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到70天,2024年巴黎奥运会就要拉开帷幕,作为体育爱好者的狂欢,奥运会向来是万众瞩目的盛事。

然而,本届奥运会东道主法国却似乎有点慌了神。

为了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法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但仍然问题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新京报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水上开幕式,水质隐患重重

巴黎奥运会将创造历史,首次将开幕式从体育场馆搬到了塞纳河上。

届时,数万名运动员将乘坐180艘游船,沿着这条巴黎母亲河最具标志性的航线,经过诸多名胜古迹,最终抵达终点埃菲尔铁塔。

伴随着震撼的烟火表演,代表和平与友谊的奥运圣火将在此点燃。

整个开幕式预计将吸引600万现场观众,更有数亿电视观众。

这一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计划,展现了东道主的独特魅力。

然而,这场梦幻般的水上盛宴,也让人不禁担忧塞纳河的水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流经巴黎市中心的河流,常年饱受污染困扰。

追溯历史,早在中世纪,塞纳河就因为两岸居民直接向河中倾倒垃圾和粪便,而陷入"臭名昭著"的境地。

据记载,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用"污秽"和"恶臭"来形容塞纳河的水质。

工业革命后,随着两岸工厂的林立,大量工业废水肆意排放,塞纳河的污染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到了20世纪初,河水已经严重富营养化,溶解氧含量极低,几乎丧失了自净能力。

1923年的夏天,恶臭扑鼻的塞纳河甚至被勒令"禁止游泳"。

而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原本计划在塞纳河举行的游泳比赛,也因水质恶化而不得不改在其他水域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重现一个世纪前的奥运梦想,巴黎政府可谓是下了"血本"。

据了解,自2016年申奥成功以来,巴黎就启动了塞纳河水质整治计划,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4亿欧元。

治理的重点是加强污水处理和雨水收集系统建设,严控工业和生活污染源。

仅2022年一年,就有2.3万户住宅完成污水管道"升级换代",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市政管网,统一收集处理。

与此同时,当局还大刀阔斧地推进塞纳河沿岸生态修复工程。

诸如打捞河底垃圾、疏浚河道淤泥、恢复两岸湿地、增殖水生动植物等举措,都在"河长制"的统筹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措施初见成效,塞纳河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均有所提升,曾经绝迹的鱼类和鸟类重新现身河畔。

让人忧虑的是,距离奥运会开幕只剩下两个月的时间,塞纳河的水质是否能达到举办开幕式和其他水上项目的标准,依然存在变数。

据法国媒体报道,非政府环保组织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对塞纳河水质进行了14次抽样检测,其中多达13次检出粪大肠菌群超标,最高值甚至超过标准的100倍以上。

这表明,尽管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塞纳河的水体依然受到生活污水的持续影响。

面对"水质门"危机,巴黎政府压力山大,只能寄希望于接下来两个多月内能够"力挽狂澜",确保塞纳河的水质达标,以一场华美的水上开幕式惊艳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保告急,各国鼎力相助

对于法国来说,水质问题只是本届奥运会面临的诸多隐患之一。

作为欧洲反恐斗争的前沿阵地,法国长期以来都是极端组织的眼中钉、肉中刺。

2015年11月13日,巴黎接连发生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30多人死亡,350多人受伤。

其中,法兰西体育场、巴塔克兰音乐厅等标志性场所都成为了袭击目标。

这一系列事件震惊全球,也给法国敲响了警钟。

恐袭阴霾并未完全散去,巴黎奥运会的安保问题就摆在了法国政府面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运会堪称恐怖分子的"理想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奥运会云集各国政要、运动员和游客,关注度极高;另一方面,奥运会期间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安保难度空前。

对于痛定思痛的法国来说,确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为了做好反恐防范,法国政府可谓是颇费苦心。

早在申奥阶段,法方就将安保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2017年,法国成立了专门的奥运安保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情报、警力、应急等各方面工作。

2021年,又专门成立了由总统亲自挂帅的反恐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安保方案和应急预案。

面对"世纪盛会"的超大规模和高风险,单靠一国之力恐怕还不够。

为此,法国政府开启了"全球外交"模式,先后向46个国家发出请求,希望它们能在奥运期间派遣警察和军事人员前来助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法国内政部透露,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波兰、德国在内的35个国家应允,将派出总计2185名警察参与奥运安保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以色列也将派遣特种部队参与奥运安保。

以方面尤其重视对本国运动员代表团的保护,双方已就加强信息共享、现场防护等事宜进行了多轮磋商。

美方则表示,美国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也是反恐斗争的坚定同盟,将全力配合法国做好安保工作。

从国际执法合作的常规来看,东道主邀请他国警力确实不乏先例。

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都不同程度地借助了域外警力。

尤其是法国,去年还曾向卡塔尔世界杯派遣200名宪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本届奥运会的特殊之处在于,东道主法国不光寻求警务合作,还请求军事支援。

法国内政部从去年开始,就与国防部门密切沟通,商讨军方参与奥运安保事宜。

目前,法国已经决定出动1.3万名军人参与安保,其中包括负责反恐、处置爆炸物、化学武器防护等专业力量。

而对于外国军事力量,法国的态度则较为审慎。

据了解,只有波兰、比利时等少数国家应邀派遣军事人员,主要担负军警犬、排爆等专业性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主权和对军队的指挥权问题,东道主很少大规模借助外国军队,通常只从警务层面展开国际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各方已达成共识,但近期发生的一起U盘丢失事件,还是让法国政府的心猛地一横。

