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得了高血压的人

总是那么“自信”

经常这样否认三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高血压。

不,我没有!”

“你得吃药。

我不用吃!”

“不吃药后果很严重。

你别瞎说! ”

他们总觉得

高血压没有“头疼、乏力”症状就没事

殊不知高血压并发症

常常是隐匿发生的

检出时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信

你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的卢先生一年前体检时测出高压达到了180。不过由于自己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就没在意,也没服用降压药。直到今年体检,血压飙升到了200,赶忙到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相关检查,卢先生被诊断已经出现了脑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诊医生提醒:“血压是测出来的,不是感知出来的。正常人的话至少确保每半年或者一年要测量一次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就要多测。”

医生表示,血压一旦长期控制不好,就会大大增加心脏、肾脏、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危险因素的升高大部分隐匿发生,常常在检出时已经导致血管病变,甚至造成严重的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患者居家时还要按时测量血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

高血压患者数量持续上升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

我国高血压病患人数2.45亿

但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仅为51.6%

2024年5月17日

是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高血压

这些知识点一定要掌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压正常值:

90mmHg <收缩压<140mmhg< pan>

60mmHg <舒张压<90mmhg< pan>

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那么就是——高!血!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提醒,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建议开始生活方式干预

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天早、晚量一次血压;对于50岁健康人群,每年体检时测血压或三个月测一次血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预防高血压,要从每一天做起,需做到以下7点:

清淡饮食

饮食清淡,减少盐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5克);

建议大家控制每日食盐量,并且选用低钠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控制体重

超重者减重避免肥胖,都应是防治高血压的关键策略。

控制血脂

高血脂让血中游离脂肪酸的增加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上升。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高血压很重要

少喝酒

喝酒会增加高血压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喝酒会增加对降压药物的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运动

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戒烟

尼古丁会让血压升高,还会降低服药的顺应性。

保持心理平衡

压力大导致精神紧张和抑郁,甚至失眠,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通过运动、多沟通等方式放松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1:血压正常就停药

血压在停药后,会再次升高,而间歇用药更易引起血压波动,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愈发严重

目前,医学界尚未找到根治高血压的良方,因此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2: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除高血压危象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使血压在4~12周达标。降压速度过快,反而可能使已经适应长期高灌注压的高血压患者因为不适应而出现头晕,引发对降压治疗的怀疑。

如果血压降得太低,会导致大脑血流灌注不足,甚至诱发脑卒中。因此,降压治疗不能过急、过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3: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

血压升高会导致头痛、头晕、头胀等不适症状,但有些患者高血压病程长,身体已经耐受不适,因此可能并没有什么感觉。

注意:没有不适不代表升高的血压对身体没有危害,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脑梗死、脑溢血等并发症的时候已然为时已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建议大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压,不凭感觉换药、停药,不私自调整剂量,最终实现科学平稳降压。

来源:健康时报、广东省人民医院、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