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爆款书,开播之后,口碑不错,豆瓣评分一路冲到8.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娟的作品多是散文集,将散文集改成电视剧,难免会损失一些味道,幸运的是,《我的阿勒泰》的主创们找到了一些的着力点。

李娟的文字,形式虽是散文,却具有短篇小说的质地,讲故事亦庄亦谐,文字清秀而活泼,情感克制却又沁人心脾,这是改编得以成功的重大因素。

电视剧里周依然饰演的李文秀,其原型就是李娟本人,这样一位秀外慧中的汉族少女,不爱红装也不爱武装,独独偏爱写作,在听了一位老作家(电视剧中的老作家原型应该是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的演讲后,得到了新人从事写作的秘匙——写身边的事,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剧中的李文秀,可谓老天爷赏饭,不仅赐予了她善于感知事物的敏感心灵和娟秀活泼的文笔,还赐予了她写作者必备的“精神原乡”以及汩汩流淌的灵感源泉——新疆阿勒泰。

你可以说,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精神原乡”,为啥只有李娟等少数人能脱颖而出呢?除了李娟本身的驾驭文字的能力,还因为她的这个“精神原乡”新疆阿勒泰是与众不同的,尤其是无数人迷失在物欲横流的城市生活的当下。

阿勒泰之于李娟,正如桃花源之于陶渊明,李娟用文字搭了一座桥,让自己的桃花源阿勒泰成为众人的桃花源,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一个桃花源般的“精神原乡”无疑是抢手货。

关于阿勒泰的桃花源功能的心灵映射,我们放在后面再讲,我们继续说电视剧里的李文秀的“老天爷赏饭”。

除了适宜从事写作的敏感心灵,以及客观上的原乡阿勒泰,老天爷还赐给了对于李文秀的写作有巨大裨益的角色——李文秀的母亲张凤侠,这个角色由马伊琍饰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伊琍为了饰演张凤侠,通过深度化妆,将自己白皙的脸庞变成黢黑,但反差巨大的外表掩饰不住她跟这个角色的心灵相通——对于庞杂而辛劳的生活始终保持颠扑不破的乐观,用剧中的原话说,就是:再颠簸的生活,我们也要闪亮地过啊。

“颠簸的生活”和“闪亮地过”,构成了贯穿整部电视剧的主旋律,并引发出观众的深深共鸣,

在剧中,张凤侠很有点“混不吝”的精神,用笑料百出的方式教哈萨克妇女说汉语;在野狼出没的深夜草原中徜徉散步;当大雨瓢泼滴入有缝隙的帐篷时,自己发明创造出“塑料袋排水器”。

张凤侠与小自己几十岁的广东仔谈恋爱,当后者为了搞冬虫夏草跑得无影无踪时,哈萨克族的村主任对张凤侠说,听说你的男人跑了?张凤侠大大咧咧说,一个男人跑了就跑了嘛,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外地人跟你们当地人不一样,我们离了婚也不丢人的,男人丢了再找一个嘛。

虽然在这些强悍话语的背后,张凤侠也曾暗暗舔舐自己内心的伤口,但她永远以强者的姿态示人以永远打不死的态度面对生活,这就像《飘》里的斯嘉丽在承受困苦时常常默念的那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张凤侠对生活的态度言传身教地深刻影响了她的女儿李文秀,后者正是仰仗这种不灭的精神力量去爱、去生活、去受伤,磨砺出了成为作家的必备阅历和品质,不只是当作家,做任何事情,从事任何行业,即便只是活着本身,都需要这种强韧而粗壮的神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娟行文的一个特色,就是克制而含蓄的幽默,这种幽默有如文字润滑油,既能让读者可以丝滑地将她的文章从头看到尾,读到精彩处,会心一笑,又不会流于胡闹和轻浮,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捕捉到了这一点,为这部爆款改编的剧集增添了几分轻喜剧的感觉。