据法国媒体披露,今年2月底,巴黎一名市政工程师在乘坐市郊火车时丢失了装有奥运安保计划等敏感内容的U盘。

虽然警方在一周内就抓获嫌犯,但此事还是引发了法国舆论和政界的广泛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窃贼只有23岁,却是一名有盗窃前科的惯犯。

他偷到U盘的动机,也仅仅是为了变卖换钱。

在批评者看来,如果没有警方的快速破案,后果不堪设想,这暴露了奥运安保工作在人员选拔、保密意识等方面的漏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法国政府连忙出面"灭火",强调失窃U盘没有泄露核心机密,目前各项安保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种种迹象表明,巴黎奥运会无疑将是一次对法国反恐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的大考。

为了迎接这一考验,法国不得不动用空前规模的安保力量。

据预测,奥运会期间,法国将出动近9万名警察、军人和私人保安,平均每天执勤4.5万人次,高峰时段甚至会超过7万。

而为了腾出警力,原定于7、8月份的休假计划也被迫叫停。

这对习惯了在夏日度假的法国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惊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场馆滞后,人员难题待解

对于举办一届奥运会来说,场馆和人员准备无疑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

从申奥到开幕,东道主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才能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一流的比赛条件和配套服务。

然而,对于本届巴黎奥运会来说,场馆建设和人员保障却成了两大难题。

根据巴黎奥组委的官方数据,为了承办这次盛会,法国计划新建和改扩建68个场馆和配套设施,总投资超过80亿欧元。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位于塞纳-圣但尼省的奥运村和媒体村。

按照设计,奥运村将以"生态、节能、智能"为理念,采用大量新材料、新技术,为各国运动员提供舒适、环保、科技感十足的居住环境。

可万万没想到,今年3月,法国《世界报》又曝出一则"黑工门"丑闻,称参与奥运村建设的多家施工企业存在非法用工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道,工地上至少有40余名无证劳工,主要来自非洲和南亚等地,从事脚手架搭建、砖瓦铺设等体力活。

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却只能拿到最低工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

消息一出,立即在法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评论指出,非法雇佣黑工不仅有悖公平竞争和劳工权益保护,更有违奥林匹克"人文关怀"的理念。

一些工会组织和人权非政府组织纷纷站出来,要求彻查此事,并呼吁政府加大对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

面对舆论压力,巴黎奥组委和当地政府连忙出面"灭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强调,涉事企业只是个案,绝大部分工程都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同时,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尽管官方态度强硬,但人们对奥运工程的质疑并未平息。

"黑工门"背后,是法国建筑业长期存在的乱象:过度依赖廉价劳工,管理松散,监管不力。

有业内人士透露,遇到工期紧、任务重的工程,偷工减料、违规施工的情况屡见不鲜。

一些不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甚至与黑中介勾结,大量使用非法劳工。

在利益驱动下,奥运工程很容易成为一些人牟利的"摇钱树",如果法国没有好的手段排除这些风险因素,等到7月26日开幕那天,恐怕会有更多"黑天鹅"事件浮出水面。

除了工程建设外,本届奥运会在场馆使用和人员接待方面,也面临不小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开幕式为例,届时将有多达30万观众涌入塞纳河沿岸,其中不乏政要贵宾。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组委会需要从人员引导、秩序维护到紧急疏散等各方面做好周密预案。

然而,从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现场组织工作还不够细致到位。

据媒体披露,目前奥组委尚未拿出一套完整的人流疏导方案,对观众区、游行区、安保区的划分也不够明晰。

一些塞纳河沿线的建筑物,虽然被列为"制高点",但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尚不完善。

更令人担心的是,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能否经受得住"大考"。

数据显示,届时全市约有1/4的地铁站和1/3的公交线路将受到影响,部分线路甚至需要临时停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有6条新的地铁线正在加紧建设,但能否按期完工还是未知数。

对此,市长伊达尔戈曾公开表示:"巴黎还没有为如此多的观众做好准备,我们的地铁恐怕难以负荷。"

巴黎并非没有大型活动的组织经验,2015年和2019年,该市先后承办了气候大会和G7峰会,当时就采取了封锁市中心、调度大量警力的做法,确保了活动安全。

只是,奥运会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政治会议,观众多、时间长,对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人员和场馆准备方面,东道主还需要加把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意反噬,喜忧参半

在诸多问题的困扰下,巴黎民众对奥运会的态度也开始出现分化。

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4%的巴黎居民认为奥运会是件"倒霉事",52%的人则计划在奥运期间"逃离巴黎"。

人们抱怨,为了迎接奥运,当局砍伐了埃菲尔铁塔公园的树木,撤除了塞纳河畔的旧书摊,扰乱了巴黎固有的生活节奏。

更雪上加霜的是,奥运门票价格不菲。

游泳比赛最低票价625欧元,开幕式部分区域的"天价票"更是高达2700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昂贵的住宿费也让许多民众望而却步。

有人甚至调侃,与其花大价钱看奥运,不如趁机离开巴黎避避暑。

当然,本届奥运会在赛事设计上也有不少亮点,比如将沙滩排球安排在埃菲尔铁塔脚下,让摔跤、柔道选手在战神广场一决高下。

这种将体育项目与巴黎地标性景观相结合的创意,让不少体育迷感到新奇和期待。

毕竟,在浪漫之都观赛,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