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家族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彼时,家族的组织架构、权利与义务的规约,以及家族成员间的互动模式均已形成并趋于完善。

而在中国社会的家族观念中,最为重视的莫过于子嗣传承。然而,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一个世家大族若欲传承不衰、兴旺发达,个人的家庭教育实乃家庭传承的基石。

你一定想不到,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个家族,竟然出了59位丞相、59位将军、55位尚书,。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教育,方能造就如此人才济济的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东裴氏宗族

这一支在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中久负盛名的世家大族便是河东裴氏,仅唐朝时期,就有多达 17 人官至宰相。

但是关于河东裴氏的族源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其中,欧阳修提出了一种观点,他认为裴陵在周僖王时期曾被册封为解邑君,并去掉了"邑"字改姓为裴。然而,对于裴针是否与之有关,欧阳修持有疑虑态度。

不过,从一些墓志资料来看,唐代河东裴氏的传人们普遍将秦公子针视为他们的直系祖先。

秦公子针,字伯车,又有一别名为后子。其身份显赫非常——是秦穆公之玄孙、秦桓公之子以及秦景公之弟。这位贵胄子弟的生平事迹被载入了《史记·秦本纪》之中,并常以“后子针”之名传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子针生得仪表堂堂,风度翩翩,自幼便展现出过人之处。他聪慧机敏,勤奋好学,对诸子百家之言皆有所涉猎;且精通武艺兵法,能文能武,堪称人中龙凤。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这样的才华与家世无疑让他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不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便来到了秦景公三十六年。就在这一年,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子针竟然出逃到了晋国。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们措手不及,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猜测和传闻甚嚣尘上。然而,在那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之中,有一部名为《春秋经》的著作却对这一事件做出了确凿无疑的记录。

书中写道:“夏日炎炎,骄阳似火,秦伯之弟针毅然决然地离开秦国,奔赴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后子针在晋国已度过悠悠六载春秋。这六千多个日夜,晋平公待他不薄,先是将其安置于同川之畔的裴中安居乐业,又慷慨赏赐百顷良田供其耕耘劳作。不仅如此,晋平公格外开恩,准许他以封地之名为自家姓氏,自那时起,众人皆尊称他一声“裴公”。

奈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秦景公猝然薨逝的噩耗传来,如晴空霹雳般打破了后子针内心的平静。思量再三,他毅然决然踏上归秦之路。而他的子嗣则扎根于裴邑,世代承袭裴姓,繁衍生息,成为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的一员。

人才辈出的后代

裴氏家族自东汉兴起以来,公侯将相层出不穷,世代为官且官爵显赫,可谓是名门望族,声震华夏。这个家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道德功业和文学才华都极为兴盛繁荣,即使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也是相当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有姿容俊朗、风神高迈而被时人称为"玉人"的西晋名士裴楷;以清谈著称于世,有"言谈之林薮"之称的西晋哲学家裴頠;唐朝初年有直言敢谏的大臣裴矩;唐高宗时有威震边陲的大将裴行俭等等......

这些杰出人物宛如繁星般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的事迹和英名都被载入了史册,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智慧,深入研究了古代地图绘制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他精心制定出的“制图六体”原则,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地图绘制领域的前程。

这六项原则涵盖了比例尺、方位、距离、地势起伏、倾斜角度以及河流道路曲直等关键要素,不仅为编制地图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更为整个地图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裴秀所撰写的《禹贡地域图》18 篇更是一部经典之作,它作为我国第一部地图学说专著,展现了裴秀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这部著作详细阐述了地图制作的理论与实践,成为后世学者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料。于是裴秀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制图学之父”,得以名垂青史。

后来隋朝时期又有位名叫裴世清的官员,虽然在正史之中并没有单独为其立传,也没有裴秀那么出名。但是这位看似平凡无奇的九品芝麻小官,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领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

当时日本派遣使者小野妹子来到隋朝访问。第二年的三月,裴世清接受了隋炀帝的诏令,带领着由十三人组成的隋朝使团踏上了回访日本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裴世清一行人抵达了日本,并得以觐见日本天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向日本天皇进献了珍贵的文物以及表达友好之意的国书。而这份具有重大意义的国书,后来被完好地保存于《日本书记》一书当中,成为了永恒的历史见证。

到了唐代之后,小说家裴铏横空出世。他以生花妙笔创作出了《传奇》一书,这部作品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新纪元。此外,还有东晋小说家裴启、北魏文学家裴伯民、东魏诗人裴让云、唐代史学家裴光庭等。

诸如此类对家国做出贡献的裴氏子弟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他们不但有着远胜常人的成就,人品也是人人夸赞。

这就不得不提他们从小与其他人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世不衰的家训

要说这个河东裴氏凭什么能出这么多杰出的人才,原因无外乎在两个方面:独特家教与世袭制。

首先是独特的封建家教。从《裴氏世谱》中的《列传》和《列女传》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例子:裴炎在弘文馆求学期间,“每当休假的时候,其他学生或许会出去游玩,但炎却不停地读书。”

裴休小时候与兄长裴俦、弟弟裴俅一同隐居在济源的别墅里,白天讲解经书,晚上著书立说,整年都不出门。而裴植的母亲夏侯氏教育子女十分严格,如果孩子们犯了小错,她一定会让他们穿戴整齐,跪在楼阁前,经过五、三天才准许见面,并严加训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裴氏子孙勤奋好学并且家人管教严厉,才使得裴氏家族“将相接连不断,公侯世代相传。”

不仅如此,裴氏家族还会向子孙后代灌输“忠君报国,光宗耀祖”这样的理念,让他们在这种耳濡目染之下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

从《裴氏世谱》里面所描绘的“裴氏祖庙”图像可以看出,他们在祖庙门前竖立了“气众山河”和“忠孚华夏”两座牌坊,而在牌坊之内则立下了世系碑、宰相碑以及状元碑这三块石碑。

同时,《裴氏世谱》也记载了许多裴家子弟中的杰出人物,比如那些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之人的传记,还有一些优秀的诗词歌赋文章等等;甚至连皇帝下达给裴氏的诏令、历代名人为裴氏写下的赠答诗、墓志铭、碑文、表启等珍贵文献资料都被一一收录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便可以更好地教导和勉励裴氏的后人们,让他们时刻铭记先辈们的荣耀与辉煌,并以此为榜样不断努力前行。

其次便是世袭制,这一制度自古以来就备受争议。正如《礼记·礼运篇》中所言:“大人世及以为礼。”这里的“世及”指的就是子孙承袭王位或爵位,并且将其视为一种合乎礼仪的行为。

然而,尽管世袭制在封建社会中广泛存在,但实际上,大多数朝代仅仅局限于世袭王位和爵位,很少有世袭官职的情况出现。

《裴氏世谱》中常见“未冠推荫”“以荫仕累迁”等字眼。如西晋裴秀,袭父爵清阳亭侯,后官至司空;五代裴羽,袭爵一品子,官至散骑常使;清朝裴宗锡,袭二品荫生,后官至巡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爵位与官位关系密切。裴茂及其子裴潜、孙裴秀、曾孙裴頠,先后为东汉、魏、西晋宰相;清朝裴率度与其子宗锡均任过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都察院御史、侍郎等职。祖孙数代同任一职,也算是裴氏家族独特风景。

结语

除了综上所述,河东裴氏之所以能人才辈出的核心原因也离不开“重孝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这12个字。

可见,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好的传承离不开世代坚守的家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裴氏世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