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Edouard Malingue和Lorraine Kiang(江馨玲)共同创办的马凌画廊,在香港一众画廊中,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别具一格的设计空间;代理的艺术家背景多元,创作面貌丰富,还经常是各类艺术奖项的座上宾;近期举办的黄炳“肛门耳语”个展收获业内人士和社交平台上的广泛好评。在每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香港艺术月”,马凌画廊为何总能“争夺”到大家的眼球?不妨从马凌画廊的工作方法上寻找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凌画廊旗下艺术家于吉 “希克奖2023”展览现场 M+ 香港 2023年 图片由M+提供 摄影:梁誉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凌画廊旗下艺术家苗颖 “希克奖2023”展览现场 M+ 香港 2023年 图片由 M+提供 摄影:梁誉聪

01

拒绝庸俗化,

大胆拥抱前瞻性和冒险性

画廊的职责不仅是艺术交易,更重要的是形成艺术价值判断,并基于此来采取行动,联结起艺术圈和公众领域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方面,马凌画廊一骑绝尘。

从代理和合作的艺术家名单的多样性和内容生产的独特性上,都不难看出马凌画廊的艺术趣味。马凌画廊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开创性的,可以激发想象的,既能反映当下的时代,又可与过去和未来建立深远对话的艺术家。

黄炳、陶辉、杨嘉辉、郑波、泰国艺术家兼电影制片人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印尼艺术家团体特罗拉马(Tromarama)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涵盖了影像、动画、音乐、装置、跨媒体等多种实验性探索,在创作实践与媒材上都颇具前瞻性。而且马凌画廊一直鼓励艺术家不断探索创作媒介、材料、形式与表达的潜能,不断更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彼察邦 · 韦 拉斯哈古个展 “ 静默 星球: 2021 — 2022作品 选集 ” 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 安街 空间 香港 2023 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提供 摄影:黄百亨

就拿近期热议的艺术家黄炳来说,在其过去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只是独自在家埋头创作动画,而这次新展“肛门耳语”让他得以与拍摄团队、音乐家、导演、演员合作,前所未有地进行了大量实景拍摄工作,使其进一步深入发展了影像艺术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个展“肛门耳语”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何兆南

在扶持本土艺术家方面,马凌画廊也不遗余力。在代理艺术家的名单中,我们发现有8位来自香港的艺术家:关尚智、高倩彤、鲍霭伦、杨学徳、黄炳、杨嘉辉、刘茵和郑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尚智个展“Not retrospective”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田湾空间 香港 2023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提供

画廊总监廖薇(Ella Liao)表示:“众所周知,香港的租金、物价、人工都特别高,所以本地艺术家一般不会有大型工作室,不会有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无法过分依赖他人,从而必须依靠自己。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不可能特别庞大,也不会过分追求形式,这样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观念上的突破。”

画廊总监

廖薇(Ella Liao)

“香港复杂的地理和历史因素造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香港,所以它可以诞生香港电影,香港音乐这种无法模仿且难以复制的文化名片——香港优秀的当代艺术也是一样的,复杂、多元而深刻,饱含批判性和当代意义。”而马凌画廊的使命正是在于持续展示和挖掘包括观念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的新可能,不断让新的艺术发生,使之为大众所知。

02

三个空间,展现多重可能性

马凌画廊的成立与发展的历程,也是见证香港当代艺术生态构建和市场发展的过程。肉眼可见,从画廊成立的2010年至今,香港艺术生态链的各个环节都在蓬勃生长。

顶级商业画廊入驻香港,可以看作一种鲶鱼效应——迫使小规模的画廊变强,并促使它们增加与同侪的合作,用以提高整个区域内的艺术产业水准。经过多年经营和尝试,我们已经慢慢开始探索新的画廊机制和展示模式,规划更具实验性的艺术项目。”廖薇提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适安街空间外部照 图片由BEAU提供 摄影:Xu Liang Le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杨季涓个展“Plastonki”

