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山麓深处,隐藏着一座低调而神秘的古刹,名为潭柘寺

这座庙宇看似不起眼,庙门也不大,占地仅2.5公顷,可却是有着武警,在站岗值守

作为中国寺庙里的独一份,它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竟能让武警24小时守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通身藏宝的潭拓寺

走进潭柘寺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口大铜锅,通体口径将近2米,宽敞浑圆。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那口"宝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这口锅,能"漏沙不漏米"、"增水不增米"

在古代,遇到饥荒的时候施粥,这口锅由于锅底厚实,通过文火慢熬出来的粥,格外的粘香。

而且,在锅的底部还有“容沙器”,随着熬粥时不断的搅动,少量的砂石则会直接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这一点上,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粮食短缺时,拥有这样一口锅就是无上宝物,可以延续多人生命。

据说,当年有一富户,试图将家中珍藏的,大批珍宝奉出,只为换取这口神奇的宝锅。

除了宝锅外,寺院正中还供奉着,一尊石鱼塑像,号称"一鱼解千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只要击打,鱼身特定部位,就能让对应地区,正在遭遇的旱灾,通过获雨而结束。

当然了,这些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

但现实里,还是有不少游人,前来摸一摸,这尊神奇的石鱼,以祈求消灾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潭柘寺内部的寺墙上,绘有大面积的彩绘壁画。

其中一幅,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坐像》彩绘,绝对堪称无价之宝。

这些珍贵的彩绘壁画,展现了宋元明清时期的,佛经故事场景,对于了解古代艺术和佛教文化,价值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壁画艺术,潭柘寺里还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

比如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铜铁器皿、玉石佛像、名家书画等,可谓重宝纷呈。

以至于有专家评价,潭柘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物宝库"。

那么,这些宝贝为什么会集中在,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寺院中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千年的"活化石"

其实,潭柘寺的真正宝贵之处,在于它的悠久历史。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据说建寺人,是一位殷富人家,为了纪念早逝的爱妻,而在此地创建庙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这里只是一座极小的布庵,却因地理环境优渥,而逐步扩大。

到了唐宋时期,潭柘寺已经算是,京畿地区最大的佛寺了。

此后的多年里,潭柘寺逐渐成为了,京师富豪名流们,慷慨供奉的对象。

他们将家中珍藏的,各种文物古董,无一例外的布施于寺院。很快,这里就成为了,真正的文物宝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康熙、乾隆年间,潭柘寺又被册封为,皇家祭祀之地。

帝王豪富们于是纷纷题写匾额、赐以宝物,使之达到绝顶辉煌。

有专家评价,潭柘寺是"古都文明活化石"。

现如今,大家目睹的寺院建筑和珍品收藏,都真实还原了,往日的宗教盛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秘色彩的传说

除了文物档案珍藏外,潭柘寺之所以有"过人之处",也与它独特的神秘传说,密不可分。

据说,潭柘寺背后,埋着一头沉睡的"水兽"。

只要有人对寺院,伸出伤天害理之手,这头水兽就会惊醒,引发"火烧潭柘寺、水淹京师"的浩劫。

虽然这只是一种说法,却折射出普通民众,对这座宗教圣地的,崇敬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水兽传说,寺内还供奉着,一些"灵异"物件,比如能"漏沙不漏米"的宝锅、能解旱的石鱼等。

种种神奇描述,无形中将潭柘寺的神秘色彩,无限渲染,令信徒们趋之若鹜。

即便是在佛教,曾一度式微的年代,潭柘寺仍旧香火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当地村民,都会在节日期间,来此烧香朝拜,祈求新一年国泰民安、无恙无灾。

时至今日,佳节前后依然是,香客游人蜂拥而至,寺庙内外一片,香烟缭绕的景象。

有趣的是,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潭柘寺更是成为了,到访外宾们的"必打卡"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外国政要、名流、旅游者,都会亲临这座千年古刹,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潭柘寺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小寺院,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符号,可谓是后来居上。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人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警值守的寺庙

正因为潭柘寺珍藏有,如此众多弥足珍贵的文物,才使其成为"宝贝"中的"宝贝"。

为了守护好这一文化遗产,武警二十四小时在寺院周边值勤,便成为必然。

具体来看,武警部队驻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潭柘寺建筑年代悠久,彩绘壁画、藏品文物价值连城。

一旦被人盗窃破坏,将是对中华文明的亵渎和损害。

借助军警的严密把守,能最大限度减少这种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潭柘寺后山林木苍翠,种有大量国家级古树珍木。

这些植物存有,上百年文化沉淀,本身就是活着的"植物文物"。

武警官兵们不仅守护寺内文物,也肩负着保护后山生态环境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由于潭柘寺的高知名度和神秘背景,每逢佳节必将引来游人如织。

为维护秩序,保障游客安全,武警力量也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

除此之外,在中外政要访华的场合下,领导人物也会时常前来潭柘寺,参拜这座"中华文明缩影"。

届时武警官兵便要全力以赴,维护周边环境,确保贵宾出行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物保护,任重道远

对普通游客而言,他们只看到潭柘寺庙门不大、香烟袅袅、游人络绎不绝。

却未必知晓这座小小寺庙内,究竟饱含了多少文化瑰宝,记录了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点点滴滴。

潭柘寺内部的一砖一瓦、一木一草,都是一段段隽永的历史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活着的文物,正如一部活着的大观园,将北京城几百年的兴衰荣枯,一并浓缩其中。

武警们日夜把守,就是在保护潭柘寺这一文化瑰宝,同时也是在捍卫中华文明的,历史记忆。

当代年轻人也许不如古人那般,重视佛门清修,但我们依然应以虔诚之心,好好珍惜祖先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

只有认真了解,它们蕴含的精神内核,才能更好地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记

潭柘寺就是这么一座活着的古刹,像一盏古老却温馨的灯火,照耀出中国传统的独特风采。

在现代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留存这些凝聚历史文化智慧的古刹,不正是为了更好地警醒世人,"源远流长"的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