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军在多个战线上展开了激战。相比于庞大的国民党军,我军虽然人数较少、装备也不足,但凭借着我军将领有声有色的指挥,也打了几个大胜仗。首先,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其次,晋冀鲁豫的刘伯承、邓小平也在定陶战役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就在粟裕、刘邓高歌猛进之时。抗战时期最强大的军区——晋察冀军区却连续吃了好几个大败仗,败在了地方军阀——傅作义的手上。

当时聂荣臻按照中央军委的指令,决定夺取北线的“三路四城”,将战火烧到“蒋管区”。所谓“三路”,乃是正太、同浦及平汉三条铁路;所谓四城,则是石家庄、保定、大同、太原四座大城市。此计划如若成功,华北局势自然将大定。

晋察冀所面对的国民党部队,有十一战区孙连仲的八个军、第二战区阎锡山的两个军以及十二战区傅作义的三个军,一共43万部队;而晋察冀军区此时大约有21万人马。

我军与国民党军打仗,一般都会柿子照软地捏,先打地方杂牌部队,然后再打装备精良的中央军。然而聂荣臻所面临的局势却大有不同,华北中央军的实力并不强,没有像五大主力或者第一师这样的美械部队;阎锡山的晋军更是公认的弱旅,不值一提。但坏就坏在傅作义身上。华北是少有的,地方军比中央军还要强的地区。

傅作义,著名的军事家,抗日英雄。他成名于北伐战争时期,因涿县保卫战而天下闻名。抗战时期,傅作义屡获大捷,为抗日军民所称道。当时,傅作义与八路军关系走得很近。而他的部队也学习八路军的作战方针以及军纪,因此有“七路半”之称,是我军相当可靠的盟友。

傅作义最为倚仗的部队,无疑是天下闻名的35军。这支部队非常凶猛、顽强,拥有400台道奇大卡车,机动性超群。美军顾问视察了35军后,称赞其为中国最好的一个军,甚至比五大主力还要强。

对于傅作义,毛泽东一直保持着警惕。1946年6月4日,毛泽东给贺龙、聂荣臻发电,

“大同、口泉地区敌多守固,又有日军,有可能牵动傅作义,因此,暂时只作准备工作……”

6月9日,毛泽东又一次强调不要惊动傅作义:

“(二)对大同、口泉、怀仁三点不要惊动。(三)不要调动北线主力,不要惊动傅作义。”

6月25日,毛泽东又给贺龙与聂荣臻发电,要他们注意傅作义的动向,同时“派人至傅作义处妥为联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面对毛泽东地一再警告和提醒,聂荣臻却有自己的想法。毛泽东建议他不要打大同,但聂荣臻却认为,相比于保定、石家庄和太原,大同更好打。

大同是阎锡山的地盘,晋军的弱小大家都有目共睹。而蒋介石要应付全国的战局,抽不出兵力解救阎锡山,大同应该很好攻破。在贺龙的打击之下,大同的外围城市皆被我军攻占,已成为孤城。因此聂荣臻认为,晋察冀军区理应与晋绥军区联合作战,用15天到20天的时间攻占大同,使两区连成一片。这样一来,就可以投入更多兵力在平汉线作战之上。

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傅作义的支援。但经过讨论,大家觉得这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大同属于阎锡山管辖,不是傅作义的地盘。如果我军迅速攻占大同,傅作义一定会作壁上观;我军攻击时间拖长,傅作义也不可能“空国而来”。毕竟傅作义本钱不大,手中的机动兵力不过3万人。而围攻大同的八路军,则有20万之多,谅他也不敢来。

最终,毛泽东被聂荣臻说服了,同意了晋察冀军区攻打大同的方案。即使睿智如主席也认为,傅作义不大可能全军来援,毕竟这太不“军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我军万万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在我军攻打大同之时,做了个顺水人情,竟将大同划在了傅作义的地盘。蒋介石许诺,只要能守住大同,这里就归傅作义所有了。

众所周知,阎锡山极其小气。换作平时,这一决定必然会让他勃然大怒。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阎老西不但一口答应了下来,还主动要求配合作战。

其后傅作义马上召集亲信将领,严密策划解围路线;同时所有军官一律待在军营不准回家,部队联络不得用国军共有的密码,以防泄密。傅作义很清楚,国民党早就被我党特工人员渗透得像筛子一样。傅作义如此操作,让我军完全被蒙在了鼓里。

不得不说,傅作义确实是国军之中相当杰出的将领。援救大同最快的路,是顺着公路下凉城、丰镇。但傅作义没有选择这条路,这是因为聂荣臻早就照着毛泽东的指示,在此地埋伏了4个旅,就等着傅作义上钩。

于是傅作义玩出个围魏救赵的方法,他将三个军的兵力分成三路,北路进攻集宁,南路进攻凉城,中路进攻卓资山。其中卓资山方向是主力,南路则是佯攻,但整个计划的关键,则是集宁。

为何这么说,这是因为集宁是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的门户。集宁一旦失守,贺龙、聂荣臻必然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傅作义的胃口可不止大同那么简单,他甚至还想将张家口也收入囊中。

9月5日,傅作义的35军突袭卓资山。我军一开始认为,傅作义即使来,也不会来得那么快,即使出动少数兵力进攻卓资山,王尚荣带领的独立第1旅最少也能守三天,救援完全来得及。

哪知道傅作义倾巢而出,来的还是火力极其强大的35军。仅仅几个小时后,独一旅就狼狈地撤出了战场,而我军援军还在半路。

傅作义占领卓资山无疑是一招妙棋,其严重地误导了的行动。聂荣臻和贺龙分析,傅作义攻占卓资山后,有三种可能:

一是在卓资山按兵不动,静观我军动向;二是由凉城推进,向大同进发;三是进攻集宁,威胁我张家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傅作义集团严格保密,我军情报部门得不到可靠情报,因此无法确定敌军的动向。最后,军委做出决定:

“主力集中于南线的凉城,防范傅作义直取大同。”

这是一个致命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