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介语

面对海外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曲解、抹黑,双语节目《我在中国遇见ta》选取全国各地、各领域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青年党员,利用可视化的表现方式,借外国友人视角展示他们眼中最真实的共产党员形象,结合中国书法、中文、戏曲等中华文化内容,向海外“Z世代”讲述客观真实的青年共产党员的故事。案例旨在打破海外舆论对共产党员的刻板认知和敌意,通过综合群像与个体叙事方法,实现以情动人、以生活感人的传播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外身边的中共党员”系列节目——〈我在中国遇见ta〉》案例

一、主要背景与项目立意

在经济、科技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变得更加自信,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与此同时,国际舆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海外舆论杂音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形象进行曲解、抹黑,造成外国友人对共产党员产生误会,乃至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对中国共产党及党员产生不良印象甚至敌意。如何跳出“他塑”形象之困,特别是推动海外青年群体理解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共产党与党员形象,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团中央国际部的指导下,依托以大学生为主体的UGC生产机制,中青校媒推出了富有青年特色的双语节目《我在中国遇见ta》,通过视频内容展示中国精神文明,折射中国发展变化以及中国人奋斗向上的精神,形成外国人视角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该节目展现了国际友人与共产党员深入接触和交流过程中留下的积极印象,讲述他们眼中最真实的共产党员。

二、节目形式和内容设计

(一)报道对象身份差异化,以多样化个体构建生动的党员群像

外国友人讲述平凡党员的不凡,个体小微叙事形塑党员群像认知。在8期系列视频节目中,“身边的共产党员”有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的青年医生才权,他既是在支援武汉方舱医院期间通过直播解答患者疑问而“红遍方舱”的医生,又是一位酷爱机车骑行的热血青年;有拥有千万粉丝的山东淄博书法家协会会员、通过创意书法传播传统文化的网络红人@学好姐姐;有精通6国语言的义务职业学院教师冉晓丽,她是留学生中的“孩子王”,也是义务为外国友人开设中文班的爱心老师;有热爱戏曲、把留学生教成“越剧通”的文化传承名师毋丹;有每日萦绕耳边的“地铁之声”背后的播音员刘彦;还有首个把亚洲飞盘赛事带到中国的飞盘公司创始人徐颖峰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医生才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网络红人@学好姐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中国“神仙姐姐”:毋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学生的中国“妈妈老师” :冉晓丽

(二)实地拍摄积累一线下沉素材,拍摄方案灵活机动高效能

在陆续寻找报道对象的同时,分镜脚本写作、镜头设计、包装方案、传播方案紧锣密鼓地同步进行。通过前期采访、现场踩点、多次拍摄设计、实地拍摄,项目摄制大量素材。为了剪辑出快节奏、内容丰富、符合当下传播特点的视频成片,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往往摄制上百GB的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的“传书使者”》视频画面、双语字幕

(三)制作包装贴近海内外受众需求,价值引领与青年话语相融合

剪辑阶段则在海量素材中精挑细选,镜头选用、结构铺陈、配乐选用、包装方式、字幕制作等方面都经过了大量精细打磨工作,并制作了国内传播和海外传播两个版本,充分展现党员的社会责任与青春形象,将价值主张以更加平民化、亲民化的话语方式向海外“Z世代”传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业青年徐颖峰谈社会责任

三、传播效果与工作成果

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后,双语节目《我在中国遇见ta》的系列视频陆续上线。通过整段发布、分段发布、海报推广等方式,系列视频在国内与国际平台陆续进行大面积宣发推广,包括中国青年报社官方微博、中国青年网官方微博、中青校媒全媒体平台、中青校媒等20个区域矩阵等国内平台,以及YouTube、Facebook、X(原Twitter平台)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目前,视频在国内各平台点击量已达525.6万,话题#老外身边的中共党员#阅读量264.3万,在海外各平台点击量逾144.8万。

本案例由中青校媒推荐

责编:李佳藤、谢曈、周煜

美编:肖郁佳

“面向‘Z世代’青年的国际传播案例征集评选计划”是由人民日报社办公厅、清华大学智库中心联合支持,环球网、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青年报社携手发起,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作为平台支持的一项案例征集计划。

经过业界与学界专家共同评审,共选出获奖案例35个,包括“十大优秀传播案例”“国家重大战略议题类优秀案例”“中华文化传播类优秀案例”“城市形象传播类优秀案例”“品牌传播类优秀案例”以及“国际意见领袖类优秀案例”等六个类别,本篇推介案例出自“国家重大战略议题类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