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下面这首《钟山即事》,就是变法失利后,王安石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

此诗描绘钟山春时的眼前景物,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写得平易而深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钟山即事》

王安石 〔宋代〕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这首诗的大意是: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唐人常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王安石似乎特别喜欢这一命题方式,诗集中以“即事”为题的,便有二十余首,《钟山即事》,便是其中之一。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这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眼前的钟山春景: 山涧的水,正无声无息地绕着绿竹流淌; 绿竹西边的花草,在春天里活泼地摇曳着纤柔的身姿。

溪水围绕着竹林,无声无息地流转着,从溪水上显示出“静”。花草在春意中摆弄着柔软的姿态,从花草上显示出“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茅檐相对坐终日”,原来,不但眼前景物是静默的,而且诗人也是静默的——他坐在茅屋的檐下默默地观赏、默默地感受,已经整整一天了。诗人一整天坐看山景,从诗人的行为上显示出“静”。

“一鸟不鸣山更幽”,王安石化用了王籍的诗句“鸟鸣山更幽”。暮色将临,连一声鸟鸣都没有,偌大的钟山只有深沉的寂静。这句是从飞鸟上显示出“静”。

可以说,全诗无一句不在写静,而在此达到极致。这无疑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和抒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无疑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和抒发。并且从全诗的境界来看,诗人的心境固然不免有几分寂寞孤独的阴影,而更多的还是宁静与舒泰。

这也是王安石晚年退居,寂寞心灵和带有某种禅意的心态的外化和审美对象化产物。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