阳郡,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说的襄阳,其实不是襄阳县,而是曹操所设的襄阳郡。
诸葛亮隐居在隆中时,隆中肯定不属于襄阳县,要不诸葛亮就不会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而应该说自己躬耕于南郡。
有人说,既然隆中离襄阳县城只有二三十里,怎么不属于襄阳县呢?因为襄阳县无西。《元和郡县志》写道:“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用明白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襄阳县城离县界很近,出了县城,要不了多远,就到了另一个县,这就是邓县。邓县属于南阳郡。
很多南阳人现在都搞不清楚,古南阳郡和现在的南阳地区是两个概念。古南阳郡包括今湖北襄阳、随州的部分区域。这些地方的人,在东汉时期都可以自称南阳人。
很多南阳人喜欢拿宛县和南阳郡画等号,其实这都是没读过《三国志》的表现。《三国志》说地名,除非明指是某县,一般都是某郡。比如,“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不会说诸葛亮是阳都人,也不会说吕布是九原人。
郑州与河南决不能画等号,同样的,南阳绝不可能与宛县画等号。
历史科普,永远在路上。
这两年,我发现一个问题,歪曲历史最多的地方,恰恰是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地方。
#襄阳头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