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以“六共”社区创建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海兰街道创新推出“榆树花开处处荫”活动品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实施党建引领,以“红映海兰”为载体,建设“红石榴”网格党群服务驿站,畅通多民族社区生活服务路径。深化机制建设,链接社旅团体、图书馆、体育机构等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民俗研究、体育竞技等活动。

共居共学,构建互嵌社区。海兰街道结合小区融合民族事务工作要点,建立融居共居新时代社区“文明公约”,实施“创客海兰”行动。开设“创客海兰”专栏,在“学”上做文章,在“育”上下功夫,建立法律、农事、公文、礼仪等特色课堂,提高各领域民族干部岗位素养。实施“海兰姑娘”巾帼志愿服务。组建多民族成员在内的“海兰姑娘”志愿服务队伍,推出“党群连心、服务暖心、关爱温心、接力爱心、你我知心”——“五心”服务,建立“点单”服务机制,开展爱心义卖圆梦微心愿活动。联合辖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为各族同胞开展“零距离”诊疗和义诊服务。实施“网格论剑”活动。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机制,重点开展网格宣传、业务实操、应急处理、安全常识等技能比赛。实施“海兰讲堂”模式。建立民族民俗、理论政策、实践经验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讲堂,形成讲、宣、教、学相结合的“共学”模式。

共建共享,汇聚共进力量。海兰街道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格局内,建立常态化党群议事、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工作制度,切实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开展“红石榴”小区共建工作,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薄弱小区,充分征集居民意见建议,积极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楼宇保温层、三线管道、院落硬化等设施,提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高各民族同胞幸福指数。创建民族团结示范小区,打造红石榴文化广场、“守望亭”“邻里亭”,营造浓厚共享氛围。设置民族技艺坊、社区生活馆、健身室、书画室、青年交换空间等便民服务区域。利用党群议事厅,建立调处机制,抓前抓早,积极调解基层矛盾、邻里纠纷等。充分调动社会志愿者、义工协会等力量,实施“四个一”服务,常态化开展生活困难少数民族同胞关怀关爱行动。

共事共乐,讲好民族故事。海兰街道以节庆为载体,展示民族文化。突出“红石榴浸润榆树花”服务主题,经常性开展“我们的节日”之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特色民族文化活动,叫响社区游园会品牌。以活动为抓手,赓续民族文脉。打造民族技艺传习阵地,开展非遗剪纸等手工技艺培训,组织投壶、掷冰等特色民族体育竞技活动。依托校地共建等资源优势,开展民族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系列活动。以宣传为媒介,讲好民族故事。挖掘瑷珲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开设“海兰说海兰”“海兰之声”新媒体专栏,印制《海兰记忆》,打造“海兰书屋”“走廊博物馆”、影音室等,融合黑河砂金历史陈列馆、黑河市城市规划历史陈列馆等文博资源,讲述各民族团结统一、手足相亲的民族文化。

爱辉区海兰街道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让新时代党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飞入“爱辉人家”。(黑河市爱辉区统战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