马凌画廊田湾空间12楼 2021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提供 摄影:黄百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特罗拉马个展 “逆流”

马凌画廊田湾空间13楼 2023年

图片由艺术家及马凌画廊提供 摄影:黄百亨

在廖薇看来,因为画廊同时接触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窥见端倪,调整策略。截止到目前为止,马凌画廊仅参加三个适合画廊自身定位的艺博会——两个Basel(香港和巴塞尔)和Frieze首尔,积累了三个实体空间,可分别对外同时展示不同的艺术面貌,呈现不同的展览特质,最大化地降低成本和提升性价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于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黄百亨

从最初的香港传统画廊业重地中环搬迁到湾仔适安街10号的建筑,再到田湾的工业大楼空间,虽逐渐远离香港最密集的画廊聚集地,但新空间的特质反倒更适合马凌画廊的“实验精神”。大生工业大厦这种没有过多装饰、真实简朴的工业风格做起展览来别具一格,意外地与某些艺术家的创作非常契合。几个展览下来,这个小空间就不够用了,于是马凌画廊又租下楼上一个完整的400平米空间。目前刘晓辉于香港的首个个展正在此空间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辉个展“香港的花”

马凌画廊田湾工作室13楼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黄百亨

而湾仔适安街10号由马凌画廊在2019年购入,意图打造成为画廊的永久性基地,以提供长期、稳定的空间条件。在空间设计方面,马凌画廊同法国设计团队BEAU合作,延续简洁、冷静、克制的空间美学风格,在垂直建筑内部打掉楼板营造出两个正方体空间,牺牲面积以获得空间高度,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这是颇有魄力的方案。“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给艺术家。”廖薇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志盛个展“It’s a quiet thing”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香港 2023年

摄影:黄百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比安·梅洛个展“于岛至屿,地消景散”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香港 2024年

摄影:黄百亨

近期在此空间展出的“肛门耳语”就处处可见艺术家与空间的碰撞与巧思。据悉黄炳在构思展览时,根据画廊空间设计了不少场域特定的艺术装置。他配合展览主题设计了一块近三米见方的硅胶肛门雕塑,悬挂在阳台正前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个展“肛门耳语”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Lai Ka Kit及Tsui Lai Wah

甚至他的全新影像作品《肛门耳语》中的很多场景和画面都是直接取材于画廊空间,包括在适安街滚下几百级楼梯、男主角在附近大街上奔跑、画廊顶楼的航拍场景等,这全都是黄炳回应画廊空间的方式。除此之外,他还制作了一系列名为“毛智慧”的保龄球雕塑作品,每一颗球摆放的位置都有讲究。《激进》摆放在门口一个碎裂的地砖上面,那是在布展时意外撞坏的。他觉得,既然意外发生了,干脆就把这里的残砖纳入展览吧。《禅》放在顶楼的出风口,寓意是不论风吹草动,禅意满满的保龄球依旧不动如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个展“肛门耳语”展览现场

马凌画廊适安街空间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何兆南

自成立以来,画廊一直积极寻找替代方式,以期获得比博览会更高的关注度、曝光率和盈利额。相比起满世界地参加艺博会,马凌画廊更倾向于在其他大型博览会的同期与所在城市的独立空间合作开展pop up展览,以个展为主,重点深度介绍一个艺术家。这种思维模式曾在上海西岸空间中有所体现。例如马凌画廊曾连续两年携手上海的十多家画廊,主办了Condo项目,用共享空间的概念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小规模画廊,实验一种可以替代大型博览会的跨地域展览模式。不过上海空间在疫情之初就关闭了,这也是马凌画廊在危机来临时做出的迅速反应。马凌画廊永远在批判和自我批判中前进,扩宽边界,寻找更多可能性。

03

“机构型画廊”