比如,当李文秀和母亲张凤侠品评一匹圈着的草原骏马时,张凤侠说这匹马是公马,李文秀听罢,便弯下腰去,窥看马的下腹部,这时,马恰逢其时地放了个屁,正好对着李文秀俯身向下的脸,李文秀做了个鬼脸,用手掌在脸前挥动,驱赶臭气,这时,张凤侠揶揄道,活该,谁让你这么没礼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的阿勒泰》原著中,张凤侠这个角色,即母亲的角色,笑料更加丰富,细节更加饱满,电视剧只是截取了书的一小部分,影像语言虽直观,却也丧失了某种汉语言的文字之美。

《我的阿勒泰》电视剧里的哈萨克青年巴太,与李文秀互诉衷肠,成为一双情侣,实际在原著中,这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暗恋,巴太在原著中的名字是麦西拉。

李娟这样写道:

我连自己都不能明白,就更不能明白别人了……麦西拉就像个国王一样,他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静的心,还有一双艺术的手——这双手此时正有力地握着铁锹把子。但是我知道,它拨动过的琴弦,曾如何一声一声进入世界隐蔽的角落,进入另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我真庆幸,有一些话,自己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

以后,我会爱上别的人的,年轻岁月如此漫长……想到这个才稍微高兴了一点,要不然又能怎么办呢?当我已经知道了梦想的不可能之处时——不仅仅因为我是汉族姑娘,不仅仅因为我和麦西拉完全不一样……其实我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能明白。幸好,从头到尾我什么也没有说出来过,什么也不曾让他知道……

我又想,麦西拉的新娘子,应该是一个又高又美的哈萨克族女子。当她生过三个孩子之后,体重就会超过两百斤,无论是站着坐着都稳稳当当。她目光平静,穿着长裙,披着羊毛大方巾。她弯腰走出毡房,走到碧绿辽远的夏牧场上,拎着挤奶的小桶和板凳,走向毡房不远处用木头栏杆围起来的牛圈……所有看到这一幕情景的人,都会如同受到恩惠一般,满心又是欢喜又是感激,想起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那些事情,到了今天仍没有结束……我也没有结束,甚至我还没有开始呢!

这段文字可以反映出李娟作品的某种质感,冲淡而深情,细腻而辽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娟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狂风中在无边的戈壁骑摩托车前行,李娟是这么写的:

风一吹,头盔兜着满满的风使劲往后拽,拽得头盔带子紧紧勒着脖子。勒得人头晕眼花,还吐着半截舌头。没一会儿,门牙就给吹得冰凉干涩。我只好把这玩意儿解下来抱在怀里。可这样一来,我和前面开车的我叔之间就被隔出了好大的空隙,风嗖嗖往那儿灌,虽然身上穿得里三层外三层,但没一会儿还是被风吹透了,敞怀一般,肚皮凉幽幽的。尽管戴着手套,抱头盔的手指头还是很快就又冷又硬,伸都伸不直。哎,也不能戴,也不能不戴。连放都没地方放,这是个小摩托车,后面已经载了不少行李了……真是拿这个东西一点办法也没有。

李娟笔下的这个“戈壁行车”的场景,鲜活如画,让人如置身现场,恰似《红楼梦》里的香菱学诗,香菱起初读到王维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觉得烟怎么会是直的,而太阳自然是圆的,真是又无理又俗气,可是合上书一想,眼前就出现了诗中的景象,又觉得除了“直”和“圆”,可真找不到更贴切的字来替代。

李娟的文字也是这样,需要读者读完之后合上书想一想,让那种如画般的景象浮现在脑中,这才会有更为深刻的美感和体验,文字之美终究要靠读书获得,电视剧和电影是无法替代文字的。

鲜活如画的“戈壁摩托车之旅”自然也是我上文提到的“闪亮地过颠簸的生活”的一部分,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经常会出现人们辛苦而坚韧地跋涉在漫长旅途中的画面,每一个个体的艰辛旅程象征着整个人类不断演进的历史,李娟文字中的这个意象与福克纳的经典作品是相通的,这正是她能突破散文体裁的局限,将自己的作品与人类永恒的颠簸旅程嫁接起来的闪光之处。

