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对国家经济的恢复,苏联领导人开始把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工业化建设中。同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下,国家安全重要性开始逐步凸显出来,对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开始提上日程。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在二战前后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战前苏联的军事水平

俄国有着悠久的军事历史传统,早在 19 世纪,俄国常备军的数量一直在欧洲名列前茅。同时俄国的军费开支也是非常高,据统计在 1913 年,一位俄国人的收入按比例用于国家军事防务的部分比英国人要高出50%,而俄国人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当时英国人均收入的27%

在苏联国内战争期间,组建了国家正式的常备军红军。1918 年 10 月,列宁提出建立 300 万军队的任务,到 1920 年截止,苏联的红军人数已经达到了 550 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国内革命结束,国家转入新经济政策时代,列宁主张缩小军队的规模,但是维持庞大军队这一构想在苏联一直没有被磨灭

一方面,这是由于苏联军事大国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另一方面,许多经历国内战争的军队领导者,仍坚持认为未来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冲突不可避免,国家军队的首要任务就是保卫本国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国内革命时期,苏联的军事水平发展受到经济的影响,根据 20年代经济发展和国家的财政状况,国家并没有制定增强军事力量的方案。进入到新经济政策时期后,苏联的经济有所恢复,便又开始加紧对苏联的武装建设

苏联在 1921 年~1931 年武装力量建设的首要的措施包括:增加一定数量的步兵师;尽可能增加空军、加强空防建设。加强部分战斗的技术手段同时还要加强海岸防御力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苏联军事机关要求 5 年内投资42.6 亿卢布,主要用于军事工业的订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在初期的建军计划中没有考虑到战争威胁,1931年1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确定了 1931 年~1933年工农红军建设的计划,这样完成了军队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案。

在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和陆海军人民委员会接到上级命令,要对苏联陆、海、空三军进行彻底的技术方面的改造,提出在最短时间内试制出新式的武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的军队建设明确方案的提出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制定的目标是要保证苏联军事武装部队具有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以此能够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保卫国家的领土方面的安全。

苏联在 20 年代到 30 年代这段期间,军队人数由61万上升到120万。据统计,从1930 年到 1938 年,苏联的步枪和骑兵枪的产量从17.4 万支增长至117.5万支,机枪的产量大致从 4.1 万挺增长至 7.7 万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末,苏联红军的轻重机枪装备数量已经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配备。从 2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重新开始武装军备,这是重整装 备的目的不仅是防御本国的安全,而是要能够完成苏联进攻型的军事战略目的。

战后苏联军事力量的变化

1941年,德军将主要军事力量向东线集结,6月22日对苏联发动了突袭袭击,苏联的军事力量遭受到重创。苏军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机械化装备,生产大批的坦克和飞机。

据统计记载,1932 年苏联生产了 3000 多辆坦克,2500 架飞机,1935-1937 年又生产3500架飞机,1938年生产较之前翻了一倍,数量达到了 7500 架,1939 年达到 10382 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苏联在战争中的损失也是十分惨重。在战争期间,苏联在国防上建立起一套适应大规模战争需要的兵员动员体制。苏联在战前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作战部队的补充和动员数量从 1939 年 1 月的 160 万增加到 1941 年 6 月的 460 万人。

战争开始后,苏联又进行了一次快速动员工作,在6月22 日到7月1日九天的时间里,苏联召集了530 万士兵和65万各级预备役军官。到7月 1 日,累计数量达到 1065 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征召预备队的同时,苏联又组建了新的作战部队,苏军在1941 年底组建了 286 个步兵师,159 个步兵旅,82 个骑兵师。虽然苏联完成了战略人员的储备工作,但是在军队的武器装备上却没能达到进攻的要求,这使得苏军在开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陷入了崩溃。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渍败使苏联丧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1941 年夏季到 1942年夏季,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苏军损失了超过800 万人,战争开始时西部战区受到良好训练的作战部队几乎全部损失,这种局面直到1943 年才出现扭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 年夏季,苏军开始进入反攻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虽然苏军在此后的规模和补给上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但是后备动员补充的兵员数量能维持基本的平衡,即使在在消耗降低的情况下足以对德军形成整体的优势。

斯大林军事安全战略思想

斯大林继承了苏联前领导人优秀的理论思想,并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以及自身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解,提出了对于军队建设的认识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看法。斯大林军事安全战略思想也被应用于战后对德军事占领,以及军事政策的制定中。

斯大林认为军事力量对维护国家自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军队建设和发展国防力量,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武装干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推进世界革命。即使在二战后,苏联仍然把发展军事力量看成是和平的重要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军事战略的要点是:在战略目标上,以美国为主要敌人,以欧洲为战略重点。苏联最大的军事战略特色就是注重进攻,轻视防守。

战后,从各个国家的力量对比来看,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德意日法西斯战败,欧洲以英法为首的大国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唯有美国在战后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迅速提高,成为战后的第一大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虽然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增强了自己的实力。苏军不仅解放了本土,而且在战后把它的军事力量扩展到欧洲易北河、捷克林山脉以及巴尔干地区,在欧洲占据空前的优势

由于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斯大林作为党和政府的最高首脑,在对外战略的制定上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战后初期,斯大林想要尽力维持战时同盟关系,倡导各国遵守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上国家之间的协定,斯大林的这种做法,是其战后和平共处思想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 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斯大林向新任总统杜鲁门发去悼唁信,并强调,“担负了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主要重担的大国之间的政策,今后仍将加强”。

斯大林这种做法是希望通过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两大强国和平共处,来换取苏联战后的和平环境,来保障苏联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保持苏联既得利益的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通过军事方式最终消灭帝国主义是斯大林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的目的。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战后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和睦相处,这是非常不现实的

1947年3月12日,为了防止当地发生革命,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宣布在军事上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并拨款四亿美金。这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并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之后“冷战”的愈演愈烈,战时同盟关系也趋于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1947 年6月5日,杜鲁门在哈佛大学马歇尔发表了演讲,声称要对欧洲国家给予经济上的援助,随后马歇尔计划浮出水面。6 月底,莫洛托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到巴黎与西方国家参加商讨马歇尔计划的会议,在会议上就德国问题苏联与西方国家发生了冲突

苏联方面担心美国对西欧国家的援助会使德国在经济上得到恢复,这会影响到苏联在德利益的实现。如果说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已经使苏联意识到这是美国为了缓解自身的经济危机,重建西欧国家以此来对抗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成立于 194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它尤其针对以苏联为首的欧洲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对此,苏联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