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3岁男童被恶犬咬伤18天后离世”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大众也为年幼的生命离去而感到揪心。4月21日,来自河南南阳新野县的3岁的小星(化名)在公路边玩耍时,一只哈士奇突然冲出,孩子脸部、脖子、小腿等身体多处部位被严重咬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

在被家人紧急送往社区医院后,小星立即接种了狂犬病疫苗。随后赶到南阳市进行伤口处理并先后接种了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破伤风疫苗。

5月1日,小星在经过9天的住院治疗后出院。然而,出院后不久,小星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出现了频繁呕吐和情绪狂躁等狂犬病的典型症状。

5月9日凌晨,小星抢救无效去世。彼时,他还没来得及接种第五针狂犬病疫苗。

01

接种疫苗为何还会发生狂犬病?

狂犬病的潜伏期从5天到数年不等,以2-3个月更为常见。小星从被咬伤到发病不到20天时间就匆匆离开人间,“为何都注射疫苗了,还是会发病?”这是许多关注这起报道的群众心中的疑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报道,当地疾控部门已介入此次狂犬病病毒免疫失败事件进行调查,以查明具体原因。而查阅过往报道,其实暴露后免疫失败的病例时有发生。

2011年,北京某区一位女孩被狗咬伤面部,家长将女孩送到医院进行伤口缝合后,才接种狂犬病疫苗,但家长拒绝接种被动免疫制剂(免疫球蛋白)。在女孩还没来得及接种第四针疫苗的时候,就发病死亡了。

此外,近期浙大一院报道了一起狂犬病案例也引起人们关注。此病例中患者仅被野狗牙齿划到右眼皮没有出血,本人并未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一个月后突发狂犬病,经过一周的抢救,最终不治身亡。

从以上多起病例报道,我们可以看到发现一些共同点:患者潜伏期较短,且头面部有伤口,未采取规范措施。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因此咬伤越接近中枢神经的地方,越危险。对于头面部的咬伤,尤其是“危险三角”区域(嘴唇周围的区域),由于接近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可以快速到达大脑,潜伏期可能非常短。

若是发生全身多处严重咬伤,病毒数量越多、毒力越强、侵入部位神经越丰富,潜伏期也会越短。而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也是需要时间的,患者也有可能在没有产生抗体的时候就发病。

因此,一旦咬伤发生,尤其是特殊部位的和全身严重的咬伤,如果没有及时、规范进行暴露后处置,比如没有进行及时、彻底的消毒,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时机太晚等,都会增加狂犬病发病风险。

此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免疫球蛋白的用量有限(用量按体重计算),如果咬伤部位多,注射量可能无法中和病毒,导致病发。

02

被咬伤或抓伤切勿掉以轻心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狗,其次是猫,其他野生食肉哺乳动物(比如鼬、獾、狐狸、貉、狼)和蝙蝠也有一定传播风险。被这些高风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都应该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猫、狗性情躁动、攻击性增强。在有动物的环境中,保持冷静,避免做出可能激怒动物的行为,如快速移动或直接盯着动物看。若家中有宠物,也应避免亲吻和任其舔舐,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幸被动物咬伤,应采取“一洗、二消、三免疫”的措施。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后用稀碘伏进行消毒,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还要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编辑 | 张凌

审核 | 萧瑜粥

未标记图片来源 | 摄图网

参考资料:

[1]红星新闻.《男童被狗咬伤离世,或为当地25年来首例狂犬病免疫失败,市疾控介入调查》.2024-05-16

[2]疫苗中国.《为什么打了狂犬疫苗,最后又得了狂犬病?》.2021-10-22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4]浙大一院.《致死率100%,最近进入高发期,唯一有效方式是……》.2024-05-11

[5]疫苗中国.《被动物致伤,能检查是否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吗?》.2023-10-10

如果您还有健康相关疑问,

随时随地在线问诊,专业医生极速解答

在看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