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著名编剧王兴东来到了辽宁铁岭的一个农贸市场,此行,他要找一个人,就是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多方打听消息之后,他得知乔安山在这个农贸市场做茶叶生意。王兴东在报纸的一篇不起眼的文章中看到了当时和雷锋同志同时发生车祸的人就是王兴东,他立刻察觉到这个人背后一定有着很深刻的故事,为了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他来到了铁岭。然而当他见到乔万山之后,事情却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乔万山甚至拒绝谈论当年雷锋牺牲的真相,这是为什么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锋

王兴东来到农贸市场之后,四处打听乔安山,还没见到乔安山本人,就得知他在农贸市场很受大家好评,大家都说他是个很好的人,爱做好事、热心肠,帮大家拿报纸、倒热水。也知道他是雷锋的战友。

其实王兴东一直都想写雷锋的故事,来找乔安山之前就已经拜访过雷锋的其他战友,其中一位名叫庞春学的战友告诉王兴东,雷锋当时从外地回来,车非常脏,想清洗一下,到水龙头清洗完之后让乔安上上车开车,他站在车下指挥,雷锋当时站在车的左方,车前进的时候左车螺的后面压到了一个晒衣服的木杆子,上面有铁丝线,车轮压到木杆之后回弹恰好打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当时雷锋就倒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锋

乔安山和雷锋不是一般的战友,他们两人在参军之前都是鞍钢长岭的铁矿工人,在同一个宿舍同吃同住,乔安山从小生活在农村,也没读过书,就连认字还是后来到了部队,作为班长的雷锋交他的。

1959年,部队到鞍钢来招兵,雷锋决定参加,当他问乔安山要不要一起的时候,乔安山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就这样他们同一天在辽阳检查身体参了军,一起进了汽车连,很幸运的被分到同一个班,开同一辆车,天冷的时候甚至挤过一个被窝。这对室友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乔安山市常被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所打动,虽然当时的雷锋年纪轻轻,但是在乔安山眼里,这个长着娃娃脸小个子是榜样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锋

雷锋不幸去世后,乔安山一直生活在很大的阴影里,雷锋的去世是意外,但当时开车的人是他。当时他并没有看到雷锋倒下去的那一瞬间,他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雷锋已经倒在地上,看到那一幕,乔安山已经彻底懵了,当时连长还在附近,立刻开始抢救,请了沈阳军区的教授,也没能抢救过来,2个小时之后,雷锋同志去世了。

雷锋同志去世之后,组织上已经定性了“因公牺牲”,所以当编剧王兴东提出要把乔安山和雷锋的这段故事真实地搬上荧幕的时候,乔安山直接摆手拒绝。首先是如果全国人民都知道雷锋是因为乔安山而去世,即使雷锋的去世是意外,那乔安山也会被口水淹死。雷锋去世这么多年,乔安山也直是很自责,他总是认为自己是“肇事者”,如果不是他,那场意外也许就不会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雷锋同志的去世一直都是“因公牺牲”,如果把真实地情况告诉给观众,也会让雷锋同志的形象大打折扣。乔安山的顾虑王兴东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乔安山并没有主观过错,但是他毕竟是开车的人。而且,意外刚发生的时候,乔安山就受到了不少的谴责。所以,他也一直不敢告诉别人他是雷锋的战友。“撞死雷锋”成了乔安山一生都过不去的坎。

雷锋的去世,几乎改变了乔安山的一生。他说“从21岁起,我的心就没有踏实过。”

他一直在自责、忏悔、沉默、压抑、苦闷中度过,心里像是被一块大石头压着一样。雷锋刚去世的时候,乔安山的情绪十分不好,连里考虑到他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将他关了四个小时的禁闭,之后又不断地跟他交流、谈话。不久之后事故调查出来了,组织上下了“没有直接责任”的定论,但是乔安山还是没办法原谅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