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7日,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孙思蓓在奥运资格系列赛·上海预赛中位列首位。

北京时间5月17日,在巴黎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比赛中,中国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孙思蓓、孙佳琪、邓雅文以预赛前三名的成绩晋级决赛。决赛将于5月18日进行,中国队的目标是满额出战巴黎奥运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7日,孙佳琪参加自由式小轮车预赛

小轮车运动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加利福尼亚,青少年们以自行车效仿越野摩托车在自建的越野跑道上奔驰,并逐渐延伸到了街头和滑板公园。

近年来小轮车运动发展迅速,2017年6月,国际奥委会全会通过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进入东京奥运会,设男子、女子组各一枚金牌。三年前在东京,中国队并没有拿到该项目参赛名额。

自由式小轮车裁判、国家队技术顾问陈浩见证了这项运动在中国发展。他和项目结缘很大部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因为儿子对特技自行车感兴趣,陈浩接触到了这项运动,还给儿子请了一个老外教练。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他获得了运营源深体育场滑板公园的机会。在2017年,源深的G地公园是全国唯二可以安全系统开展自由式小轮车训练的场地(另外一块场地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雅文在比赛中。

当时的情况,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三无’,无运动员,无教练员,无裁判员。”陈浩对澎湃新闻记者感慨道。

作为新兴项目,自由式小轮车归属于中国自行车协会旗下。初期运动员基本上都是通过跨界跨项来选材。以2022赛季UCI自由式世界杯澳大利亚站冠军孙佳琪为例,她练习的第一个体育项目是田径,2018年转到小轮车项目,这样的案例非常普遍。除了田径这类竞体项目外,还有练杂技出身的运动员。

陈浩还记得,2018年成立国家集训队的时候,源深G地公园的外教加入了教练组。但在运动员都缺少的背景下,教练员就更无从谈起了,“有时候会找一些有经验的车手。”

项目起步时运动员很多时候通过观看视频来摸索,然后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当时我们开玩笑说难度动作都是靠摔出来的。比如说要完成一个前空翻,独立尝试的风险很高,而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就会好很多,受伤几率也会小。教练不足的问题,恐怕要到这一批运动员退下来后,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裁判员,同样也是这项运动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项目入奥后,各个省市都开始成立队伍,随之而来就要开展联赛。“协会就特别需要专业的裁判员,这个毕竟是打分项目,于是就找了一些对项目比较了解的人,还需要英语好,方便和国际裁判进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男选手海阳在奥运资格赛预赛中。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图

陈浩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由式小轮车项目评分的核心是锚点和比较。

简单来说,就是小轮车的每一个技术动作都没有所谓“完全固定的分值”,裁判需要不断比较选手每个轮次的表现。通常第一位出场选手的分数会被视为标杆,作为后续选手打分比较的基础。

国际自盟自由式小轮车评判标准有11项,包括难度、高度、完成度、流畅度等等,这些彼此之间相互还有关联。通常来说,每个轮次留给裁判打分的时间只有一分钟不到,“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评分,你回去后看视频可能很容易得出结论,但需要现场马上进行评判,很有挑战。”

相比于该项目运动员即将踏上奥运赛场(已经拿到女子一个参赛名额),目前中国裁判还暂时没有能够获得执裁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机会。国内赛事经常邀请国际裁判来执裁,同时分享和交流经验。

本次奥运资格系列赛,几位中国裁判也将作为国内技术官员参与其中,这也是中国裁判团队提升经验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