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丰富严谨的笔法、博学多识的修养,现代人想在书法上超越古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如今书坛愿意好好写字,能抛开功利心的学者越来越少,写“丑书”“怪书”,打着“创新”旗号招摇撞骗的“大师”越来越多,书法想要复兴谈何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有人说“当今最顶尖的书法家,可能连古代一个秀才都不如”,这并非夸张,想成为秀才,得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场考试,学问要扎实,还要求写一手好字。很多秀才从小学书,有着深厚的童子功,即使不能为官从政,仅用这一笔书法为十里八乡写匾题字,都足以谋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秀才之中出了不少大书法家,可惜他们名气不大,知道的人很少,清代秀才郭辙就是其中代表。郭辙,字季苏,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他三四岁时就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练字,这一练就超过了9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辙转益多师,取法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二王等人,尤其是颜真卿,他一生都在钻研其笔法。嘉庆年间,郭辙中秀才,但出于对书法的热爱,他索性不在参加科考,而是专心研究翰墨。郭辙活了94岁,是最长寿的书法家之一,史籍记载他“年逾九十而执笔稳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辙五体皆精,尤以小楷、章草最为精妙,传世有秋声馆帖、传琴堂法书等。他的小楷在当时风靡江南地区,被当作学习“颜楷”的入门法帖。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阶层,“馆阁体”盛行,字迹一味追求方正、光洁、端庄、浑厚,渐渐失去了书法的变化之美,气韵单调迟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郭辙的字能突破“馆阁体”束缚,他将“颜楷”之刚健、“欧楷”之森严、“赵体”之妍美融合为一,将书法写到了“神的境界”,可谓刚柔并济、平险合一,既严谨细腻,又不失变化,韵味雅致脱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太宜人节孝事实图》是他小楷书经典之作。此帖凌空取势,顺锋而入,落笔后衄挫、蓄力、提按动作丰富自然,行笔中锋为主,笔画挺拔健峭、婀娜多姿,横画尖入钝出,笔速迅捷,竖画短而凝练,撇捺舒展,勾挑凌厉。点画之间呼应有序、顾盼生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作结字端庄而不失变化,如左右结构的字往往左高右低,上下结构的字轻重、疏密对比明显,整体向右上倾斜等。《张太宜人节孝事实图》用笔细腻精准,笔笔都能看出取法哪一家,同时又颇具个性,无单调感,称得上是“神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既深耕古人笔法,又能有所突破的名家,让如今某些写“丑书”、空谈个性的“大师”情何以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