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杨霁月 摄影报道

“这里的水果很好吃,烧烤也很好吃。”

“彝族的服饰很精美,特别是女生戴的帽饰,很漂亮。”

“‘悬崖村’的变化看起来很大,有机会想去现场爬一爬钢梯。”

5月15日至16日,由四川省台联主办,凉山州委统战部协办的第二届“情融两岸·品悟天府”台胞社团领袖四川行活动,走进凉山州。来自中国台湾的10余名同胞奔赴山海,来到凉山州西昌市、冕宁县,体验独特的彝家文化,感受别致民族风情。

独特的美食、秀丽的风光,台湾同胞眼里的大凉山是什么样?两天时间里,封面新闻记者跟随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一起,了解了他们眼中的大凉山“关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同胞参观冕宁红色纪念馆

关键词一:“很感动”

5月15日一早,动车从成都出发,行驶2小时55分后,参加活动的10余名台湾同胞到达了西昌。第一站,他们要去凉山州博物馆,参观凉山脱贫攻坚展览。

一张张挂在墙壁上的对比照片,一个个展示柜中的物件,复刻的悬崖村藤梯、钢梯等场景,让这群海峡对岸的同胞们沉浸在凉山“脱贫攻坚”期间的故事中,从细节中感知着这里一草一木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同胞一行参观凉山脱贫攻坚展览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一场艰苦战役打响,凉山是重要的“战场”。5年时间里,山山水水记录下了这里的变化,在当地干部群众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1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凉山州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全省88个贫困县全部“清零”。

“之前我在台湾只是听说过有这个政策,但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做的。”来自台南市的薛女士说,在来之前,她有了解过凉山,但对这里的印象大多是“贫穷”和“落后”。“来了之后感觉和我之前想得不一样。”她说,“下了动车后,我感受到西昌的现代化,空气质量很好,感觉是一个很宜居的地方”。

在一面展示墙前,薛女士看到了悬崖村的藤梯,当得知当地政府为了方便悬崖村的村民,将藤梯改成钢梯后,薛女士感到非常震惊,“不敢想象他们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我觉得很感动。”

被感动的,还有海峡两岸振兴文教交流协会理事长付小琴。这次付小琴特意选择来到凉山,想来看看这里的大山大水,领略彝族特色风情。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在听到帮扶干部为了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而不幸牺牲的故事时,自己会红了眼眶。

“能够感觉到脱贫攻坚是一场非常艰苦的战役,一群素未谋面的人为了大家的幸福生活,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很让人感动的。”付小琴说。

关键词二:“很美丽”

两天的行程中,台湾同胞一行还参观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邛海湿地公园、建昌古城、彝海结盟景区等多个景点。他们口中常常会夸赞,“这里很美丽”。

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从家支文化到天文算法,从语言文字到民俗风情,大家对彝族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展柜里精美的彝族服饰、鹰角杯等物品,让大家掏出手机纷纷驻足拍照。“很漂亮,很华丽。”站在彝族女子用银饰装点的帽子、服装前,女士们纷纷感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精美的彝族服饰前驻足拍照

邛海湿地里,大家泛舟“梦里水乡”,蒸腾的水汽中带着昨夜雨后的味道。大家欣赏着沿途的风光,讨论着水中的植物、湖面的飞鸟,感叹着湿地生态保护的完善,感受着绿水青山带来的舒适。

灯光照亮了夜晚建昌古城的街道。脚踩古砖,沿着涌泉街一直走,这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城,将茶马古道的故事讲述给这群从千里之外赶来的朋友。“太美了,我之前没有看到过这样漂亮的古城,灯光、街道、房屋、流水搭配得很好。”薛女士说。

在彝海,阳光映在湖面,波光粼粼,来自台北的张先生和妻子李女士在彝海边拍着合照。李女士是四川人,嫁到台湾后,常带着自己的丈夫回到大陆。这次选择到凉山,李女士是想带着丈夫来看看这里不一样的美丽山水。“想让他来感受大陆的改变,让更多人看到大陆的发展。”李女士说。

关键词三:“很好吃”

一场特色的火盆烧烤,为这次行程画上句号。

烤盘上,烤五花、盘龙小肠、小猪肉等特色菜品不断发出“滋滋”的声响,蘸着辣椒面,喝着凉山特有的酸奶,这是这一行中大家最期待的一餐。“非常好吃,和其他的烧烤都不一样。”李女士说。在《不要怕》的歌声中,大家挥舞着手臂,隔着一条小河,和对面舞台上的歌者一起互动。

两天时间里,“好吃”成为每一餐后大家共同的评价。彝家小猪肉、坨坨鸡让大家舍不得放下碗筷;冕宁特色火腿、豆豉让一行人赞赏有加;鲜嫩的肉质、味美的菌汤,一碗碗下肚后,温暖的不仅是胃,也让两岸人民的心连得更紧。

回家的味道,不只有这些。早餐中的凉拌折耳根,对出生在四川、长大在贵州的付小琴来说,是难得的乡愁。她还曾写过一篇关于折耳根的散文,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家乡的思念。“台湾一般都将折耳根用作药材,很少会做成菜。早上一吃到凉拌折耳根,就感觉自己回家了。”付小琴说。

在冕宁县的元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行人围着在凉台商林春福问个不停,他们不仅关心着林春福跨越山海来到凉山种植橄榄的故事,也感叹着在凉山种植出的油橄榄有着醇香、天然的味道。“这里的橄榄油入口更加柔和,味道更加的甘醇,价格也很实惠。”李女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同胞向在凉台商林春福询问种植油橄榄的经验故事

“我们说着同样的语言,用着同样的文字,有着同样的历史,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台湾同胞了解大陆,让两岸人民心连心。”付小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