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刚推出的一系列重磅消息,算不算楼市利好?

算吧。如果说银行、房企这都算是组成楼市的一部分,这一系列消息首先是对银行金融机构、对房企形成了正向利好。

银行业绩扩表,房企借势卖楼,盘活库存产品、催动楼市沉淀购买力。

对于购房者而言,购房首付降低、贷款购房月供减少,这也算是利好。政策的基调还是鼓励你使用杠杆、鼓励你多贷款、鼓励你赶紧买房。

但是多用杠杆多贷款,对于每个个体而言就因人而异了,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判断。小闲这两年以来一直坚持个人要降杠杆,未来两年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2、既然放开限购,房住不炒这个原则,是不是已经淡出了?

不是。房住不炒的源头在于遏制土地囤积、遏制金融资金大规模的、缺乏监控的流向房地产市场。目前对于房企的融资制约并没有放松,对于土地囤积的管制也没有收手,这在源头上还再发力抑制炒房。

虽然因城施策逐步放开限购,但是打掉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降低了房地产的升值预期,提高了投资房地产的收益风险,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遏制炒房的作用。

房住不炒,依然是核心、是关键、在继续。

3、为什么还要鼓励上杠杆购房?

因为当前的房价不宜再降了。对现有库存的去化面临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以低于成本价售房去库存,虽然可以比较快速的汇聚资金,但是卖的越多后面的窟窿越大,越往后期清偿债务就越困难。

以低于成本价去库存卖房,一方面造成交付资金不足,一方面造成抵押物估值降低;对保交楼也产生很大不利影响。

所以想要维持现有价格多买房,增加资金流转速度,唯二的途径,一个是国家队下场收房,促进老旧房的卖房款流转进新房市场。另一个途径是降利率降和首付,推动更多购买力进入新房市场。

4、首付降低,买房就更容易了?

如果只降首付,是买房的门槛低了,但还贷压力大了。如果降首付的同时降贷款利率降月供,虽然也相应里的减轻了一点还贷压力,但是相应的包袱背负的更重了。

另外一个问题是,以前首付三成时,房价要下跌30%,购房者卖房才会血本无归,用卖房款还给银行自己最终两手空空。现在首付一成半了,房价只需要再降15%,就能让购房者达到两手空空的状态。

5、这一波政策对谁更利好?

显然是对最近心动准备上车的购房者,是一个机遇;对刚步入工作积蓄并不多,但是特别渴望有属于自己住所的年轻人,是极大的诱惑。

考虑到国家不可能真正推出纸面上的“零”利率。5月18日执行的公积金利率2.35%和2.85%这个利率,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因素,已经基本上等同于零利率了。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想要吃这波利好,也就要相应承担可能存在的风险。

6、手里有一百万,是买房还是买超长期30年国债?

首先这个超长期国债是卖给人家金融机构的,暂时不对个人。如果真有对个人的超长期国债,那这个就看收益了。

国债是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你可以假设这笔钱不贷款买房的前提下,能买到什么样的房子,这房子按一年11个月计租能收回多少租金。与一年的国债收益两相比对一下,就能做出决定。

7、三连击的重磅政策之下,房会涨价吗?

楼市相比四五年前,一个巨大的变革就是,规模性的大气候,和普遍性的走势已经不存在了。

精细化细分市场,让日光盘与滞销盘同在,亏存房企与暴雷房企并存。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秋水与长天一色,落霞共孤鹭齐飞。

大势让普通人资产升值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且成为历史。所以讨论整体的房价走势,没有意义。

不如选一个靠近城区、配套齐全、名企操盘的楼盘居住。过好防盗门里的小日子。

8、宝坻和南开先后强调小升初房户合一了,其他区域呢?

因城施策不断细化的升级版,就是因区施策,这一点已经很有端倪了,天津430限购政策的发布已经很明显,十个区分区调控区别对待,只要在购房区没有房子就算首套,你如果只在市区有房,有本事在环城远郊十个区同时买十套,都算首套。

所以各区对于房产户籍类政策,只在自行申报后上级批准,所以南开区的学籍政策必然会引起效仿。

教育资源的缺位不止南开一家,需要学籍户籍补漏的也不止南开一家,河西甚至河北河东红桥,对于本区房户合一要求,悬念只在于跟进的早晚,和给不给执行时间的缓冲区,这一点区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