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市监局回应连云港海鲜市场事件#

冲上热搜

据报道,5月16日

博主“狂飙兄弟”发视频称

自己在江苏连云港海鲜市场遭遇鬼秤

现场曝光后还被商贩围堵抢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连云港市海州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

初步查明,涉事商户许某存在短斤少两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现已对涉事商户和市场主办方的违法行为依法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市场主办方工作人员曹某抢夺手机等行为受案调查。目前,市场主办方已将涉事商户清理出场,对抢夺手机工作人员予以辞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狂飙兄弟”发布的视频显示,其在连云一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一处摊位购买爬爬虾,其通过自备的砝码检测发现商家的秤有问题,“500克砝码上秤显示630克,单价一到单价三,可随意操控重量”。该博主找商家交涉时,商家抢走装虾的袋子撕破丢弃,之后商家欲将秤搬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显示,该博主找市场管理方后,一男子过来称“你把视频给我删了,不然我不给你处理”,双方发生撕扯,博主称手机被抢走。该博主跑出市场后,仍有人追着喊“把视频删了”。

据媒体报道,现实生活中,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缺斤少两”现象:比如买几个苹果,回家一称发现重量变少了,有时候甚至能少好几斤。

在这种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中,作案工具被称为“鬼秤”——一种被无良商家做过手脚、称重显示大于商品实际重量且可以随意调节的电子秤。“鬼秤”往往是改装者用正规秤改装后再销售。被动了手脚的秤,使用特定密码便可开启作弊模式,按几个键就能一秒钟恢复到标准秤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网评论称,面对缺斤少两、金额不大的情况,有的消费者常常抱着自认倒霉、不了了之的态度。有的消费者即使去找商家理论,对方也往往以“误差在所难免”等理由搪塞过去,想维权,又觉得划不来,“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消费者对“鬼秤”不斤斤计较,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损失不大,但对于整个消费群体和市场环境而言,带来的却是恶性循环。在利益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见钱眼开,铤而走险赚取黑心钱,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信誉和秩序。

违法行为、不正之风不能被惯着。让“鬼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方能让消费市场的公平正义惠及每一个人。

有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防范电子秤作弊,可以简单通过一看、二听、三核来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今日海州、现代快报、青蜂侠、新华网、@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李梦祝

责编:左开勋 吴雯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