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

“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不能全部适用于城市危旧房改造。”对于四川达州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工作,达州市达川区住建局副局长舒建川坦言,他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川区危旧房改造点位分布示意图。曾业 摄

今年,是四川达州全力推进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二年。攻坚行动的“第一枪”,于2023年4月在达川区打响,全市首个示范项目,便是达州南城片区的省十五建司达州基地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攻坚战全面打响后,达川区勇当排头兵,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先行示范,成功破解危旧房改造投入难、拆迁慢、耗时长等关键难题,在闯出“城市更新”新路子的基础上,逐步将工作推向纵深,在示范项目引领下努力造就“达川样板”。

“以旧换新”模式

开了达州城市更新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子梁社区二小区改造项目现场。曾业 摄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社区二小区,60多栋低矮房屋散乱分布,过去几年污水直排、杂草丛生,一些老屋出现垮塌,不少居民都搬走了,是典型的“城中村”。

2023年11月18日,达州举行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现场推进活动。随着一声令下,达川区店子梁二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当年9月,达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中心城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十条措施”,通过“以旧换新”模式进行危旧房改造——这是达州市开工的首个“以旧换新”城市更新项目。

因为环境差,店子梁二小区在改造前的住户仅有10多户,其中产权人自住不过五六户,其余90%的居民为租户。过去10多年,店子梁二小区有8次征拆机会,因居民没达成一致意见而未能实施。随着周边环境的变化,居民的改造意愿更加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子梁社区二小区原貌。(受访者供图)

根据前期摸底,达川区住建局完成了项目收益测算,形成初步设计方案。该局副局长舒建川介绍,小区内将规划原址新建住宅2栋,一栋26层、一栋17层,共200多套住房,此外新建一栋2层商业楼以及200余个地下车位,彻底改变原有的脏、乱、差现状。

“小区的容积率为3.73,小区外的断头路我们也会一并打通,建成后,这个小区将完成真正的蝶变。”舒建川说,目前,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初步计划2025年5月底建成投用。“这个项目,我们将打造成全区的城市更新精品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州南城仰天湾片区改造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支持“以旧换新”

拆迁户有本“经济账”

“我以前有门市有住房,老房子总面积有300来个平方,以旧换新,3套房子的面积不够赔,但4套房子又超了面积,纠结了很久,最终我还是要了4套新房子。”小区居民张国君多次研究征拆政策,最终作出的决定是:等交房后按市场价卖掉其中一套房子,再用卖房子的钱来买“多”出来的房屋面积。

谈及张国君的决定,三里坪街道办副主任潘永红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她不仅读懂了政策,还用好、用足了政策。”

潘永红介绍,根据《支持达州市中心城区危旧房以旧换新改造十条措施》规定,所谓的“以旧换新”,就是对符合条件的危旧房采取原址(就近)重建或异地集中新建。产权人承担原房面积30%的建安直接费用,便可实现居民等面积或等价值置换。“这样的政策,既打破了居民‘拆迁致富’的心理预期,也降低了改造成本。”

“改造老旧小区,我们要保证收支平衡,既要让原产权人满意,也要兼顾提升基础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达川区住建局副局长舒建川解释说,按照政策,居民等面积置换新房,需要保证原产权人置换新房后,还有一定数量的新房按市场价销售,以弥补70%的成本“缺口”——居民花钱买多出来的新房置换面积,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同样可以享受政策福利。

像张国君一样,另一户“拆迁户”张瑞华,也超面积“预定”了一套小户型新房。“我出了钱建新房,就是业主之一。我最关心的是新房的质量,所以隔三差五就会到工地旁边转一转、看一看,义务当监工,同时也期待新房能早点建好。”

做强“样板工程”

示范引领全域全线推进

“达州市委、市政府,达川区委、区政府,对我们这个项目都非常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四川省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十五建司”)华西十五城·星悦天地项目,是达州市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行动的示范项目。省建十五司副总经理雷建明介绍,该项目建设如期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5亿元,计划2024年10月开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建十五司达州老基地原貌。(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个项目的征拆居民,成分特别复杂,也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我们全部采用了货币化安置。”雷建明告诉记者,在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协作下,仅用4个月就全面完成房屋征拆、土地征收出让等前期工作,共安置群众642户、搬迁企业11家。

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片区,建于20世纪60年代,建筑年代久、安全隐患多、周边环境差。该片区土地性质复杂、权属交叉,拆迁体量较大,改造极为艰难,成为困扰企地双方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项目改造效果图。(受访者供图)

“关键是群众要搬得走。”为做好前期工作,达川区政府和省建十五司分别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部,企地联手迅速启动各项工作。征拆工作的推进,被排在第一位。

“要让群众参与到项目中来,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必须有回应。”达川区房征中心党组书记方仕介绍,争取到广大群众支持后,项目指挥部用23天完成基地内7000余平方米厂房搬离拆除、3个月完成388户公有住房搬离拆除、25天完成202户国有土地征收协议签订、1个月完成86户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工作,跑出了“加速度”。

达州南城由原南外镇发展而来,规划标准低、基础设施差、危旧房屋多,现有城市居民小区538个、常住人口35.8万人。其中,危旧房屋189栋31.78万平方米、涉及群众3105户2.03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大片区和五个零星点位。

2024年,达川区计划同步推进以旧换新、片区开发、维修加固三大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实现四大片区和五个零星点位全面开花。

达川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做强“样板工程”,在示范项目的引领下,以全面、多点发力的策略,有效解决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同时,用好银行贷款授信政策和上级配套项目资金,整合多方资源,确保全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全域、全线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