超越白盒子空间的存在

“创办一个从没有人做过的画廊,打造出一个超越白盒子空间的存在,共同缔造艺术理想”是Edouard Malingue和Lorraine Kiang(江馨玲)夫妇二人的初衷。多年来,他们不忘初心,一直把目光聚焦到这个时代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上,不仅希望透过他们的作品来激发想象、开启对话、迸发思维火花,而且期待在呈现个展、群展的同时,努力突破空间的边界,通过与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求推进尝试多样的艺术性讨论。就这样,二人守得住寂寞,耐得住烦,专注心力,一点一滴、水到渠成地铸就出马凌画廊现有的面貌:立足香港,辐射亚洲,面向整个世界的当代艺术画廊。如今,马凌画廊合作的艺术家数量已超过30位,并鼓励艺术家规律地每两年展示阶段性艺术成就,与艺术家互相敦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馨玲(Lorraine Kiang)与爱德华·马凌(Edouard Malingue)

图片由马凌画廊提供 摄影:Nick Wong

相较于对销售的热衷,马凌画廊更有意愿以艺术家为中心展开工作,参与艺术家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重要环节,给出专业而客观的建议,推动国内外机构的合作和收藏,对艺术家档案的收集和梳理,以及对创作中的艺术家提供资金支持。在画廊官网的建设上,也能很明显地感知到这一点。画廊官网关于艺术家的介绍内容详尽而丰富,让人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辉个展“香港的花”

马凌画廊田湾工作室13楼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黄百亨

在如何平衡商业性与实验性、观念性的审美取向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上,廖薇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画廊是艺术市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作品面向市场迈出的第一步,是艺术家走出工作室的第一站。画廊需要同时兼顾展览和销售,平衡艺术价值和商业利润,不可顾此失彼。我们关注的不是一次两次的销售成绩,而是通过与艺术家的共同成长实现长期且稳固的盈利目标,当然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对这份事业的信念,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更为长远的商业策略。曾经有位机构的朋友给我看了他们机构内部培训的资料,其中把马凌画廊定义为‘机构型画廊’,我觉得还蛮贴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晓辉个展“香港的花”

马凌画廊田湾工作室13楼 香港 2024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黄百亨

04

发掘多元艺术家

马凌画廊致力为国际新晋和著名当代艺术家发展批判性艺术计划。

鲍蔼伦

作为香港艺术界的翘楚,1961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的鲍蔼伦通过创作让观者意识到个人的物理存在状态,激发关于当下、此地和其他时空的存在状态的思考。原本是玛丽医院担任放射科专业医护人员的她,出于对录像、新媒体艺术、音乐、诗歌、舞台等艺术形式的强烈兴趣,开始涉猎艺术创作。1986年,她与黄志辉、冯美华、毛文羽合力创办录映太奇——香港最早的录像媒体艺术家组织及媒体艺术档案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蔼伦个展“明日黄花”展览现场 totalab 上海 2023年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摄影:张宏

刘茵

刘茵出生于广州,现工作生活于香港。在她梦幻且富有卡通色彩的画作中,历史人物、虚构形象甚至日常物品皆化身为可爱无邪的角色,眨着日本漫画风的闪烁大眼睛。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的刘茵将现实主义风格绘画训练和对漫画图像的热爱融合进作品中,对当下社会政治现实做出了巧妙且隐晦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茵 《 贤者时间》 2023 布面丙烯 179.5cm×200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郑波

郑波拥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视觉文化研究博士学位,师从道格拉斯 · 克林普,在香港大屿山南部村落生活,并发起研究实践团体“万物实践社”。他的作品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媒介形式,从2013年开始,他深入分子水平关注植物生命,透过绘画、舞蹈、影像,尝试重启人类与植物在美学、情感、政治层面的亲缘,探讨人类与植物的亲密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波《萨摩尔》2023 4K录像、彩色、有声 21分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马凌画廊

编辑|张诗溦

校对|周章胜

图片|马凌画廊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