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式催婚的真相被余华老师一句话给戳穿了。

他说:

中国式催婚,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过得幸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30岁了,毕业之后一直忙着事业,没有谈恋爱,父母开始一直在催你,真的烦,说什么30了还不结婚,都被别人笑话他女儿嫁不出去,说他面子丢尽了;

29岁的那个晚上,表妹的妈妈跟她说,怕她老了没人照顾,但表妹觉得真到老了的时候不知道谁照顾谁的概率比较大;

老说你不结婚他操心操的睡不着,身体不舒服就是你不找对象着急的;

01年的堂弟,亲戚不断的介绍,爸妈老唉声叹气的说他找一个他们就放心了这些……,可是他不想将就,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也不喜欢小孩,难得不结婚有罪吗?

结婚5年的姑姑说,结婚一点好处都没有。钱要一块挣,地是你拖,衣服是你洗,饭是你做,叠衣服是你的活儿,孩子是你生,辅导作业是你搞,公婆住院还要你去伺候,简直离谱;

邻居生病之后,最担心的就是自己闺女的婚姻大事,但她女儿目前又不想结婚,每次邻居说到这件事都抹眼泪,她说只要自己的女儿嫁出去了,那她的任务就完成了,就算走了也没有遗憾了......

01

“为你好”后边会加一句“没孩子老了咋办”,制造焦虑。

父母催你结婚的意义在于,你只要成家了,他们做父母的责任就尽完了。

催婚就是本来你一个人挺开心,非逼着你自己审视自己,说你不正常,说你年纪大,老了怎么办,不要挑了,赶紧找人结婚生子,不然就没有价值的感觉。

这看似是观念的差距,其实是我们与父母时代的差距

父母把儿女的婚事当成任务,就像煮了一锅海鲜,给孩子吃,好像很疼爱,但是忘了孩子海鲜过敏。

父母那代人大多都是包办婚姻,那时候根本不看感情,就是单纯凑合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说完全不好呢,吵吵闹闹也过了一辈子,说好吧,可实在又没有好到足够吸引人去复制同样的道路。

02

在老的思想观念上,孩子成家了,就是单独的一户人家,非必要就可以不用操心了,所有的事情都是两口子商量着解决,这就是所谓的完成了任务。

但从70-80后的婚姻状况其实可以看出来,这种现象并不好,因为离婚率越来越高。

长辈婚姻的不幸福也让年轻人看清了婚姻的本质,并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因为两个人真的想互相搀扶,一起走下去而结婚。

极端的差距导致我们与父母的婚姻观不同,他们觉得结婚是人生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觉得婚姻是相爱的结果。

03

其实大家都不是不婚主义也不是单身主义,而是开心主义是幸福主义。

我们从不否认美好与合适的婚姻带来的价值,有相爱或者相互辖制的婚姻,是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的。

但现在的社会节奏普遍比较快,很多人工作忙起来根本没有精力去经营感情。

生存压力大,脑子里整天琢磨这点工资怎么用,在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上省钱,心思全都被这些事情占据。

心力早就被各种工作和生活的琐事消耗殆尽了,逐渐地对需要更高专注度的事情也失去耐心。

生活已经那么累了,所以对于婚姻这件事,可以不可以给年轻人松个绑呢

把选择的权利交到他们自己手中,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他们比你们更不想留下遗憾。

作者:石榴,裸辞写文中,职场人生,智商情商,搞钱攒钱,关注我,一起成长!

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在看或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