当然,这必须通过深度阅读才能感知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前面说的“桃花源情结”是现代人的刚需。

李娟打小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高中时跟随母亲回到四川老家,家里因做小生意赔钱,遂重回新疆,李娟退了学,跟母亲学裁缝,母女的生意仍然冷清,只好进入阿勒泰的深山老林,跟着哈萨克牧人转场,开小卖部维生。

正是从小的成长经历,成就了李娟的写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逐渐趋同化,无论是北上广深,还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乃至十八线小城镇,多数人的生活,都无外乎在水泥森林的写字楼的格子间里,进入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工作生活节奏。

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天生渴望大自然,城市的作息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人们的天性,久而久之,会让人向往陶渊明那种返璞归真、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大自然的朴素而充满生趣的生活。

李娟母女为了生计回归阿勒泰的深山老林,恰好就是一个远离城市文明的“桃花源”,这里充满异域风情,汉人不多,哈萨克族、蒙古族的游牧生活,与现代都市文明大异其趣,这里的人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动辄载歌载舞,沉浸在“酒神文化”中肆意挥洒性情,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都市生活所缺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娟作为介入阿勒泰的汉族姑娘,同时也介入了一种“生活在别处”的生存方式,并与这种生存方式彼此交融彼此影响,她和母亲的小卖部即是介入这种新鲜生活方式的“媒介”。

李娟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等于是创造出一个“桃花源”,对于这个“桃花源”,当代人如久旱盼甘霖。

人们翻开李娟的书,就是进入一个令自己忘却城市琐事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一切价值重估,没有大厂打卡上班,也没有打工人的心酸,更没有让自己焦头烂额的那些没完没了的红尘俗事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儒家的“刚健进取”和老庄的“退隐无为”两条相辅相成的人生道路,在蕴含天机的无限宇宙中,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中国人完整的生活艺术,时而勇猛精进、一往无前,时而知止后定、以退为进。

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借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之口,道出了中国人追求有用、追求实用主义的另一面——无为无用。

张凤侠说,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便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

对无用的更多诠释,以及电视剧里所没有的其他更深刻的东西,在李娟的书里有着精彩呈现,人作为一种极为有限的生命,在永恒的天地间倏忽而过,有如生前和死后两个永恒黑暗之间的刹那萤火,人以萤火之光,却偏要背负万千烦恼,岂不是自寻烦恼。

李娟用“森林之尺”来丈量人之渺小。

在《我的阿勒泰》一书中,李娟写道:

森林之于我们,真是一种最为彻底的陌生呀!它满载成千上万年的事物,爆发一般猛烈地横陈在我们几十年的寿命面前……我们不但时间不够,我们连想象力也不够啊……我们的“有限”是一种多么没有希望的有限。然而,这又是多么公平的事情。即便是我们个人的不甘心,也因为有可能会从这些不甘心的尖锐之处迸发出奇迹,并且有可能因之洞悉些什么,而同样圆满地嵌入无边无际的平静和谐之中。

这便是李娟文字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充分认识到人之渺小的同时,保持有“闪亮地过颠簸生活”的信念和本能,这样的文字既轻如鸿毛又重于泰山,既无用无为又价值连城,因它触碰到了现代人“涉世越深,机械越深”的城市病的病灶。

当今世上,熙熙攘攘,皆为名利,人们在城市里,昏昏沉沉,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土豪者醉于声色车马。

而李娟的文字,有如一服清凉散,让读到它的人获得清醒。

蓝钻故事向您推荐李娟全套作品,豆瓣连续10年Top3好书温暖、治愈无数人的《阿勒泰系列》

全套5原价288元,特惠价只要148元。出版社直发,100%正品。

点击购买开启文学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下单须知

1. 下单后2个工作日发货。

2.包装完好,支持7天内退换货。收到产品如有质量问题,请联系书店客服处理。

3.订单查询路径:

方法一:点击进入公众号「蓝钻故事」点击菜单栏「蓝钻书店」点击「我的」登录后即可查看订单情况。

方法二:搜索小程序「蓝钻读书」,进入点击「我的」登录后即可查看订单情况。