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曾经涌现过无数的王侯将相、能人异士。

汉高祖刘邦曾经这样评价“汉初三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对萧何的评价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对韩信的评价: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能臣之所以如此的重要,是因为他们有才华,有经天纬地之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一般来说,古代皇帝身边有一位得力谋臣,那就是如虎添翼,对百姓和朝代来说都是好事情,甚至一位谋臣往往能改变一个朝代的进退和发展,

由此可见,在科技发展水平较为缓慢的封建时代,一个“能臣”的影响力,绝对是十分巨大的。

在隋朝末期,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正是能人辈出的时代。

后来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而闻名天下、名留千古的徐茂公,正是在这个时代当中凭借着过人的才智和顶级的谋略崭露出了头角。

作为天子的门客,又是开国之功臣,更是在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单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

按理说拥有这份殊荣,足以让徐家整个家族在之后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时间里都可以衣食无忧了。

然而,在徐茂公离世的时候,却给家人们留下了一句令人十分诧异的嘱托:“若我的后代当中出现高人,一定要将他杀掉,要不然必定造反。”

这番话语,顿时让在场众人陷入了深深的疑惑当中。

那么,为何徐茂公会留下这句莫名其妙的话语?他的这份担忧在之后又是何结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茂公画像

出身名门,嫁入瓦岗

在唐代长安城的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凌烟阁来陈列由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即为《二十四功臣图》。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而由李世民所创造的“贞观之治”,更是5000年来中华地区最为繁盛的时代。

所以,能够将自己的画像位列“凌烟阁”当中,这些人的功绩和能力自然都是震古烁今的。

其中,“李勣”这个看上去有些陌生名字,也位列榜单之上。

因为,他更加知名的是另一个名字:徐茂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茂公

徐茂公本名叫做徐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徐茂公的家族是高平北祖上房徐氏,在当地也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大家族,史书当中记载徐茂公的家族:“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

在古代,大家族对于后代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徐茂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被送到了私塾当中学习儒家典故。

孟子曾经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徐茂公与父亲徐盖都是深受儒家典籍影响的人,虽然是身价不菲,但是却乐善好施,经常掏出家中钱粮来救济一些饥寒交迫的贫苦人,从来不管关系亲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徐茂公17岁的那一年,正好赶上天下大乱,同乡的翟让,在不远处的瓦岗寨举兵起义,反抗隋朝和军阀的残酷统治。

而心怀大义的徐茂公,秉承着兼济天下的理想,毅然决然告别家人,投奔了翟让,参加了瓦岗军。

由于是刚开始创业,所以缺乏钱财,看着整个寨子的寒酸样子,翟让就有“打家劫舍以备军需”的想法。

可刚要动手,就被徐茂公给劝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他向翟让说道:“这附近都是你我的家乡,我们两个从小生长在这里,对情况再了解不过了,这里都是穷人,根本没有油水。不如去大运河附近,打劫那些为隋炀帝的暴行摇旗呐喊的官员,如此既可以赚大钱,也能讨个好名声。”

于是,翟让听从了徐茂公的建议,立刻召集人手在大运河附近抢那些助纣为虐的官员。

果不其然,这让瓦岗军一下子发了家,兵力瞬间增长到了一万多人。

兵力大涨自然也会吸引到对手的注意。

眼见瓦岗军发展得越来越大,隋朝政府立刻派遣了名将张须陀率两万多人前来讨伐。

都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在山上看着这黑压压的隋朝军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翟让顿时吓得肝胆俱裂,就想要收拾家当赶紧逃跑。

可徐茂公这个时候却显得十分平静。

他告诉翟让,隋军看起来虽然势大,但是却是远道而来,人困马乏,而瓦岗军却是以逸待劳,并且还占据有利地形。

如果能够将其引入到山林当中,诱敌深入,再集中兵力攻打其薄弱的地方,一定可以将其战胜。

反而如果是这个时候逃跑的话,顿时会士气大损,到时候被隋军追上,就会全部丧命于荒野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剧照

听了这番话语,翟让再次依计行事。

果不其然,瓦岗军按照徐茂公的部署,将隋军打得大败,就连主将张须陀都被当场斩杀。

不过,虽然胜利十分可喜,可徐茂公也逐渐认识到翟让只不过是一个无勇无谋的土匪,并不足以成大事。

于是,他开始准备另找明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茂公

寻遍四海,终得名主

不久之后,蒲山公李密参与杨玄感反叛,失败之后逃到了瓦岗附近。

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徐茂公和浚仪人王伯当认为,李密出身贵族,却也敢为天下人做主,选择起义造反,不失为一个明主,就一同以“收揽人心、发展实力”为借口,劝告翟让将李密接到瓦岗,并将其奉为寨主。

可让徐茂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李密背地里却是一个嫉贤妒能、自私自利的小人。

在上了瓦岗之后,李密刚开始还对众人感激涕零,不仅封了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还让他率领部队去攻打隋军和西边的王世充、并且开起粮仓救济灾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密

这让大家一时都庆幸得到了明主。

然而,这其实只是李密害怕王世充的进攻而选择的逃避策略罢了。

等到王世充被击退以后,李密的真实面目立刻暴露了出来。

在一次宴会上,李密当众派人斩杀了翟让,并且还一刀砍在了徐茂公的肩膀,想要将这些能够威胁自己地位的瓦岗元老全部杀死。

幸好当时徐茂公在瓦岗威望颇高,李密的行为被众人所拦着,徐茂公才得以幸存下来。

虽然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徐茂公却也看清楚了李密的嘴脸,不愿意再为其出谋划策,于是选择了孤身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失去了徐茂公之后,瓦岗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不久,王世充再度来袭,瓦岗被打得大败,李密也连忙舍弃众人逃向了北方,投奔到了当时已经建立的“唐”的麾下。

看到瓦岗群龙无首,徐茂公不忍心以前的这些老朋友最终落得个曝尸荒野的下场,于是就返回去重整兵力,率部也一同投向唐军。

在来到唐军阵前之后,徐茂公突然想到:因为李密早就已经向自己投诚,如果这样直接过去,很有可能会被其夸大其词,说自己窃取了他的势力,以此被按上“背主求荣”的名头。

到时候即便成功投入唐军麾下,也不会受到重视,反而还有可能被李密暗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于是,他先写下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自己所拥有的军队和土地都是魏公(李密)的,自己做臣子的,应当将这些东西先交给魏公,然后由他向唐朝呈上去,作为臣子,自己不能与主公抢功劳。

结果,这封信呈到唐朝皇帝李渊的眼前时,果然让他觉得徐茂公是个不可多得的“纯臣”,决心将其重用。

当即下诏封徐茂公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封莱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